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一場急雨鄹至,聽得窗外雨聲唰唰的,一會兒,雨停了。下樓去水房泡水,院子里濕漉漉的,滿院的潮濕氣味和清涼的感覺。 泡水回來,走過花圃邊的小池塘,滿眼看,荷葉幾乎鋪滿了水面,大大小小的水滴,亮晶晶地,伏在大大小小的荷葉上,好看。于是,放下熱水瓶,掏出手機,拍了幾張。 荷葉大都是鋪在水面上的,葉中的地方是凹的,那些雨后透明的水滴,就聚在葉中凹處,遠(yuǎn)遠(yuǎn)望,珠圓玉潤大珠小珠落玉盤了。 這是一截舊河道截斷后形成的小池塘,在我工作的學(xué)校里,平平常常,但一年四季離不了荷的影子。 盛夏的茂盛,荷頸高高地挺起,荷葉碩大舒展,雪白的荷花被托舉起來,在一片碧綠中璀璨惹眼;秋季的荷塘是豐盈的,倒圓錐形的蓮蓬也成熟了,如小眼睛般的孔洞,仰視艷陽,神秘含蓄;冬季,荷葉枯萎,耷拉或浸泡在清冷的水面上;最是早春時節(jié),冷水里,荷?;蛑绷⒒蛘蹟?,倔強的鐵桿銅枝,有一種別樣的凋零風(fēng)致。 前幾日到常熟的尚湖玩,尚湖在虞山之南,水域面積是非常大的,屬于公園里的水域只是一小部分,大湖小湖相連,植荷的地方也是有限制的,在拂水山莊南邊,植了一大片的荷,新荷初長,楚楚動人。 荷生長起來是很瘋的,一片水塘,如果隨便讓她自自由由地蔓延,那很快水塘就會蓄滿了荷,除非是專門植荷為業(yè)的。 想起五一節(jié)后到西湖了,蘇堤東的內(nèi)西湖是看不見荷的,只有一碧萬頃的湖水蕩漾倒映著山影云影了。內(nèi)西湖是西湖的主體,有碧水就夠了。西湖植荷最多的是平湖秋月,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別處。多年前冬天去西湖,曲院風(fēng)荷里,一大片荷梗的最有別樣的風(fēng)致。繁華落盡現(xiàn)真淳,荷梗是舊荷拗成的最后的造型,清疏簡潔,一拗到底。 荷的別名較多,還有蓮,芙蓉、芙蕖、朱華、水旦等。關(guān)于蓮最有名的文學(xué)篇章莫過于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了。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托物言志的小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最是提煉出蓮的風(fēng)韻,但我也喜歡小品中“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這一句話,其實就是大實話。菊可采,牡丹也可貼近欣賞,有輕薄的人就難免“褻玩”鮮花為快意了。唯蓮花,一水阻隔,只能遠(yuǎn)觀了。讓那些愛動手的輕薄者心癢難耐無計可施,想動手摘那一朵蓮花嗎?小心你掉在水里頭。 清代人李漁寫有《芙蕖》一文,芙蕖和芙蓉一樣,都是荷的別名。 李漁從芙蕖的“可目”寫起,芙蕖的無窮逸致適合人的眼睛觀賞,養(yǎng)眼之至。然后繼續(xù)寫道: 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 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jīng)年裹物之用。 李漁有別于周敦頤,周敦頤是把自身主觀的情感寄托到蓮之上了。他從蓮上發(fā)掘了更多自己心志的東西,在這里,蓮就是另一個植物化的周敦頤而已了。 李漁對荷的態(tài)度是最客觀的。芙蕖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如果滿足于的托物言志、寄情象征,很可能就是如屈原、周敦頤那般高蹈出世不食人間煙火了。 當(dāng)年,陶淵明采菊,多半不是寄情托物,意態(tài)悠閑,而是采菊可以賣錢,養(yǎng)家糊口而已。 李漁呢,他既喜歡芙蕖的賞心悅目,又不是像前人一樣,故技重施,把芙蕖人格化了,他是個可愛的實用主義者,固然芙蕖可目,也就是養(yǎng)眼了。但芙蕖有異馥,清香四溢,可鼻就是最好的利用之一。蓮子蓮藕是水中珍品,該吃就吃吧??梢造疑徸訙?,排骨燉蓮藕??菸暮扇~也不是一無所用,可以包裹東西啊。 江南水鄉(xiāng)有名菜叫花雞,雞就是用荷葉包裹的,糊上泥巴,放在火中燒熟,滋味之美,連那些吃慣了的饕餮客也說好呢!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南朝民歌《江南》) 江南水鄉(xiāng)澤國,青青荷葉無邊。采蓮的少男少女多快活呀!魚戲蓮葉,“蓮”和“憐”諧音,魚喻男,蓮喻女,隱含著男歡女愛,景色是美麗的,愛情是活潑的。古代中國,菊花、牡丹、梅花、芍藥,很難使人聯(lián)想到愛情,而“蓮”(荷)是與愛情相關(guān)聯(lián)的。取名荷也好,蓮也罷,芙蓉等等,這樣一種植物在我們的審美文化中有極其豐富的文化意蘊是毋庸置疑的。 水是荷的故鄉(xiāng),當(dāng)然也有旱地種植的蓮花。荷、蓮、芙蓉、芙蕖,菡萏。這幾個名字都頭上長草,清新,綠色,極雅致又大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