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圖解說(一)何為太極? 傳統(tǒng)太極圖是以相互環(huán)抱的兩個陰陽魚組成的圓形圖案,故稱陰陽魚太極圖。 一、何為太極? “太極”一詞最早見于《周易·系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專門術(shù)語,意為化生萬物的本源,是萬物(包括我們?nèi)耍┐嬖凇⒊砷L與變化的總根源。 古人發(fā)現(xiàn),在自然界中的萬物都有一種內(nèi)在生命力,一顆種子只要給于其適當?shù)臈l件,它就能發(fā)芽、生根,并成長為植株,并開花結(jié)果。正是這種生命力造就了萬物各具形態(tài)、成長繁育、生長化收,使樹木的幼苗長成參天大樹,使我們的幼兒長大成人,能夠使我們身體內(nèi)部、社會乃至宇宙天體維持自然的平衡與更新;在自然界中這種生命力能夠使天地按照晝夜、四季的規(guī)律不停運轉(zhuǎn),能夠產(chǎn)生冰霜雨雪、雷電風云、暑寒燥濕的作用,是這種力量帶給自然界多姿多彩的勃勃生機。這種“能力”(古人也稱之為“氣”)它緲無形象卻又無處不在,它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卻又遍布所有有形無形的事物與生命體,這種能力在《易經(jīng)》中叫做“生生”,它就是“太極”。 這個“太極”就是我們的生命之本,是我們的文明之源,它難以言表,難以形容,但是古人還是用各種語言將它的變化進行描述。有學者則根據(jù)《周易·系辭》中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章句創(chuàng)立了各式各樣的太極圖式,以表述太極的變化原理。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說:“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這是周敦頤對其太極圖形陰陽關(guān)系的最簡要的說明。 世傳的太極圖有多種多樣,其中傳播最廣泛,在民間最具影響力的當是傳統(tǒng)陰陽魚環(huán)抱太極圖(見下圖所示),這個太極圖代表什么意義呢? 這個陰陽魚太極圖的最外圈為圓形(象征太極),一是表示萬物的變化周流不息、無始無終;二是表示無所不包、無處不在;三是表示圓融暢順圓滿法界。 《周易·系辭》中說:“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但是大家知道,在傳統(tǒng)陰陽魚太極圖中,三才是難以表述的(五行更難表述),盡管有人說“在太極圖中,陰陽代表天地,S曲線則代表人”等說法,但很難得到共識。 二、郭氏太極圖 筆者在參悟傳統(tǒng)太極圖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郭氏太極圖》,該太極圖比傳統(tǒng)陰陽魚太極圖多了一個中圓(見郭氏七彩太極圖示),這個中圓表示陰陽多方面運化致和而生(陰陽和合則生,如男女交合則生)的境界。雖然只是在陰陽魚太極圖中多了一個圓,但是很關(guān)鍵,這個圓正體現(xiàn)了《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的"三",是陰陽和合而生的,故"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個太極圖很巧妙的將《系辭》中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老子》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真正貫通起來了。 《系辭》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這里只有“一分為二”,沒有“合而為一”,僅僅是單一的分化系統(tǒng),這個分化系統(tǒng)與《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什么關(guān)系?歷代以來很少有人解釋清楚,這個太極圖作了圓滿解釋,真正實現(xiàn)了兩個系統(tǒng)的有機統(tǒng)一,同時也將三爻八卦在太極圖中得到了體現(xiàn),是對傳統(tǒng)太極圖理論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筆者所傳太極圖在陰陽魚太極圖基礎上解決了三才、五行、八卦等之間的組合與關(guān)聯(lián),從而構(gòu)成了統(tǒng)一于太極基礎上的多元互動、中和與均衡關(guān)系。也就是說,將傳統(tǒng)陰陽魚太極圖著重描述的陰陽對應關(guān)系,發(fā)展為多元(三元、五元等)之間的互動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從本質(zhì)上講,三才、五行、八卦又根源于陰陽,而陰陽本于太極。參見郭氏太極演化分解圖示。 郭氏太極演化分解圖示 由圖示可以看到,五行、八卦實際上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層次,是由中圓在陰、陽、陰中陽、陽中陰中央?yún)R聚分和而成(這個中,既是合也是分)。這個“中”在五行中就是“土”,居于中位,實際上它來自于金、木、水、火四象的匯合,故班固《白虎通·五行》,魏伯陽《參同契》中有“土王四季“之說。 這個太極圖將傳統(tǒng)陰陽辯證思想與五行制約平衡理論完美結(jié)合,并賦予現(xiàn)代內(nèi)涵。這個太極圖呈現(xiàn)一體結(jié)構(gòu)下的多元互動模式(是“大一統(tǒng)”,而不是“大統(tǒng)一”),是與現(xiàn)代多元社會呈現(xiàn)的多元關(guān)系是一致的。 三、 太極圖中的五行 五行是在太極圖中由陰陽變合凝聚而形成的多元互動關(guān)系,是構(gòu)成事物間諸多關(guān)系中的最根本的五要素?!渡袝ず榉丁分姓f:“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span> 五行學說是將自然界與社會各種事物參照五行之物(水、火、木、金土)的性質(zhì)進行取象比類,建立的五行生、克制約、平衡與生化關(guān)系,在五行關(guān)系中: 1. 木主生,火主長,土主化,金主收,水主藏。生、長、化、收、藏是自然界中遵循的統(tǒng)一規(guī)律。 2.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是五行相生關(guān)系 3.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這是五行相克關(guān)系 除了正常的生克關(guān)系外,還有五行乘悔關(guān)系,就是五行關(guān)系失衡的一種狀態(tài),某一行過強或過弱。如火大而水小,水就起不到克火的作用,所以五行中十分重視各要素間的配比與量度的均衡。 陰陽、四象、八卦系統(tǒng)主要揭示的是陰陽對待關(guān)系, 而五行體系強調(diào)的是運化關(guān)系。運化關(guān)系重在揭示多元間相互制約與協(xié)調(diào),即相生相克關(guān)系,不使多元關(guān)系中任何一方永遠是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只是某一階段一方強勢一些),從而到達系統(tǒng)整體的相對平衡與穩(wěn)定。 四、郭氏太極圖與陰陽雙魚結(jié)構(gòu) 傳統(tǒng)太極圖是將黑白雙魚扭結(jié)在一起的一種“意象”,很生動,很活潑,陰陽互推、互動,此長彼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郭氏太極圖實際上也是陰陽雙魚扭結(jié)在一起的意象,這個陰陽雙魚有魚背與魚腹之別(也是意象)“中圓”在陰魚或陽魚中則變成了“魚腹”,陰魚、陽魚本身也具有了陰陽屬性所以郭氏太極圖在繼承傳統(tǒng)陰陽雙魚太極圖理論的基礎上,有其更深刻的內(nèi)涵。 將郭氏太極圖轉(zhuǎn)變?yōu)楹诎谆翌伾梢耘c傳統(tǒng)黑白陰陽魚太極圖進行對比陰魚與陽魚形狀是一樣的,只是陰陽魚本身具有陰陽“花色”而已。在周敦頤太極圖中雖沒有陰陽雙魚,其在《太極圖說》中解說有:“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即可以對應這個帶有“陰陽”花色的陰陽雙魚。 從本質(zhì)上來講,太極就是氣(陰陽二氣)的運行流轉(zhuǎn),就是心與物的統(tǒng)一體,是萬物生命能動與化生的本源。在中國古代,認為“氣”是萬物的根本那氣是什么呢?用現(xiàn)代科學的話講就是能量場,但具有靈性與可感知性。張載在《正蒙·太和篇》中說:“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至靜無感,性之淵源,有識有知,物交之客感爾?!?/span> 太極的運轉(zhuǎn)為什么是順時針方向?在中國古代通常以上為南,下為北,左為東,右為西,而人的正位是面南背北(所以正房都是這個位),在一日之內(nèi)太陽是從東方升起,至西方落下,人處在正位看到太陽(陽氣)運行的軌跡就是太極運行方向,即從東(左)至上再到西(右),故太極圖的運轉(zhuǎn)是順時針方向。 在太極圖中,陽為紅色,陰為藍色,中為黃色,陽中陰、陰中陽分別為青綠和橙紫(也可理解為氣),太極圖始終處于內(nèi)在不停運動中的。 太極圖解說(二)何為太極? 太極圖是中國文化中特有的以“圖像”的方式闡釋陰陽哲理的圖形,是探索宇宙社會人生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的圖式。千百年來,悠悠流傳,博大精深。 世傳太極圖的種類有很多,主要有北宋周敦頤的周氏太極圖、明朝來知德的來氏太極圖、古太極圖(又名天地自然河圖)、現(xiàn)代陰陽環(huán)互太極圖(即陰陽魚太極圖)等,流傳最廣的太極圖應當是以陰陽相互環(huán)抱交感的陰陽魚圖案。 一、周氏太極圖 周氏太極圖作于北宋,是五層結(jié)構(gòu)的立式太極圖(見圖示),周敦頤著有《太極圖說》對該太極圖進行闡釋,其含義大致如下: 周氏太極圖 最上一個圓圈代表“無極”,是無極至極、無邊無際、圓融周遍、無有終始的意思,這個圏也代表陰陽未分的混沌,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 第二圈為三輪黑白(陰陽)環(huán)互交合圖(該圖示類似于《周易》八卦中的坎離環(huán)交結(jié)構(gòu)),“無極而太極”,太極是無極的顯現(xiàn)之機,是陰陽過程的展開與動靜變化,環(huán)互結(jié)構(gòu)象征陰陽互變流轉(zhuǎn),周而復始;坎離結(jié)構(gòu)象征陰陽互含互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如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所述:“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span> 第三圏為五行變合圖,由陰、陽、陰中陽、陽中陰變化交合而生化出了水、火、木、金、土五行要素。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之間相互聯(lián)系、生化制約循環(huán)往復,生生不息。五行之氣順布,四時更迭而有序,水火木金成四象,土居中而和,五行下的一小圈表示五行之氣匯聚而凝和。 第四圏為陰陽五行凝聚顯化,形成陰陽兩類相互對立、互補的事物。秉受陽氣而形成的事物而呈陽性特征,秉受陰氣而形成的事物呈陰性特征。故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最下一圈象征萬事萬物皆由陰陽而出,生生不息,變化無窮,無有終期。 周氏太極圖以陰陽、五行理論依立式多層次形象地描繪了宇宙萬物的生成演化模式,該圖示得到后世許多學者的推崇,周敦頤也被奉為宋明理學的開山祖師。 周氏太極圖的圖示對于一般人來說還是有些復雜,而且陰陽之間的關(guān)系缺少形象化的體現(xiàn),陰陽與五行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在圖示中似乎也沒有展示出來《周易·系辭》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個八卦在周氏太極圖中也沒有完全體現(xiàn)(只有坎離二個卦象)。 二、來氏太極圖 來氏太極圖作于明代,來知德潛居蜀地深山參研易理達29年,著有《周易集注》一書,來氏太極圖為黑白環(huán)互圖,黑者陰,白者陽。陰者可分為二,即太陰、少陰;陽者也可分為二,即太陽、少陽。中央還有一圓據(jù)來氏講:“非中間一圈,乃太極之本體。” 何為“非中間一圈”?太極之本體又是指什么?這都是值得推敲的。筆者認為來氏太極圖在易理上是有嚴重問題的,既然稱作“太極圖”就應該符合《周易·系辭》中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睂嶋H上周氏的太極圖并不符合!如果將整個圓視為太極,那么太極生的不是兩儀,而是三儀(即陰、陽、中圓)!周氏說“非中間一圏,為太極之本體”,太極本來就是陰陽的本體,太極的中央又出了個本體,豈不頭上安頭? 三、古太極圖(天地自然河圖) 古太極圖為清朝胡渭據(jù)明趙仲全《道學正宗》的《天地自然之圖》而制,該圖與《天地自然之圖》無異,唯一的區(qū)別是黑白環(huán)互的圓周劃分為八塊,以象征八卦。 古太極圖 所謂古太極圖是以圓圈代表太極;曲線兩分(一黑一白)代表兩儀;純黑純白及白中黑眼、黑中白眼為四象;圓周八分而有八卦,該八卦與伏羲圓圖若合。在古太極圖中,陰陽二分曲線表達了陰陽互根、互推的過程,也表達了兩儀生四象的過程,盡管胡氏將圓體化分成了八份以應先天八卦,但是太極圖也變得不那么簡潔了。與周敦頤太極圖相比,只表達出了四象與八卦,五行沒有直觀表達。 四、陰陽魚太極圖(傳統(tǒng)太極圖) 目前,在社會上流傳最廣的太極圖就是陰陽魚太極圖,從孔廟到樓觀臺,從中醫(yī)到武術(shù),從韓國國旗到玻爾勛章族徽等等,都有這個陰陽雙魚太極圖的影子。陰陽雙魚象征陰陽之間本為一體,然相互對立,互動消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陰陽魚太極圖將陰陽關(guān)系揭示的惟妙惟肖,但是與古太極圖一樣難以表達陰陽、三才、五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五、郭氏太極圖 郭氏太極圖是筆者在陰陽魚太極圖基礎上悟出的。太極圖如何而來?各家說法不一,筆者在1990年5月于定中顯見彩色太極一氣流行,用近20年的時間參悟其理,現(xiàn)將其流傳于世。郭氏太極圖將太極、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八卦融為一體,將孔子《系辭》中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宇宙生化模型,與《老子》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宇宙生化模型完美融合在一起。 六、郭氏太極圖與先天八卦分布 筆者太極圖的八卦化分符合逐爻疊加的“加一倍法”,這種逐爻疊加既可以是由下向上,也可以是由上向下;既可以是以三才為基礎展開,也可以是以四象為基礎展開。這樣,展開的八卦圖示就有多種多樣,由上至下將太極圖示中的八卦列出來就構(gòu)成了多種不同的八卦序列。 ![]() 八卦分解圖之一 例如,以三才為基點,爻位由下向上疊加,依照上陽下陰的次序,可以展開先天八卦序列: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從垂直軸線上看八卦分布是由上至下而順序排列。見下圖: 這與傳統(tǒng)太極圖中的先天八卦圓周分布順序雖然形式不同,但是表現(xiàn)內(nèi)涵是一致的。這個圖示將“加一倍法”的八卦次序與太極圖融合在了一起。 八卦之中復有八卦,因此太極衍為六十四卦。 七、郭氏太極圖與《尚書·洪范》 《尚書·洪范》為中國政治哲學史上的重要篇章。相傳《易》八卦與《洪范》九疇乃天賜所得,漢孔安國云:“《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隨則其文以畫八卦;《洛書》者,禹治水時,神龜負文而列于背,有數(shù)至九,禹因而第之以成九類?!?br/> 洪,大也;范,法也。洪范乃是治國安邦修身,裁定天下秩序之大法?!逗榉丁肪女牐骸俺跻辉晃逍?;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nóng)用八政;次四曰協(xié)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币簿褪钦f,其一用五行立其根基,其二用五事修養(yǎng)身心,其三用八政設置官職,其四用五紀定制時序,其五用皇極建立政統(tǒng),其六用三德執(zhí)掌駕馭,其七用稽疑決策進退,其八用庶徵把握天人,其九享用五福,戒罰六極。 《易》與《洪范》皆為圣人通明天下之至理,化育群生之至道,《易》本于陰陽,化而八卦,八卦而衍為六十四卦,陰陽生生對待而交錯,變動不居周流六虛,故為之《易》?!逗榉丁繁居趧?cè)?,化而五行,五行而有順逆,各有其性,建皇立極,而盡天下之性命,而定天下之事業(yè)。 何謂皇極?皇,大也;極,中也。大而至中是乃皇極《易》曰“太極”而《洪范》曰“皇極”何也?太極表天道,皇極表人理,太極化而陰陽,皇極和陰陽而位乎中,太極顯體,皇極達用,即體而達用,故太極、皇極本一也在天道曰“太極”,在人道曰“皇極”?;蕵O就是處中用和的根本原則,是《洪范》精神之所在。人類社會是復雜的,充滿了各種利害關(guān)系和恩怨矛盾如何應對與處理?這是每一個人所必須面對的。要處理好這些關(guān)系,依據(jù)什么標準呢?這就是公平與正義(大中至正)。 從箕子《洪范》九疇可以到看到,建立皇極乃九疇之中心,主要是強調(diào)協(xié)調(diào)各方的相互關(guān)系,從而實現(xiàn)“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cè),王道正直。會其有極,歸其有極。”政治應秉承以民為本,以公平正義為根基,如此才能贏得公眾支持,才能達到官民認可,才能實現(xiàn)社會和諧,人心得以安寧。 陰陽魚太極圖是描述各種矛盾(陰陽)關(guān)系的動態(tài)模式,筆者在陰陽魚太極圖中央加了一個圓圈,正是以大而中的原則協(xié)調(diào)矛盾(陰陽)關(guān)系的最佳模式,這個圓一方面體現(xiàn)了不偏不倚,另一方面體現(xiàn)了尊重差異、尋求共性從而建立和諧的整體秩序。這就是大中的精髓。 筆者的太極圖實乃太極與皇極合一圖,依道家而言還有“無極圖”(周氏太極圖中也有),所謂“無極圖”實際就是空心圓圖,乃無極之極、無所不至、無所不包之含義(也就是生生道體本身),故“無極”、“太極”、“皇極”是一回事,只是萬物不同層面的理。 筆者的太極圖是將《易·系辭》中的太極——陰陽——兩儀——四象——八卦關(guān)系與《尚書·洪范》中的五行關(guān)系合而為一,并將《洪范》中的皇極揭示了出來。而周敦頤的太極圖雖然揭示了太極——陰陽——五行——萬物的生化過程,但是并沒有將《洪范》中的皇極顯現(xiàn)出來。 道家將空心圓稱作“無極”,而將陰陽運化過程稱作“太極”,若按照道家的說法可以畫出三極分解圖: 三極分解圖 八、郭氏太極圖與含三為一 周敦頤《太極圖說》開篇有:“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睔v代諸儒對“無極”、“太極”爭議頗多,朱熹與陸九淵有著名的鵝湖之辯。 太極圖理論是中國最古老經(jīng)典《易》的基礎學說,也是天地間萬物的根本規(guī)律,博大精深、奧妙無窮,合古通今、應變無方,在新時代下承傳中國文化之精髓,融合西方文明之精華,以此構(gòu)建中華文明平等、自由、和諧的普世價值體系,締造平等、和諧,自由而有序的新世界,造福人類。 九、郭氏太極圖與佛家的體、相、用以及儒家的體、用關(guān)系 在佛家,“體”就是指圓滿法界的形而上“本體”;“相”是表相,即表現(xiàn)形式、體系結(jié)構(gòu);“用”是功能、作用。例如,一個玻璃杯,玻璃為之體,其形狀、形體為之相,能盛水、飲水為之用。 在儒家,“體”一方面指內(nèi)在生生的形而上“本體”,也指系統(tǒng)的體系結(jié)構(gòu);“用”則既是指表現(xiàn)形式,也指功能與作用。 如此說來,在佛家的體、相、用三者之間在儒家看來是遞進的體用關(guān)系,即“相”為“體”之用,也為“用”之體。還以玻璃杯為例,在儒家看來,玻璃為之體,其形狀、形體為之用;形狀、形體為之體,能盛水、飲水為之用。 所以,在筆者的太極圖中,若以佛家來講無極、太極、皇極就是體、相、用的關(guān)系;若以儒家來論,無極為體,太極為用;太極為體,皇極為用。 太極圖解說(三)應用篇 筆者傳出的太極圖在繼承陰陽魚太極圖精華的基礎上, 發(fā)現(xiàn)了由陰、陽、陽中陰、陰中陽匯聚和中而成的“皇極”。這個皇極與多方(陰、陽、陽中陰、陰中陽)都有交集(即公共部分),如果將陰、陽、陽中陰、陰中陽看作多邊關(guān)系的諸方,那么這就意味著,要使各方達成共識,只要把握這個“共同點”即可,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思想的形象化體現(xiàn)。“和而不同”、“求同存異”是在認同差異的前提下尋求協(xié)同與合作。太極圖的中圓就是和同的部分,而中圓外就是差異部分,這個中圓(皇極)體現(xiàn)的就是致中和合之道,在儒家稱之為中庸。 為何稱為皇極?“皇極”出自《尚書·洪范》:“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nóng)用八政;次四曰協(xié)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痹凇逗榉丁分小盎蕵O”是指以“中道”的原則建立政統(tǒng)(即政治合法性與延續(xù)性)。邵雍在《皇極經(jīng)世書》中說:“至大謂之皇,至中謂之極”,故皇極就是處中用和之道。 太極圖是以“象”的方式描述矛盾(陰陽)關(guān)系變化的動態(tài)模型,在太極圖中央的這個圓圈(皇極),正是以大而中的原則協(xié)調(diào)矛盾(陰陽)關(guān)系的最佳途徑,這個圓處陰陽之中位,且能夠兼顧到陰、陽、陰中陽、陽中陰一方面體現(xiàn)了不偏不倚(中正、公平、正義),另一方面體現(xiàn)了尊重差異、尋求共性,從而在多元關(guān)系中保持和諧與穩(wěn)定。 太極圖的中圓也是陰陽雙方利益的共同關(guān)注點,是雙方溝通的基礎,所以溝通也是使雙方達到和諧圓潤的最佳途徑。 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復雜的,充滿了各種利害關(guān)系和恩怨矛盾,處理好這些矛盾的最好途徑就是公平、中正、包容,彼此間要尊重差異、相互理解互利互惠、尋求共贏。人與人之間要不失時機的進行有效溝通,消除誤解,達成共識,營造良好的氛圍。而矛盾最激化的時候常常是各自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兼顧對方,雙方不能有效溝通,不能相互諒解的結(jié)果。 太極圖中最基本的關(guān)系是陰陽,五行是在陰陽基礎上至中變合而形成的多元互動關(guān)系。陰陽間互相依存相互消長呈現(xiàn)的最基本的規(guī)律就是“對立統(tǒng)一”,五行間五種因素相生相克流轉(zhuǎn)往復呈現(xiàn)的基本規(guī)律就是“互動致和”。因此,“對立統(tǒng)一”,“互動致和”是太極圖運化展現(xiàn)的根本規(guī)律。太極圖理論將陰陽(矛盾)規(guī)律與五行辨證原理有機結(jié)合和在了一起,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與發(fā)展。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特別是儒家),奉行“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五?!笔侵袊幕暮诵膬r值,是處理、協(xié)調(diào)、維持社會中個體與群體和諧關(guān)系的人倫原則,是大家應共同該遵守與營建的基本關(guān)系。如依照這五常之道行事,則人與人之間相互融通,社會群體融洽和諧,反之人人不得安寧,社會失序。 五常來之于五行,在五行中,仁屬木,義屬火,禮屬金,智屬水、信屬土。見圖示。 ![]() 仁就是仁省、仁愛,就是推己及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寬容、惻隱、包容,就是協(xié)調(diào)與諒解。在政治上就是公平、平等,一視同仁,就是親政愛民,就是以民為本。 義就是宜,就是恰當,就是因時、因地制宜,就是當作即做,不當作即不做,就是恰如其分,就是把握尺度。在政治上就是堅守正義,就是把握原則,就是合理分配,就是恪盡職守,就是親政奉獻。 禮就是履,就是踐行,就是秩序,就是規(guī)矩。在政治就是制度,就是法律,就是遵守與履行,就是以身作則。 智就是智慧,就是明辨曲直、是非,就是創(chuàng)新,就是改善。在政治就是崇尚理性,就是科學、民主,就是改善民生,就是創(chuàng)新發(fā)展。 信就是誠,就是不疑,就是“言出由衷,信守承諾”,就是處世端正,不欺不詐,就是知恩圖報,就是信仰至誠。在政治就是堅守公信,賞罰有信就是令行禁止,不朝令夕改,就是為政誠明。 中國的傳統(tǒng)醫(yī)學(中醫(yī))就是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的,中國的武術(shù)強調(diào)動靜虛實,也是以陰陽五行為理論支撐的,特別是太極拳就是以太極圖為理論依據(jù)而形成的廣為流傳的拳種,太極拳有太極十三勢之說,即八卦、五行。八卦者:掤、捋、擠、按、采、例、肘、靠;五行者:進、退、顧、盼、定。 太極圖也廣泛應用于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控制、政治哲學等,參見拙著《五行學說現(xiàn)代闡釋(二)企業(yè)管理理念與行為模式》和《五行學說現(xiàn)代闡釋(三)三權(quán)分立與五權(quán)制衡》。 太極圖原理還可應用于經(jīng)濟、外交等諸多方面。下面簡要闡述太極圖用于外交方面。 由于信息及交通等技術(shù)的發(fā)展,當今世界正步入全球化、多元化新時代經(jīng)濟呈現(xiàn)全球一體化,文化呈現(xiàn)多元化,中國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求同存異”、“以和為貴”等和諧思想展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在開創(chuàng)和美人生構(gòu)建和諧和社會與和諧世界中將發(fā)揮重要作用。 當今的世界是多元化的世界,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世界也不能沒有中國。中國的崛起是在東西方文化的沖突與融合中發(fā)展的,特別是近百年的中國發(fā)展史證明了這一切。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各種矛盾與利益是交織在一起的,所以國與國之間的文化沖突、利益關(guān)系錯綜復雜,所以在處理復雜的國際關(guān)系時就要因應時局協(xié)調(diào)好各種關(guān)系,并把握好尺度。中國奉行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是這一尺度的根本體現(xiàn)。 太極圖中的陰魚、陽魚代表矛盾雙方;陰陽魚眼代表各方的利益交織,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心圓則表示協(xié)調(diào)各方利害關(guān)系而達成的最佳平衡狀態(tài)。這就是中庸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國”精神的內(nèi)涵所在。 中美關(guān)系可以說是最復雜的國際關(guān)系,由于歷史、文化等原因兩國對彼此有著不同看法。兩者既是競爭關(guān)系,又是合作伙伴,既有沖突也有融合,常常是合作中有沖突,也常常是沖突中有融合,但是總體來說合作多于沖突共同利益大于彼此分歧。這是兩國能夠著眼于雙方的核心利益與世界和平的未來,能夠在矛盾中保持克制、相互妥協(xié),并努力處理好雙邊關(guān)系的結(jié)果,特別是中國一慣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常言道:和則兩利,失則俱傷。這就是太極圖理論在國際關(guān)系中的應用。 太極圖原理可以說無所不包無所不在,,其用至精至深,至廣至大,小可修身齊家,大可安邦治國平天下,然太極之理大家往往是“日用而不知”。
傳統(tǒng)太極圖是以相互環(huán)抱的兩個陰陽魚組成的圓形圖案,故稱陰陽魚太極圖。這個陰陽魚太極圖的最外圈為圓形(象征太極),一是表示萬物的變化周流不息、無始無終;二是表示無所不包、無處不在;三是表示圓融暢順、圓滿法界。這個太極圖代表什么意義呢?由華人開運網(wǎng)告訴大家。 黑白二色,代表陰陽兩方,天地兩部,黑白兩方的的界限,就是劃分天地陰陽界的人部。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黑方白點,表示陰中有陽。 太極圖是研究周易學原理的一張重要的圖象。太有至的意思;極有極限之義,就是至于極限,無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極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時空極限,放之則彌六合,卷之退藏于心??梢源笥谌我饬慷荒艹綀A周和空間,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無,以上是太極二字的含義。 自然界也是如此,陰陽寒暑,四時的生長化收藏,即萬物的生長規(guī)律,無不包含陰陽五行。就人部陰陽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陰陽交合,則化生萬物,萬物按此規(guī)律生生不已,故變化無窮。這些內(nèi)容提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三綱領,也就是三才之道,所謂“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span> 太極圖的哲學含義
太極圖包含著豐富而深奧的哲學含義,屬于圖形哲學范疇。一個圓圈、一條曲線、兩個圓點,僅四畫,構(gòu)成的圖卻能夠形成一個學科(“太學”),不是幾千字的論文、幾十萬字的書能夠窮盡其含義的。 1.圓圈的哲學含義 1.1表示事物,并涵蓋所有的變化 圓圈表示一個事物,它大可無邊(物理學上的“無邊界論”——時空有限而無界),小可無內(nèi),表示無限范圍,涵蓋所有的變化(這個變化從原始粒子繁衍至無窮大的體積,又從無窮大的體積收縮直到湮滅)故稱太極,見圖1。由此得到的哲學圖形即稱為太極圖。中華祖先能用一個圓圈來涵蓋無窮無盡的事物及其變化,真是了不起!這是太極圖的第一奇跡。 1.2一元論及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缺陷 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钡恼軐W觀點就是從太極圖演變而來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實質(zhì)就是“道生一,一生萬物”的一元論。此“道”,指規(guī)律;此“一”,指萬物的原生態(tài),見圖2。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觀點講了單向——事物的繁衍、發(fā)展;而沒有涉及事物的逆向——事物的湮滅、死亡。因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歸一?!辈耪嬲鲜挛飶纳桨l(fā)展再從發(fā)展到滅亡的輪回規(guī)律,見圖3。 “道生一,一生萬物”,再到“萬物歸一”的輪回規(guī)律,我們從以下學科中來認識: 天文學中,我們知道世界乃至宇宙的開端都來源于一個奇點(之所以稱奇點,是因為它體積無窮小,而質(zhì)量、熱量、壓力無窮大),由此奇點的爆炸產(chǎn)生 “氣”,再由“氣”的聚合而產(chǎn)生了宇宙,從而揭開了時間和空間的序幕,這就是二十世紀10大科學發(fā)現(xiàn)之一的“宇宙大爆炸理論”。大爆炸50億年之后才產(chǎn)生太陽系(被稱為第二代或第三代核心),太陽系產(chǎn)生50億年之后才產(chǎn)生了我們?nèi)祟悺?span style="color: rgb(38, 38, 38); 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px;"> 數(shù)學中,基本單位是點,點的運動構(gòu)成線,線的運動構(gòu)成面,面的運動構(gòu)成立體圖形;反之,立體圖形可分解成面,面可分解成線,線可分解為點。 1.3零的狀態(tài) 當事物處于一種平衡狀態(tài)的時候,事物內(nèi)部處于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用圖形表示就是一個單一的內(nèi)部干凈的圓圈,它表示:內(nèi)部矛盾處于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所以中國的圖形“0”和阿拉伯數(shù)字“0”都是用圓圈表示的。這一“0”的表現(xiàn)形式,世界各國都是相同的。 太極圖的圓圈蘊含無窮變化之妙,它既道出了世界從簡單到復雜的發(fā)展歷程;也道出了事物由簡單組成復雜的程序結(jié)構(gòu);還道出了事物內(nèi)部矛盾平衡時,處于最簡單平和的狀態(tài)。因之,人類的認識活動必須從認識簡單開始,并力求尋找平衡的簡單狀態(tài)。現(xiàn)代科學和社會的發(fā)展印證了這一哲理。 1.4圓滑 太極圖外形為標準圓圈,表示圓滑、圓潤、圓滿,具有運動、變化阻力小的特征。在處事時,我們應力求圓滑、圓滿,將副作用控制在最小狀態(tài)。 2.曲線的哲學含義 S曲線不是陰陽的邊沿和界線,而是有著極其豐富奧義的圖示。太極曲線是世界最美的生命線,是宇宙萬物進行太極運動留下的永恒軌跡。它包含著豐富的哲學奧義。 2.1一分為二 在七、八千年前,我們古人用一條簡單的太極曲線(S曲線),將這一當今最時髦的哲學觀點“事物一分為二”準確而充分的表現(xiàn)出來了。這是太極圖的第二奇跡。 2.2內(nèi)部曲折性 事物的發(fā)展是曲折的,內(nèi)部矛盾的斗爭更是曲折和激烈的。太極曲線(S曲線)表示了矛盾雙方之間的曲折性和相貫性。如果我們用一條直線來代替它。見圖5: 直線表示雙方關(guān)系直白和絕對,沒有了曲折性、相貫性和相容性,它不僅使圖形在美觀上受影響,而且不符合客觀規(guī)律。 2.3光滑的、流線型的S曲線表示內(nèi)部的矛盾、分歧應追求最小 S曲線將圓圈內(nèi)部分成了兩條流線型、首尾相接、相互環(huán)抱的魚。線條優(yōu)美、起伏和緩的曲線表現(xiàn)了相互轉(zhuǎn)變的漸進性。 3.兩點的哲學含義 遠古太極圖中間一小圓點表示它們的旋轉(zhuǎn)中心(核心),陰陽圍繞此中心作旋轉(zhuǎn)運動。 古太極圖中的兩點表示陰陽部分各自有一個自己的核心,這比一個核心的太極圖更符合事物的內(nèi)在規(guī)律,因為:一個事物必有一個核心。太極圖整體的旋轉(zhuǎn)中心稱為皇太極,太極圖因陰陽核心而生動、而變化無窮。核心是太極圖的靈魂,它們是一切運動、變化的基礎和能量源。 不妨我們舉一個例子——楚河漢界:S曲線為楚河漢界,一方為漢,一方為楚,圖中的兩個圓點就是他們各自的核心——劉邦和項羽。雙方在各自核心的統(tǒng)帥下進行較量。從某種意義上說,雙方的較量和活躍程度都取決于兩個核心。 4.黑白(色度)的哲學含義 太極圖內(nèi)部由黑白兩部分組成,白為陽;黑為陰,表示對立的兩個方面。 5.圖解太極圖 這幅由圓圈、S曲線、兩點,“四畫”構(gòu)成的簡圖,我們可以解讀出:大小、變化、對立統(tǒng)一、中心(核心)、運動、循環(huán)(輪回)、平衡、位置、方向、曲折、包容等哲學內(nèi)容來。太極圖的哲學含義歸納在圖7中。 從結(jié)構(gòu)到圖形,再到含義,太極圖的簡單、美觀、深奧和變化多端的特質(zhì)使此圖當之無愧的成為中國哲學第一圖、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中華民族的珍貴遺產(chǎn),是中國的無價之寶。 太極圖的由來 "太極"一詞最早見于《莊子》《莊子─大宗師》有:"夫道……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在這句話中,"太極"只是對最大極限的一種描述,還不是像"道"那樣作為宇宙生成的本原來言的。作為宇宙本原的"太極"最早出現(xiàn)于《周易─系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這里的太極就是指天地未分前的原始統(tǒng)一體了。而這整句話的大意是:生生之易的太極,運轉(zhuǎn)中生成陰陽兩種屬性的物質(zhì),陰陽兩種屬性的物質(zhì)不斷分化、組合,又產(chǎn)生了"四象"和"八卦"。其中"四象",有人解釋為太陰、太陽、少陰、少陽,而"八卦",則是指構(gòu)成宇宙的八種最主要的物質(zhì),即天(乾)、地(坤)、雷(震)、風(巽)、水(坎)、火(離),山(艮)、澤(兌)。"八卦"的產(chǎn)生,意味著物質(zhì)世界已經(jīng)成型。定型的物質(zhì)世界中,陰陽不斷交感,于是就有了"吉兇"、"大業(yè)"等等具有價值判斷的種種現(xiàn)象了。于此,《周易─系辭上傳》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生生之易的太極化生宇宙萬物的生發(fā)模式。而對此宇宙生發(fā)模式的直觀描繪,可能是陰陽魚太極圖產(chǎn)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那么,陰陽魚太極圖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呢? 一般認為,它不是成于一時一地,而是有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據(jù)史書記載,陰陽魚太極圖的形成,跟五代時華山道士陳摶有很大關(guān)系?!端问珐ぶ煺饌鳌氛f:"陳摶以先天圖傳種放,放傳穆修,穆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放以河圖、洛書傳李溉,溉傳許堅,許堅傳范諤昌,諤昌傳劉牧。穆修以太極圖傳周敦頤,敦頤傳程顥、程頤。"周敦頤所得陳摶的"太極圖",原名無極圖,周敦頤將之改為太極圖并作《太極圖說》,但周敦頤的太極圖并不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陰陽魚太極圖。一種為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的說法是:陰陽魚太極圖跟邵雍所承繼的陳摶的先天圖有關(guān)。邵雍依先天圖衍繹出許多幅卦圖,具體為多少幅,眾說不一。南宋張行成認為有十四幅,他說:"先生(指邵雍)之書,盡寓乎十四圖。"(《周易通變序》)而朱熹于《易學啟蒙》和《周易本義》中將之歸結(jié)為四種,即伏羲八卦次序圖、伏羲八卦方位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伏羲六十四方位圖。其中,跟陰陽魚太極圖有直接關(guān)系的是伏羲八卦方位圖、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圖1、圖2)。而后人所編的張行成《翼玄》卷首載的《易先天圖--渾天象》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有陽陽魚太極圖,但這是否是陳摶、邵雍的原圖?抑或是張行成《翼玄》中原載之圖? 均有疑問。 朱熹《周易本義》所錄邵雍伏羲八卦方位圖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實際已具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陰陽魚太極圖的基本框架。朱熹在《周易本義》中,對伏羲八卦方位圖解釋道:"《說卦傳》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shù)往者順,知來者逆。'邵子曰:'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為順,自巽至坤為逆。后六十四卦方位放此。"這是說《周易─說卦傳》中有關(guān)"天地定位"的一段,是對邵雍的乾南坤北、離東坎西的伏羲八卦方位圖的證明。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則對陰陽動靜、消長進行說明。"此圖圓布者,乾盡午中,坤盡子中,離盡卯中,坎盡酉中。陽生于子中,極于午中;陰生于午中,極于子中。其陽在北,其陰在南。此二者,陰陽對待之數(shù)。"(《周易本義》)在這里,如果用白色表示陽,用黑色表示陰,配上伏羲八卦方位,則陰陽魚太極圖的基本框架已經(jīng)成形。但當時朱熹并沒有這么做,大概朱熹當時還沒見到過陰陽魚太極圖。 那么,是誰首次將陰陽魚太極圖公之于眾的呢? 清朝胡渭在其所著《易圖明辨》中,引宋末元初袁桷《謝仲直易三圖序》說:"朱文公(朱熹)囑其友蔡季通如荊州,復入峽,始得其三圖焉。"這是說,朱熹讓他的朋友蔡季通到荊州、入四川(可能是四川青城山),去尋訪陳摶所傳的三幅易圖,并得到了它。三圖之一便有先天太極圖,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陰陽魚太極圖。但是,胡渭接著引明初趙撝謙《六書本義》說:"此圖(即先天太極圖)世傳蔡元定(即上文之蔡季通)得于蜀之隱者,秘而不傳,雖朱子(朱熹)亦莫之見。"即朱熹并沒有見過先天太極圖。后來,先天太極圖經(jīng)歷多次秘密轉(zhuǎn)手,最后由趙撝謙從一個叫陳伯敷的人手中得到并予以公開。所以,首次將陰陽太極圖(圖4)公開的是明初的趙撝謙。但趙撝謙所公開的這幅陰陽魚太極圖,當時并不叫"太極圖",而是被稱為"天地自然河圖",明末章潢作《圖書編》,其中陰陽魚太極圖居各圖之首,又被稱為"古太極圖"(圖5)。因為"蓋其時,既從啟蒙以五十五數(shù)為河圖,而濂溪又自有所為太極圖者,曰太極圖而加古以別之。"(《易圖明辨─先天太極》)即是說,朱熹的《易學啟蒙》中,將五十五數(shù)的黑白點易圖定為河圖,并被學界和官方所接受。而周敦頤早在北宋時便自有一幅"太極圖",并作《太極圖說》,這也是事實。這樣,為不把它們相混淆,陰陽魚太極圖既不稱"河圖"。也不稱"太極圖",而稱"古太極圖"或者"先天太極圖"。 陰陽魚太極圖出現(xiàn)后,對它的涵義,有許多種說法。最為大家所了解的一種說法便是:它可用來說明《周易》八卦的起源?!吨芤砖ふf卦傳》說:"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shù),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fā)揮于剛?cè)岫?,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這其中提到"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fā)揮于剛?cè)岫?quot;,但具體是如何"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fā)揮于剛?cè)岫?quot;的,則不是十分清楚。而上文所列清代胡渭《易圖明辨》中保留的"古太極圖",已有根據(jù)陰陽消息八分太極圖從而得出八卦的詳細方法。如上圖所示,整個圖作為一個圓圈即太極;圓圈中一白一黑兩條陰陽魚互相環(huán)抱,白魚代表陽,黑魚代表陰;這表示"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陰氣盛于北方,物極必反,其中陰氣中一陽生為震;隨著陽氣逐漸強盛,依次由震、離、兌至于乾,達到陽氣的極盛。在圖中,震位于東北白一分、黑二分,一奇二偶;兌位于東南,白二分、黑一分,二奇一偶;乾正南全白,三奇無偶,為純陽之卦;而離卦正東,取黑中白點成二白夾一黑為二奇含一偶(對此,還有一些不同說法。如取西邊白色魚頭中兩白夾一黑或者東邊白色與西邊白色環(huán)抱黑色部分,亦成離卦象)。同樣道理,陽氣盛于南方,一陰生起為巽,隨著陰氣的逐漸強盛,由巽、坎、艮至于坤,為陰氣之極盛。其中,巽處西南,黑一分、白二分,一偶二奇;艮西北,黑二分白一分,二偶一奇;坤正北全黑,是為三偶,為純陰之卦;而坎卦正西,取白中黑點成二黑夾一白(或者取東邊黑色魚頭中兩黑夾一白,或者取西邊黑色部分與東邊黑色部分環(huán)抱中間白色部分),為二偶含一奇。"兩儀"由陰陽兩魚來代表,各生四卦,為"兩儀生四象";合而言之,則兩個"四象"即成八卦,是謂"四象生八卦"。那么,圖中陰陽魚的黑白兩點又起一個什么作用呢? 從圖中看:陰盛于北而陽氣生起,陰避陽,故回入中宮。但是,陽氣為什么會生起呢? 這是因為黑中仍然有一點之白作為陽精,當晦朔陰盛之時,這一點陽精與日中之陽相感應,使對方之陽生出,從而成為生陽之本。同理,陽盛于南而陰氣生起,陽避陰而回入中宮。當望夕之時,白中一點之黑作為陰精與月中之陰相感應,使對方之陰生出,從而成為生陰之本。所以,陰陽魚太極圖中的黑白兩點,在運轉(zhuǎn)太極圖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陰陽魚太極圖不僅可以用來確定八卦方位,在道教中,其陰陽消長及八卦方位還可以用來描繪內(nèi)丹修煉的功夫。因為從人的一身來看,乾為首,坤為腹,自首以下有心,心為離屬火,而為氣之總匯;自腹以下有腎,腎為坎屬水,而為精所藏之所;凡人自有生命以來,火炎上,水潤下,這就是所謂"數(shù)往者,順也。"及加以修煉,以乾、坤為爐鼎,坎、離為汞鉛,使火降而下水升而上,這就是"知來者,逆也。"水下而反上,火上而反下,水火即坎離坎離即日月,日月為易,所以說:"易,逆數(shù)也。"如果再結(jié)合"離南坎北"的文王后天八卦(見圖3)一起看,離居東方,即移火于木位,這就是"東三南二同成五";坎居西方,即移水于金位,便是"北一西將四共之";乾南坤北,即抽坎之中實以填離之中虛,而成"金丹三家相見,結(jié)嬰兒也";巽居西南坤位,以長女合老陰,"黃婆也";艮居西北乾位,以少男合老陽,"筑基也";兌居東南巽位,以少女合長女,隱寓三七于其中,"鼎器也";震居東北艮位以長男合少男,隱寓二八于其中,"藥物也";陽氣生于東北而盛于正南,從震、離、兌一直到乾,為望前三候(初三、初八、十五),陽息陰消之月象;陰氣生于西南而盛于正北,從巽、坎、艮一直到坤,為望后三候(十六、二十三、三十),為陽消陰息之月象,其中便有修煉的火候問題,有修煉體會者自可從中領會深意??傊瑥?quot;后天八卦"到"先天八卦"轉(zhuǎn)變,亦即內(nèi)丹修煉中從"后天"返還到"先天"。人之生,火在水上,未濟之象;神丹既成,水在火上,為既濟之象;以魂守魄,使陰陽不相離,則可以長生而久視。這就是"五行順行,法界火坑;五行顛倒,大地七寶"、"順則生人逆則仙"。一幅陰陽魚太極圖實際上便將內(nèi)丹修煉的許多問題做了說明。 另外,從學理上講,陰陽魚太極圖還正確地表達了太極與陰陽、八卦的關(guān)系。以往的易圖有一個缺點,即太極、陰陽、八卦處于彼此分離的狀態(tài)。所謂先有太極,太極生兩儀,生完之后,只存兩儀,太極便消失了。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也是如此。陰陽魚太極圖的出現(xiàn),較好地處理了太極與兩儀、四象、八卦的關(guān)系。而這在哲學上,表現(xiàn)為一與多的關(guān)系。對比一下,佛教與理學在此問題上也有一比喻,叫"月映萬川"。如禪僧玄覺《永嘉證道歌》中有:"一月普現(xiàn)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的句子,論證了普遍的"佛性"與特定物中的"佛性"的關(guān)系,它們不是兩種"佛性",而是"一多相容"、"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關(guān)系,每一個體雖然各自不同,但均有共同之佛性,這就為每一個體走向成佛提供了根據(jù)。而朱熹在論證理與事的關(guān)系時也說:"本只是一太極(即理之大全),而萬物各有稟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極爾。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則隨處可見。""只如月映萬川相似。"(《朱子語類》卷九十四)認為每一事物的理并不是分有本體理的一部分,而是稟受了本體理的全體。從陰陽魚太極圖中亦可看出,太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物太極即是陰陽、即是四象、即是八卦,八卦雖各各不同,但卻為一太極所統(tǒng)攝。引申開來,萬物各不同,但卻都可以歸到太極中來。如以太極喻"道",則萬物一道?!兜赖陆?jīng)》中曾說:"萬物負陰而抱陽"。道教以陰陽魚太極圖作為自己的標志,也取了這層涵義。因為道教講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萬物均可復歸于"道",為什么萬物可以復歸于"道"呢? 因為道在萬物,不可以須臾離也!這就也為修仙成道提供了內(nèi)在的可能性。 陰陽魚太極圖源于道教,并長期在道教界內(nèi)部流傳,其畫法不太為外界所知。前文已介紹了"古太極圖"(見圖5)的畫法,其畫法是"從外到內(nèi)",這種畫法可以直觀地看出陰陽消長及其生成八卦的具體過程。不過,比較正規(guī)、普遍的畫法,是我們《中國道教》刊頭所列的陰陽魚太極圖的畫法。 由于陰陽魚太極圖蘊含了道教教理、教義方面的許多知識,而且其本身就是源于道教,所以,盡管后來儒者對此也加以過闡發(fā)和說明,但道教仍然把它作為本教的一個重要標志。 |
|
來自: 一人一心一念 > 《八卦象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