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北方,有一個名叫沙陀的民族,他們在我國的發(fā)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沙陀族先后曾建立起了后唐、后晉、后漢三個政權(quán)。然而他們卻并沒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當權(quán)者,他們內(nèi)部殘殺,欺壓百姓。甚至還把燕云十六州割讓了出去,實在是喪權(quán)辱國。 對中原人民造成了這么多的苦難,然而后世對沙陀族的評價,卻沒有什么批評,盡管不是漢族政權(quán),人民也不認為他們是外族入侵,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這還要從沙陀族的起源開始說起:唐朝初年,突厥族的一支,生活在新疆一帶,唐朝稱他們?yōu)樘幵氯耍幵氯藥椭瞥饔懥宋魍回嗜?。唐朝建立了金滿、沙陀二州。后來就把處月人,成為沙陀人。 后來的沙陀人,遭到西突厥人的報復,被迫遷到甘肅一帶。由于經(jīng)常受到回紇人的打擊,無法依附大唐,不得不去投靠吐蕃。吐蕃人卻把沙陀人當作槍頭,要沙陀人攻打唐軍。后來的吐蕃人懷疑沙陀人勾結(jié)別人,又把他們趕到了黃河以西。 身世漂泊的沙陀人經(jīng)過重重苦難,他們再也不想這樣漂泊不定了,這一次,他們決定,一定要歸附唐王朝。 迎著吐蕃人的圍追堵截,沙陀人終于到了唐朝領(lǐng)土。唐朝擔心沙陀人是個不穩(wěn)定因素,派唐朝將領(lǐng)把他們的士兵控制起來。 就這樣,沙陀人追隨唐朝,為唐王消滅了許多藩鎮(zhèn),打擊了周圍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鎮(zhèn)壓了農(nóng)民起義,解決了唐朝時下的內(nèi)憂外患。鑒于重大功績,沙陀首領(lǐng)被賜姓國姓“李”。 再到后來,沙陀人還幫助唐朝鎮(zhèn)壓了歷史上著名的“黃巢起義”,后來又以恢復唐朝的名義,討伐了后梁政權(quán),建立了后唐政權(quán)。 由此可見,沙陀人作為一個少數(shù)民族,卻并沒有受到中原百姓的排斥,其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沙陀人來到中原時間比較早,早在唐朝初期就已經(jīng)生活在漢地,等到唐末時期,已經(jīng)過了近一百年,一百年足以完成這個少數(shù)民族的同化,他們雖是外族,卻有漢心。 第二,沙陀人在唐朝初年,就堅定了自己的立場,就是要追隨唐王朝,并且他們也是這么做的。他們幫助唐王朝,反抗外來侵略,在百姓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有利于沙陀人與漢人的民族團結(jié)。 第三,朱溫篡唐建立后梁以后,沙陀人以恢復大唐的名義,對其進行討伐,成功以后還建立了后唐政權(quán),盡管后唐并不是大唐,但是國號并沒有變,也給百姓有了一個好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