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客、翠錢、宮蓮、佛座須、碧環(huán)鞭蓉、鞭蕖、金芙蓉、靈草、君子花、天仙花、紅蕖、溪客、芰荷、玉芝、水中芙蓉、水宮仙子、中國蓮、六月花神、草芙蓉、紅衣、水芙蓉、玉環(huán)、六月春、藕花、水華、菡萏、水旦草、芙蓉、水芝、水蕓、水目、澤芝、蓮花、芙蕖、芬陀利花 夏日盛景,當屬荷花,此時已過八月,倘若再不寫荷,便不堪再寫。 李時珍《本草綱目》解釋荷花說:“蓮莖上負荷葉,葉上負荷花,故名。 荷 荷花別名極多,以特征、生長習性、氣質(zhì)等等來命名,后世文人們也不遺余力地添磚加瓦,將它的名字越寫越多,到現(xiàn)在,有記載的就已達到近40種。 所以這次,我們不再寫它的寓意或解讀,就來看看,文人們都喜歡給荷花起哪些別名。 不止有荷 還有關(guān)于荷花的別稱 蓮 花 雖然嚴格來說,荷花與蓮花,并不是同一種,荷是蓮科的一個分支,而蓮則多指睡蓮,但既然是同一家,那蓮荷通用,也就理所當然。在詩詞中,蓮也基本都指代荷。 《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兩漢·漢樂府 菡 萏 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即花苞。出自《爾雅·釋草》:“荷,芙渠……其華菡萏?!庇帧墩f文解字》云:“未發(fā)為菡萏,已發(fā)為芙蓉。” 《攤破浣溪沙》 菡萏香銷翠葉殘, 西風愁起綠波間。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 小樓吹徹玉笙寒。 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干。 ——唐·李璟 芙 蓉 芙蓉:亦稱“夫容”。漢辭典《爾雅》解釋道:“芙蓉之含敷蒲也。”李時珍解釋,芙蓉就是“敷布容艷之意”。司馬相如則把卓文君比作是出水芙蓉,以顯其容姿秀美。 《采蓮曲》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唐·王昌齡 芙 蕖 亦作“ 芙渠 ”,荷花的別名,古人專指已經(jīng)開放的荷花?!稜栄拧め尣荨罚骸昂桑角?。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p> 《江城子·江景》 鳳凰山下雨初晴, 水風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 何處飛來雙白鷺, 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 苦含情,遣誰聽! 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 欲待曲終尋問取, 人不見,數(shù)峰青。 ——宋·蘇軾 藕 花 藕花,為荷花的口頭俗稱,因農(nóng)民種植蓮藕而得名,在古代社會及現(xiàn)代的農(nóng)村被廣泛使用。而在文學作品中,用得其實并不多。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宋·李清照 朱 華 朱為紅,華即花,所謂朱華,便是指紅色的花,因荷花多粉色,因此也以此顏色為名。朱華之名,最早見曹植《公宴詩》“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后王勃《采蓮賦》也有寫“詠綠竹於風曉,賦朱華於月夕?!?/p> 《念奴嬌》 朝來佳氣,郁蔥蔥, 報道懸弧良節(jié)。 綠水朱華秋色嫩, 景比蓬萊更別。 萬縷銀須,一枝鐵杖, 信是人中杰。 此翁八十,怪來精彩殊絕。 聞道久種陰功, 杏林橘井,此輩都休說。 一點心通南極老, 錫與長生仙牒。 亂舞斑衣,齊傾壽酒, 滿座笙歌咽。 年年今日,華堂醉倒明月。 ——宋·秦觀 芰 荷 芰荷并不是指荷花,而是指菱葉與荷葉,最早出自《楚辭·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币虼?,從廣義上來說,芰荷是荷花的別稱,從狹義上來說,它是荷葉的別稱。 《水仙子·詠江南》 一江煙水照晴嵐, 兩岸人家接畫檐, 芰荷叢一段秋光淡。 看沙鷗舞再三, 卷香風十里珠簾。 畫船兒天邊至, 酒旗兒風外飐。 愛殺江南! ——元·張養(yǎng)浩 水 芝 水芝這個名字,一半出其形、一半出其性。芝是指荷葉微卷如靈芝,水既水生。《群芳譜》記載“荷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一名水芝,一名水蕓,一名澤芝,一名水旦,一名水華?!绷碛小短K氏演義》卷下記載:“芙蓉,一名荷花,生池澤中,實曰蓮?;ㄗ钚阏撸幻?,一名水芝,一名水華?!?/p> 《卜算子》 裊裊水芝紅, 脈脈蒹葭逋。 淅淅西風淡淡煙, 幾點疏疏雨。 草草展杯觴, 對此盈盈女。 葉葉紅衣當酒船, 細細流霞舉。 ——宋·葛立方 荷 華 荷華,其實就是荷花,古時華通花,因此在詩詞中,兩者實為一,并不能算作別名。 《國風·鄭風》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喬松,隰有游龍, 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詩經(jīng) 芬 陀 利 華 芬陀利華,是梵語“白蓮花”的意思(不是網(wǎng)絡上的白蓮花),出自《觀無量壽佛經(jīng)》。在古時佛教盛行之際,許多禪詩中寫到蓮花,很多都會寫成芬陀利,這個就和石蒜叫曼珠沙華一樣,都是來源于佛經(jīng)的名字。 《僧惠白蓮》 逃暑追涼蔭碧蘿, 清池咫尺阻經(jīng)過。 眼前喜見芬陀利, 鼻觀重參乾闥婆。 綽約漢宮黃傅額, 依稀洛浦襪凌波。 遠公自結(jié)廬山社, 一笑拈花意若何。 ——宋·李洪 就像前面說的,荷花別名繁多,除了這些名字以外,還有許多其他名字。比如“花中十二客”,以其氣質(zhì)為名,有“靜客”之稱;《三柳軒雜識》中又稱之為“凈客”;《三馀贅筆》改其名為“凈友”。 又見諸多詩詞文學中,將其喚作“浮友、鞭蓉、翠錢、紅衣、靈草、水華、玉環(huán)、六月春”等等,不一而足。能得如此之多,足可見人們對其所愛之深,畢竟在如此火熱的季節(jié)中,帶來滿眼清涼與滿池芬芳,誰能不愛呢? |
|
來自: 阿丁480 > 《優(yōu)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