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重視白大衣高血壓了! 很多人都說,人性經(jīng)不起考驗,而最暴露人性的地方,就是醫(yī)院。 但是,實際上在醫(yī)院經(jīng)不起考驗的不只是人性,還有我們司空見慣的血壓。確實有一部分人群,平日在家自測血壓都是十分正常的,但是一到醫(yī)院,一見醫(yī)生,血壓就嗖嗖地升高,這種現(xiàn)象被形象地稱為白大衣高血壓。 白大衣高血壓并不少見,在診室血壓升高的人群中其患病率可高達30%-40%。
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近期發(fā)表在《內科學年鑒》的一篇Meta分析給出了不一樣的結論[1]。 《內科學年鑒》發(fā)布最新研究 在介紹這項薈萃分析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明確兩個定義:白大衣高血壓和白大衣效應。
兩者有點相似,但是還是有明顯的區(qū)別。白大衣高血壓是一個質的概念,而白大衣效應則是一個量的概念,可以發(fā)生在白大衣高血壓患者,也可以發(fā)生在正常人群和持續(xù)高血壓患者。 接著我們就來看一下這項薈萃分析的具體內容。納入分析的研究有27項,包括25786名未接受治療的白大衣高血壓/接受治療的白大衣效應患者和38487名血壓正常者,這些研究平均隨訪3-19年。 在不區(qū)分是否接受降壓治療的研究中,白大衣高血壓與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并無顯著相關性,但是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這些研究中,有不到一半的參與者接受了降壓治療。這就很可能導致相關的心血管發(fā)生風險被大大弱化了。 此外,研究人員挑選了按照降壓治療分層的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與血壓正常者相比,未接受降壓治療的白大衣高血壓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增加36%(HR=1.36 ;95% CI=1.03 to 2.00),全因死亡風險增加33% (HR=1.33;95% CI= 1.07 to 1.67),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109%(HR=2.09 95% CI=1.23 to 4.48)。 但是,對于接受治療的白大衣效應患者而言,白大衣效應與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HR=1.12;95% CI=0.91 to 1.39)、全因死亡風險(HR=1.11;95% CI=0.89 to 1.46)和心血管死亡風險(HR=1.04;95% CI=0.65 to 1.66)無顯著相關性。 基于以上的數(shù)據(jù),該文作者認為白大衣高血壓并不是如我們所一廂情愿的那么無害,很可能是未來出現(xiàn)心血管疾病的一種征象。另外,對于已經(jīng)接受治療的高血壓患者而言,醫(yī)生也不需要因白大衣效應而積極強化降壓治療。 那么對于白大衣高血壓,我們究竟該怎么辦呢?我們來看一下最新版《2018 ESC/ESH動脈高血壓管理指南》的建議[2]: 表:白大衣高血壓管理
參考文獻: [1] Cohen J B, Lotito M J, Trivedi U K, et al.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mortality in white coat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9. [2] Williams, B., et al., 2018 ESC/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Eur Heart J, 2018. 39(33): p. 3021-3104. 本文首發(fā):醫(yī)學界心血管頻道 本文作者: 人間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