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吃菌季,有人戲稱這是云南人每年都要經歷的“生死存亡季”。說笑歸說笑,吃野生菌中毒的事件一旦發(fā)生,對于具體家庭的傷害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 吃亞稀褶黑菇和鵝膏菌中毒的最常見 最近,野生菌大量上市,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情況也多了起來。醫(yī)生提醒:不認識或不常見的野生菌一定不要隨意購買和食用。 紅會醫(yī)院作為云南省中毒救治中心,每年都會接診大量中毒患者,其中不少人是食用野生菌導致中毒的。 醫(yī)生介紹,食用野生菌導致中毒比較深的菌種,最近幾年最常見的就是亞稀褶黑菇和鵝膏菌。 ![]() ![]() ![]() ![]() 灰花紋鵝膏(有毒) 由于亞稀褶黑菇和火炭菌外觀相似,鵝膏菌和雞樅外觀相似,所以很容易誤食。此外,一些常見的野生菌烹飪或食用不當也可能導致中毒,包括見手青、牛肝菌,都有中毒的風險。 醫(yī)師劉萍表示,野生菌在采集和銷售過程中,有些商人為了運輸和保鮮的需要,加用一些有毒的保鮮劑,因此除了本身菌毒素導致的中毒外,也有保鮮劑導致中毒的可能,所以買回來以后要徹底進行清洗。 醫(yī)生表示,野生菌中毒后的毒性,和食用的量以及在腸胃道里存積的時間長短有關,所以一旦發(fā)現有中毒癥狀,送醫(yī)前可以在家里采取一些應急措施。 如果吃了以后覺得不舒服,并懷疑是食用野生菌中毒,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刺激咽喉部進行嘔吐,然后大量地喝水。另外,在烹飪過程中,一定要確保菌子熟透,切忌食用不熟的野生菌。 辨別有毒野生菌小技巧: 1、觀外形,毒菌的顏色比較鮮艷,菌帽上會有疙瘩,菌蓋上有雜物、紅斑、溝托、溝裂等。 2、聞氣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惡臭及苦味,可食菌一般有香味或水果味,或者無異味。 3、烹飪時看顏色,在烹飪之前將菌子焯水,加工烹飪方法要得當,要炒熟煮透,比如變成黑色或者青色,說明菌子有毒。 4、在烹飪野生菌時,加一點白酒,如果野生菌顏色遇白酒有變化,則不能食用。在食用野生菌時,最好不要喝酒。 野生毒菌大多具有以下形態(tài)特征: 1、色澤鮮艷度高; 2、傘形等菌表面呈魚鱗狀; 3、菇柄上有環(huán)狀突起物; 4、菇柄底部有不規(guī)則突起物; 5、野生菌采下或受損時,其受損部會流出白色汁液等。 比如下面這些,都是毒菌 ![]() 野生菌中毒后如何緊急自救? 1、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并及時前往醫(yī)院治療; 2、及時采用簡易的方法進行催吐、洗胃、導瀉處理,可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然后用湯勺等硬質東西刺激喉部,盡快排除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菌或減緩有毒物質的吸收,減輕中毒程度; 3、讓患者飲用少量鹽糖水,補充體液,防止中毒者反復嘔吐發(fā)生脫水導致休克; 4、對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強行向其口內灌水,防止窒息; 5、保留野生菌樣品,以供專業(yè)人員救治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