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十九首》 東漢末,社會動蕩不安。有群雄并起,也有更多的人不是梟雄,他們普通如同你我,只求安穩(wěn)度日。 在錯綜復(fù)雜的局勢中,有文人士子往往莫名奇妙便慘遭殺戮:例如建安七子之首孔融,就是因為政治原因死于曹操之手。如此,大多數(shù)人便不得不面對未知的恐懼;不得不在命運的洪流中,艱難而孤獨地漂泊著。 在恐懼的陰影下,有人勇敢面對,希望通過建功立業(yè)改變社會;有人隱退山野,從而保全自身;有人縱酒放歌,以此逃避現(xiàn)實;甚至有人將精神寄托于虛無縹緲的神仙世界,試圖得到超脫。 《古詩十九首》就誕生于這樣的亂世中,作者已不可考,由蕭統(tǒng)遴選五言詩編撰入《文選》而成。從詩作內(nèi)容看,作者多半是社會中卑微的文人,他們不停地為生活勞碌奔波著。時代下,他們的無奈、痛苦、離愁、消沉、清醒… … 透過這十九首古詩,我們今天依然可以清晰地體會得到。 《古詩十九首》雖然由文人創(chuàng)作,卻是脫胎于樂府詩歌。因此,十九首五言詩都帶有明顯的樂府余韻,語言自然、樸素,情感流露真切,好似敞開心扉的傾訴;因為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往往展現(xiàn)出空靈的意境。因其藝術(shù)美感,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贊賞《古詩十九首》為“五言之冠冕”。 以《青青陵上柏》一首為例: 陵墓上的柏樹青翠蔥郁,溪澗中的石頭堆積在一起; 我生于這天地之間,卻也好似一個遠行的過客,來去匆匆; 斗酒也很快樂,何必要比那華麗的宴席? 一匹劣馬駕著車,也足夠我游走在南陽與洛陽; 洛陽永遠熱鬧,四處皆豪門; 達官貴人們盡可肆意享樂,卻不知道還有什么事情能逼迫著我戚戚然、悶悶不樂? 第一、二句以描寫野外之景作為起興,兩個疊詞“青青”、“磊磊”使得韻律優(yōu)美,朗朗上口,將我們帶入有聲有色的詩境。第三、四局富含哲理,因此成為最廣為人知的兩句。人們只道,當年有人獨立于天地間,看淡生死;實則是因為面對命運無常,無奈之下尋求的超脫。對于生命短暫,有了切實的感受。 “斗酒相娛樂”到“游戲宛與洛”:宛是南陽,是東漢的南都;洛是洛陽,是東漢首都;這兩處在當時是最富裕繁華的所在。既然明天不可捉摸,不如在這熱鬧的地方盡情享受娛樂歡聲。斗酒、娛樂、游戲本應(yīng)是令人快樂的事情,我們卻不能從中感受到任何快樂的氣息,語氣中反而飽含了消極和無奈之感。 后幾句由斗酒、娛樂轉(zhuǎn)向洛陽城的景象描寫:達官貴人們衣履充實、高屋建瓴,一切都還很美好,至少表面看上去還很美好。最后兩句詩則帶著幻滅的意味:所有的游樂和歡宴、所有的繁華和闊綽,其實是表象,只怕轉(zhuǎn)眼間便會成夢。隱藏在這表現(xiàn)之下的,實則是“戚戚”之感。“戚戚何所迫?”一句反語愁思無限。 全篇充滿了亂世中人的憂患與哀愁。 在《古詩十九首》中,與之類似情感的詩另有一首《生年不滿百》:
首句即發(fā)出人生苦短的感嘆——這短暫的人生卻偏充滿了憂慮。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有“憐我世人,憂患實多”之句,看來,不管人們生活的年代相隔多遠,憂患總是相通的。從“晝短苦夜長”到”為樂當及時“,則是很直白地表達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極情緒。只是,到這一首詩末尾時,縱情娛樂已經(jīng)不能排遣愁思了,唯有寄理想于虛無飄遙的神仙世界。短短百十字,已然道盡悲苦與凄然。 離愁別恨,失意彷徨,醉生夢死,清醒獨立——種種情緒,盡皆交錯于這部《古詩十九首》,千年后的人們再翻開,依然哀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