俗話說:“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太極不走步,腳下沒功夫”;“步不穩(wěn)則拳亂”;“先有好腳,才有好拳”;“手進三分,腿進七分”。古人教拳是特別重視“步”的。太極拳講十三勢,即八大勁法:棚、捋、擠、按、採、挒、肘、靠,及五種步型:進、退、顧、盼、定。在教授太極拳套路的過程中,往往較多的關(guān)注身法、手型、協(xié)調(diào)性、精氣神、套路編排等,卻較少注意步型。 太極拳要求:“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其跟在腳,發(fā)勁于腿”。如不能正確走好太極步是打不好太極拳的。不少人打拳邁步和平時走路一樣,發(fā)飄;有的打拳時起伏過大,一竄一竄的;有的步法混亂、亂扭動、立不穩(wěn);有的步法活動不輕靈,邁步沉重如打夯;有的發(fā)力時,上體歪斜猛揮臂卻發(fā)不出彈抖勁來等等。這些毛病根在哪?從哪入手解決? “其根在腳”說得對,功夫就在腳下!問題就出在這里。 那么怎樣才能走好太極步?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就是改變?nèi)说恼W呗贩绞健UW呗窌r前腿邁出后,后腳必然蹬地而起;太極拳就是要改變后腳不蹬地而由前腿吸納、腰胯帶領(lǐng)的方式將后腿提起邁向前方。形成水平式滾動前進。左顧、右盼、后退也是同樣的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