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我家開心現(xiàn)在2歲,感覺目前吃飯有些問題。 他應該覺得吃飯是大人的事情,他只要張開嘴就行了,再加上吸引他的東西太多了,一刻都不想和他的小貨車,小卡車離開,導致經(jīng)常吃幾口就想下餐椅。吃飯也是好一頓、壞一頓。 雖然我不在乎這些,不吃就餓著,這頓不吃,明天就吃好了,但是還是想讓孩子每次都按時吃更好不是,看完這篇文章,我知道該怎么做了。 下面大家也看正文吧,你寶寶不吃飯的問題,也能從這里找到原因,知道怎么處理。 P.S.在加餐這個環(huán)節(jié)里,我個人覺得還是不要讓孩子多吃,我更喜歡饑餓療法,就帶孩子出去玩,消耗他的能量,累他的大腦(跑他們是不怕的,但是小腦瓜就非常耗能了),讓他回到家就感覺餓,就想自己找吃的,呵呵。 下面是正文: 很多家長都知道“Terrible Two”,即2歲是第一反叛期。但你知道嗎,孩子吃飯的叛逆期在這之前就會出現(xiàn)。大概1歲左右的時候,很多家長會發(fā)現(xiàn)之前乖乖吃輔食的寶寶吃飯越來越頑皮:食物來了不張嘴,把頭扭開,用手擋開;饑一頓飽一頓的,常常只吃幾口就不肯吃了;越來越挑食,很多東西不肯吃;吃飯也坐不住了,要下餐椅,要玩玩具……要求越來越多。 遇到吃飯叛逆期的寶寶,先不要著急上火,我們來心平氣和地聊聊如何應對。 為什么會出現(xiàn)吃飯叛逆期? 1歲左右的吃飯叛逆期可能和下面幾個原因有關(guān):
應對”吃飯叛逆期“的法寶之 讓寶寶自主進食 即使沒有使用BLW(完全自主進食),也需要在8個月左右,最晚9個月前要開始讓寶寶學習自主進食。把食物做成柔軟的、手可以抓起來的性狀,讓寶寶能夠用手或者使用餐具來吃。如果寶寶還沒有開始自主進食,從現(xiàn)在就開始總是最合適的。讓寶寶忙于處理食物,他就不太會因為無聊而提出各種要求。 應對”吃飯叛逆期“的法寶之 2 讓寶寶決定吃多少 1歲左右孩子進食的典型表現(xiàn)是:一天只吃一頓飽的,其他兩頓就意思意思吃幾口,甚至一口也不吃;一連幾天都吃很少,隨后幾天吃很多,讓家長擔心他會撐壞。如果您的寶寶也這樣,別擔心,您并不孤獨,大多數(shù)這個年齡段的家長都有同樣的困擾。 不少擔心自己寶寶吃得太少的家長,帶寶寶去營養(yǎng)專家評估進食量,發(fā)現(xiàn)評估一段時間的進食量是正常的。如果寶寶生長情況正常,盡管進食量起起伏伏,但通常平均的進食量是正常的。 關(guān)于寶寶用餐,寶寶和家長各有分工,寶寶負責決定吃不吃、吃什么、吃多少。家長的分工,我們在后面會提到。1歲左右的寶寶常常有這樣的表現(xiàn),剛開始用餐時,因為肚子餓吃得還不錯。吃了幾口后,肚子有了一點墊底感覺不餓,就不耐煩吃了,要下餐椅和玩耍。這個時候,寶寶確實沒有吃夠,應該怎么辦呢?還記得我們剛說過的分工嗎?“讓寶寶決定吃不吃”。寶寶通常不會被餓到,因為過了2個多小時,他可能有加餐吃。即使餓到他了也沒有關(guān)系,饑餓是吃飯的動力,我們不應該剝奪寶寶感受饑餓的機會。 我們前面講到有時候?qū)殞氁贿B幾天都吃得很少,但通常在之后的幾天會吃更多。寶寶的饑餓感和身體的需要能夠調(diào)節(jié)他的進食量。如果我們強迫或者逗哄著孩子多吃一點,反而孩子可能因為厭惡壓力和沒有餓的感覺,吃得越來越差。 TIPS 一些家長擔心孩子“積食”,在孩子想要多吃的時候控制進食量,不敢給孩子多吃,這樣進食量可能真的會不夠。在現(xiàn)代醫(yī)學領域,并沒有“積食”這個說法,孩子在食量大增一段時候后不愛吃了,這不是因為“積食”,而是正常的進食量波動。如果孩子這段時間出現(xiàn)了感冒發(fā)燒,也不是因為吃多了“積食”,更大的可能性是病毒感染。 應對”吃飯叛逆期“的法寶之 3 家長做好自己份內(nèi)的事 有家長問,當孩子決定吃多少,真的家長什么都不管嗎?并不是的,家長也有份內(nèi)的事情需要做。 安排好三餐兩點 寶寶需要少食多餐,又不能頻繁進食,通常是3頓正餐,2-3次加餐。加餐可以是牛奶、水果、面點、雞蛋等等。正餐和加餐之間至少要間隔2個小時。少于2小時間隔,太過頻繁的進食,攝入量反而會減少,因為寶寶沒有足夠的饑餓,挑戰(zhàn)食物的動力和耐心都會有限。所以并不需要寶寶喝完牛奶以后休息半小時再吃早餐,也不需要吃完飯后休息半小時再吃水果。要不就一頓吃,要不就間隔2小時以上,讓孩子一頓頓吃好。 但是,并不需要因為寶寶正餐吃得少,而取消加餐。在間隔時間適宜的前提下加餐,孩子正餐確實可能吃得少一些,但是少食多餐,總的攝入量會增加。 對于攝入量偏少,體重增長不好的孩子,加餐可以更豐盛一些,包含主食類、果蔬和蛋白質(zhì)三大類食物,例如紅薯 牛奶 蘋果。 安排家庭餐 '家庭餐'顧名思義就是孩子和大人一起吃。不過,這里要求并不高,建議至少每天有一頓和至少一個成人一起吃飯。比如爸爸媽媽下班回來得晚怎么辦?沒關(guān)系,中午和祖父母一起吃。 別人吃的東西總是特別好吃。很多家長說寶寶不愛吃專門給他做的食物,但是對大人的食物垂涎欲滴。大人歡快地吃飯對孩子有積極的影響。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食物上,而不是寶寶身上,吃飯的氣氛也會更融洽。 一餐不超過30分鐘 有的寶寶吃得很慢,或者吃吃玩玩,一頓吃上1個小時以上。這樣吃飯往往會讓大人和孩子都感到很疲憊,同時也容易影響到下一餐的食欲,因此建議我們調(diào)整每餐的時間,以不超過30分鐘為宜。 準備多樣化的食物 家長關(guān)注的重點應該放在讓孩子的食物多樣化上,而不是重點關(guān)注孩子吃多少。如果孩子接受的食物種類多,這樣吃幾口,那樣吃幾口,總量就不容易少。 在食材的提供方面,您只需要保障每次用餐有一樣食物寶寶是愿意吃的就行了。其他的食材由您說了算。寶寶不愛吃的食材,不用勉強他吃,但是并不放棄,還是時不時會做給寶寶吃。食物真的可以“日久生情”。比如您剛?cè)ヒ粋€陌生的國家,可能覺得那里的食物太難吃了,但是吃個半年一年的,您很可能也吃得下了,甚至會喜歡吃。 有的家長會選擇避開孩子不喜歡吃的食物,只做孩子喜歡吃的那幾種。但是,事實上孩子對于食物的喜好也是會不停改變的,喜歡的食物可能會吃膩。因為沒有提供,孩子也沒有機會對于原來不喜歡吃的食物重新產(chǎn)生興趣,這樣一來,孩子的食譜會越來越窄。 準備多樣化的食物其實并不麻煩,一個省事的好辦法就是利用大人的食材。大人吃什么,孩子也吃什么,可能是分開烹飪,或者在加鹽之前盛出來給孩子吃。 有時候家長會忘了自己的權(quán)力——“家長決定吃什么”,讓權(quán)給孩子。例如,孩子這頓幾乎沒吃什么,家長擔心孩子會餓,就炒個孩子愛吃的蛋炒飯給他吃。這不利于食物多樣化。 食物做成合適的性狀 前面講到寶寶8個月左右,就應該吃成形的手指食物,但是有的家長到了寶寶1歲了,還是會用料理機把寶寶的菜都打碎給他吃,或者把菜和米燉成軟軟的粥吃。這樣的食物往往和當前孩子的咀嚼能力并不匹配,這樣一來并不利于寶寶的咀嚼能力的發(fā)展,同時也不利于寶寶對食物產(chǎn)生興趣。很多時候,對于吃糊狀食物興趣缺乏的寶寶,家長會發(fā)現(xiàn)嘗試給他吃大人的米飯和菜,孩子反而更樂意吃。 在孩子吃飯問題上,家長不應該做的事 家長不應該做的事,排第一位的就是施加壓力和“賄賂”孩子吃。盡管這些做法非常盛行,但實際會降低孩子對食物的喜愛程度。(想了解更多,請參考《面對偏食的孩子,家長最不該做的事》) 當寶寶不好喂的時候,有些家長會使用“分心大法”,讓孩子看電視、玩玩具,這也是非常不建議的。這樣做時孩子可能會機械的張口、咀嚼,家長喂得更順利。這樣的做法實際會影響孩子的胃口。研究表明,人在吃到食物前,身體里的饑餓素(Ghrelin)就已經(jīng)增高了,饑餓素的基本功能是促進食欲,大腦對食物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起了一定的左右。您可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肚子不餓的時候看到了一桌你喜歡的菜,頓時就覺得餓了想要吃。如果孩子進食的時候分心,注意力沒有在食物上,是會影響這個反應降低食欲的。 “分心大法”往往不會一直管用,有的家長會發(fā)現(xiàn)孩子把飯菜含在嘴里,防止家長再喂一口;有的寶寶吃得特別慢,為自己多爭取一些看電視的時間。 如果寶寶的吃飯確實是這樣威逼利誘下艱難進行的,是不是用了我上面的建議,就馬上會好轉(zhuǎn)呢?很遺憾,并不會,通常會需要2-4周或者更長的時間。撤去了威逼利誘的頭1-2周,孩子可能會吃得更少,因為他已經(jīng)習慣了自己吃飯是大人的事,“你們應該想法設法讓我吃,你們不想辦法了,我就不吃了”。但是對于正常的孩子,饑餓是正常的感受,進食是生理的需求,往往2周后,他的進食量會增加的。 我們的建議適用于正常的孩子,大部分進食不好、挑食偏食的孩子都屬于這種情況。但是,如果孩子的進食問題影響到了生長,或者存在進食技能的問題,就需要醫(yī)學的評估和干預了。 參考資料: 1.SOS喂養(yǎng)法國際課程講義. 2019年3月 北京 2.卡特婭.羅厄爾,珍妮.麥格洛思林. 孩子挑食怎么辦:五步克服挑食、厭食和進食障礙.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8 本文作者: |
|
來自: 好大水 > 《嬰幼兒營養(yǎng)、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