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恩醬 來源:魯豫有約公號 上映18年,豆瓣100萬觀眾,打出9.3超高分。 奧斯卡最佳動畫,日本票房第一,治愈了無數(shù)人的心靈。 有人說,“如果全世界只剩下一部電影,我愿意是它?!?/strong> 6月21日,終于,要在中國上映了。 它就是——《千與千尋》。 如果說,電影是造夢。 那么《千與千尋》,會是一場無數(shù)人愿意深陷的夢。 小時候看這部電影,以為只是一場腦洞大開的冒險—— 一個叫千尋的小女孩,跟隨父母來到鄉(xiāng)下,誤入一個鬼怪世界,為了拯救變成豬的父母,不斷成長與逆襲。 可長大后,發(fā)現(xiàn)這分明是一個成年世界的故事。 孤獨,眼淚,傷痛,勇氣,成長。 很多人會在人生最低落的時候,重溫這部電影。 因為這個弱小的女孩,不就是那個熬過迷茫與痛苦的自己嗎? 在《千與千尋》的影評下,有一個讀者留言—— “當(dāng)年我在某省級醫(yī)院實習(xí),感覺自己一無所知,每天都很累,有一天下班看著醫(yī)院的高樓,好像湯婆婆的湯屋……” 那一刻,她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就像是不斷挨批評的千尋。 成年人的世界里,玻璃心是最不受歡迎的。 就像在電影里的湯屋,不工作的人會被湯婆婆用魔法變成動物。 最可怕的是,名字會被奪走。 逐漸你會忘記自己是誰,來自哪里,永遠無法回家…… 所以就算千尋害怕到腿軟,也要去哀求湯婆婆給自己一份工作。 湯婆婆指著她說:“你看起來遲鈍又愛撒嬌,又愛哭,沒有工作適合你做的……” 即使害怕到雙肩發(fā)抖,千尋還是堅持那句話:“請給我一份工作!” 這何嘗不是被生活和工作虐慘的我們? 曾經(jīng)有一個新聞:南京地鐵站發(fā)現(xiàn)一個小伙子醉倒在地,警察發(fā)現(xiàn)他是外地人來南京打工,當(dāng)晚為了業(yè)績陪客戶喝了很多酒,可是單還是沒簽下來。 評論里,太多的感同身受。 成年人的世界,什么路都有,就是沒有退路。 跟千尋一樣,我們只能接受這個設(shè)定,快速成長,修煉自己的能力。 摔倒了,再爬起來。 疼得站不起來,也要強撐下去。 這很像無數(shù)為夢想,為生活而奮斗的人。 沒有時間后悔,沒有時間害怕,更沒時間哭泣。 一身孤勇,一往無前。 在千尋最孤獨絕望的時候,她去看望變成豬的爸爸媽媽。 “我一定會救你們的!別吃太胖哦,會被殺掉的!” 然后她狂奔出去,一個人蹲在草叢邊。 其實那一刻,她在迷茫,沒有十足信心可以救出父母。 白龍拿了飯團給她吃,第一次她沒接過去,第二次勸說,她試著吃了一口…… 大口地吃著,眼淚不由自主地就流下來了。 這是電影里最催淚的一幕,打動了無數(shù)觀眾。 當(dāng)被生活壓垮得喘不過氣來,每天醒來都帶著緊張和恐懼…… 那一刻發(fā)現(xiàn),只是一個簡單的白飯團,也能如此美味。 電影所造的夢,往往映射的是我們真實的自己。 就像宮崎駿本人,常因為畫不出手稿而苦惱。 他也在創(chuàng)作中迷茫過,“我為什么還在做這個?” 最瀕臨崩潰的時候,甚至揚言要把工作室燒了。 但他一次次說著要退休,又一次次執(zhí)著地拿起畫筆繼續(xù)畫下去。 這無數(shù)次“打臉”,不正是《千與千尋》里所告訴我們的么?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么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p> 熱鬧非凡的湯屋,沒有誰在意這樣一個存在感極低的人。 直到他看見,千尋注意到自己。 也只有她,會關(guān)心到他是否被淋濕。 就像一個在孤獨世界里待了很久的小孩,他付出一切來得到關(guān)注和愛。 你想要浴牌,想要金子,我都可以給你。 他吞下了無數(shù)山珍海味,把自己淹沒在欲望與虛榮之中。 可是內(nèi)心深處,依然是孤獨與寂寞。 千尋問了他三個問題—— 據(jù)說,《千與千尋》原本有另外一個版本結(jié)局。 宮崎駿本想安排白龍、千尋與無臉男大戰(zhàn)一場—— 這是不是很像我們熟悉的電影劇情? 可是,后來……電影的高潮之處,沒有大戰(zhàn)爆發(fā)。 反而改成了一次孤寂的旅行。 這才有了《千與千尋》最震撼的一幕:海上列車。 千尋和無臉男,坐在一個安靜的列車里。 他們沒有說話,車上的乘客也只是一個黑影,匆匆奔向自己的目的地。 這一幕,有很多種解讀版本。 有的人解讀,“人生就像一列開往墳?zāi)沟牧熊嚕吠旧蠒泻芏嗾?,很難有人可以從始至終的陪著走完?!?/p> “當(dāng)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后揮手道別。” 正如宮崎駿所說,所有的成長,到最后都是一次旅行。 一開始,這個小女孩嬌縱膽小,令人喜歡不起來。 一開始,她連盤子都端不好,走幾步路就要摔倒。 慢慢地,她學(xué)會了尊重和關(guān)心。 離開鍋爐房時,還跟送別的小煤球揮手告別。 慢慢地,她學(xué)會了愛與感恩。 為了救白龍,曾經(jīng)那個腿軟站不起來的女孩,都敢在命懸一線的管道上行走。 這也是《千與千尋》帶給我們溫暖和力量的地方。 宮崎駿說:“我一定要給人們看到美好的東西。” 他也曾說,我想告訴孩子們,這個世界值得我們活下去,我一直這么想的。 這一次刻骨銘心的旅行,不就是我們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成長么? 18年前,這部電影第一次搬上大銀幕。 那時候,我們可能只是把它當(dāng)做一個有趣的冒險。 18年后的今天,長大后的我們再次看,肯定有不一樣的感悟。 國外社交媒體上,一直盛傳一句話——
不管你的人生走了多遠,都別丟失了自己最純真的靈魂。 就像影片的結(jié)尾,千尋和白龍的約定。
-------------- 插圖:文章配圖來《千與千尋》。參考資料:NHK紀錄片. 終わらない人.宮駿. |
|
來自: ygbuoml31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