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同學們 執(zhí)醫(yī)實踐技能考試順利結(jié)束啦 這幾個月也跟隨小編系統(tǒng)復習了中藥學與方劑學的相關(guān)知識
不過不能松懈,距離筆試還有大約2個月 要把這60天充分利用起來鴨! 接下來的時間,小編將帶領(lǐng)大家一同復習中醫(yī)內(nèi)科學 下面直接開始第一單元肺系病證的學習吧!~ 第一單元 肺系病證 一、感冒 (一)概念:感受觸冒風邪、邪犯衛(wèi)表或者時行病毒而引起肺衛(wèi)功能失調(diào),出現(xiàn)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fā)熱、全身不適、脈浮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外感病證(冬、春兩季為多) (二)病因病機 病因:外感六淫、時行病毒 病位:肺衛(wèi) 主要病機及轉(zhuǎn)化:六淫入侵,衛(wèi)表不和,肺氣失宣 (三)診斷與鑒別 1.時行感冒:呈流行性,傳染性,突然起病,惡寒、發(fā)熱(多為高熱),病情較普通感冒重 2.風溫:初起癥狀與感冒類似,但病勢急驟,熱勢較高,咳嗽、胸痛、頭痛較劇,傳入營血可見神昏、譫語、驚厥 (四)辨證論治:感冒的治療原則: ? ? ? ? ? 基本原則——解表達邪 《陰陽應象大論》:“其在皮者,汗而發(fā)之”
二、咳嗽 (一)概念:指肺失宣降,肺氣上逆作聲,或伴咯吐痰液而言。分別言之,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 (二)病因病機 病因:外感六淫,內(nèi)邪干肺 咳嗽病位:主臟在肺,與肝脾有關(guān),久則及腎 基本病機:邪犯于肺,肺氣上逆 病理因素主要:痰、火 (三)診斷與鑒別 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初起常兼肺衛(wèi)癥狀,邪實 內(nèi)傷咳嗽:多是宿病,常反復發(fā)作,病程長,多兼他臟病證,邪實正虛 咳嗽與喘證:均為肺氣上逆,臨床上???、喘并見。但咳嗽氣逆有聲為主,喘證呼吸困難為主 (四)辨證論治 外感咳嗽:祛邪利肺,順應肺之生理,使肺氣宣暢則咳嗽自止 內(nèi)傷咳嗽:分清虛實主次。標實祛邪止咳;本虛扶正補虛;本虛標實祛邪扶正
三、哮病 (一)概念:哮病是一種發(fā)作性的痰鳴氣喘疾患。發(fā)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氣促困難,甚至喘息不能平臥 宿痰伏肺→誘因引觸→痰阻氣道,氣道攣急,肺失肅降,肺氣上逆 (二)病因病機 病因:外邪侵襲,飲食不當,體虛病后 病機:痰阻氣道,肺失宣降 病位:主要在肺,關(guān)系到脾、腎、肝、心 病理因素:以痰為主(伏痰) (三)診斷與鑒別 哮病是發(fā)作性的痰鳴氣喘疾患。發(fā)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氣促,甚至喘息不能平臥——聲響而言 喘證是以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扇動,不能平臥為臨床特征的病證——氣息而言 (四)辨證論治 1.首辨發(fā)病特點,再辨寒熱偏盛,三辨肺脾腎之虛 寒哮者,因寒飲伏肺,遇感觸發(fā),則呼吸氣促,喉中哮鳴,痰白清稀多泡沫 熱哮證,因痰熱蘊肺,遇感誘發(fā),則氣粗息涌,痰鳴如吼,痰黃稠厚,咯吐不利 肺虛——自汗畏風,少氣乏力,極易感冒 脾虛——食少便溏,痰多 腎虛——短氣,動則喘甚,腰酸膝軟 2.哮病的治療原則:未發(fā)以扶正氣為主,既發(fā)以攻邪氣為急(朱丹溪)即——發(fā)時治標,平時治本
四、喘證 (一)概念:喘即氣喘、喘息。是以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扇動,不能平臥為臨床特征的病證 (二)病因病機 病機:基本病機——肺氣上逆,宣降失職;或氣無所主,腎失攝納病位:在肺和腎,涉及肝脾 病理性質(zhì)有虛實之分:實喘在肺——外邪、痰濁、肝郁氣逆 虛喘責之肺腎——陽氣不足,陰精亐耗 (三)辨證論治 喘證辨證要點:首辨虛實,實喘在肺,虛喘責之肺腎 1.首分虛實 實喘——呼吸深長有余,呼出為快,氣粗聲高,伴有痰鳴咳嗽,脈數(shù)有力,病勢多急 虛喘——呼吸短促難續(xù),深吸為快,氣怯聲低,少痰鳴咳嗽,脈象微弱,病勢徐緩 2.辨外感內(nèi)傷:因于外感起病急,病程短,多有表證;因于內(nèi)傷病程多久,反復發(fā)作,無表證 3.虛癥辨別 肺虛——勞作后氣短不足以息,喘息較輕,常伴有面白,自汗,易感冒 腎虛——靜息時亦有氣喘,動則更甚,伴有面色蒼白,顴紅,怯冷,腰酸膝軟 心氣、心陽衰弱——喘息持續(xù)不已,伴有紫紺,心悸,浮腫,脈結(jié)代 治療原則:分清虛實邪正。實喘——治肺——祛邪利氣 虛喘——培補攝納,虛喘分清肺腎之異,陽虛則溫補,陰虛則滋養(yǎng)
五、肺癰 (一)概念:肺癰是肺葉生瘡,形成膿瘍的一種病證 臨床以咳嗽、胸痛、發(fā)熱、咯吐腥臭濁痰甚則膿血相兼為主要特征 (二)病因病機 基本病機:邪熱蘊肺,熱雍血瘀成癰,血敗肉腐為膿 病理基礎:血瘀 (三)診斷與鑒別 1.肺癰與咳嗽(痰熱蘊肺)相似——均可見發(fā)熱、咳嗽、咯吐膿痰、胸痛等癥狀 咳嗽痰熱壅肺證咳吐黃稠膿痰、量多,夾有血色,痰無腥臭味 肺癰則咳吐大量腥臭膿血濁痰 2.肺癰與風溫 相似——風溫起病多急,以發(fā)熱、咳嗽、煩渴或伴氣急胸痛為特征 風溫經(jīng)正確及時治療后,多在氣分而解。肺癰振寒,咯吐濁痰明顯,喉中有腥味是其特點 肺癰振寒,咯吐濁痰明顯,喉中有腥味是其特點 (四)辨證論治 1.辨證要點:首辨病期,再辨虛實,三辨轉(zhuǎn)歸:潰膿期是病情轉(zhuǎn)歸的關(guān)鍵點 順證——潰后聲音清朗,膿血稀而漸少,腥臭味轉(zhuǎn)淡,飲食知味,身體不熱,脈象緩滑,則病情向愈 逆證——潰后音嗄無力,膿血如敗鹵,腥臭異常,氣喘鼻扇胸痛,身熱不退肺葉腐敗之惡候 2.肺癰的治療基本原則:祛邪——清熱解毒,化瘀排膿,按照有膿必排的原則,尤以排膿為首要措施
六、肺癆 (一)概念:肺癆是具有傳染性的慢性虛弱疾患 以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及身體逐漸消為主要臨床特征 (二)病因病機 基本病機:虛體蟲侵,陰虛火旺 病理性質(zhì):主要在陰虛,并可導致氣陰兩虛,甚則陰損及陽 (三)辨證論治:首辨病變之臟器,次辨虛損之性質(zhì),三辨夾火、夾痰、夾瘀之不同 咳嗽、咯血、潮熱、盜汗、消瘦、舌紅、脈細——陰虛為主 出現(xiàn)咳嗽無力,氣短聲低,自汗畏風,舌質(zhì)轉(zhuǎn)淡——氣陰兩虛 兼有喘息少氣,咯血暗淡,形寒肢冷,脈虛大無力——陰陽兩虛 肺癆治療原則:補虛培元,抗癆殺蟲
七、肺脹 (一)概念:肺脹是多種慢性肺系疾患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導致肺氣脹滿,不能斂降的一種病證 表現(xiàn)為胸部膨滿,憋悶如塞,喘息上氣,咳嗽痰多,煩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紺,脘腹脹滿,肢體浮腫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類似。) (二)病因病機 病因:久病肺虛,感受外邪 肺脹病位:首先在肺,繼則影響脾腎,后期及于心 病理因素:痰濁、水飲、血瘀 (三)診斷與鑒別 肺脹與哮病、喘證鑒別相似:肺脹與哮病、喘證均以咳而上氣、喘滿為主癥 肺脹——除咳喘外,有胸部膨滿、心悸、唇甲紫紺、胸腹脹滿、肢體浮腫等癥狀。 哮病——呈反復發(fā)作性的疾病,以喉中哮鳴有聲為特征 喘證——多種急慢性疾病的一個癥狀,以呼吸氣促困難為主要表現(xiàn) (四)辨證論治 肺脹的治療原則:抓住治標、治本兩個方面,祛邪與扶正共施 標實——祛邪宣肺、降氣化痰、溫陽利水、甚或開竅、息風、止血等法 本虛——補養(yǎng)心肺、益腎健脾為主,或氣陰兼調(diào),或陰陽兩顧 正氣欲脫——扶正固脫,救陰回陽
八、肺痿 (一)概念:肺痿系咳喘日久不愈,肺氣受損,津液耗傷,肺葉痿弱不用的一種肺臟慢性虛損性疾病 臨床以發(fā)作不已或次第出現(xiàn)的咳吐濁唾涎沫、氣短為主癥 (二)病因病機 基本病機:肺虛,津氣大傷,失于濡養(yǎng),以致肺葉枯萎 病位:肺,但與脾、胃、腎等臟密切相關(guān) 病理性質(zhì):肺燥津傷(虛熱)、肺氣虛冷(虛寒) (三)診斷與鑒別 肺痿為多種慢性肺系疾病轉(zhuǎn)化,既應注意肺痿與其他肺系疾病的鑒別,又要了解相互聯(lián)系 1.肺痿與肺癰:肺痿以咳吐濁唾涎沫為主癥,而肺癰以咳則胸痛,吐痰腥臭,甚則咳吐膿血為主癥 2.肺痿與肺癆:肺癆主癥為咳嗽、咳血、潮熱、盜汗等,有傳染性,與肺痿有別 (四)辨證論治:主要辨虛熱、虛寒 肺痿的治療原則——補肺生津
下期將帶領(lǐng)大家復習心系病證相關(guān)知識,敬請期待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