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醫(yī)生,我現(xiàn)在患腫瘤,還能正常工作嗎? 邱醫(yī)生,目前我患腫瘤,怎么樣鍛煉身體才有助于病情恢復? 今天邱醫(yī)生給大家科普一下,對于可以下床的患者是否需要鍛煉,以及什么樣的鍛煉最合適。 也是需要運動的,可以防止血栓等疾病的發(fā)生,具體如下:1)術后1-7天后需要離床活動,可在家屬攙扶下慢慢散步。2)如果因為手術創(chuàng)傷大,沒辦法下床的患者,也要在床上在家屬的幫助啊下做肢體運動和翻身動作。3)如果身體慢慢恢復,可以逐步增加運動量,從散步到練習太極拳運動。 大體可以分為三個治療階段:1)積極治療和恢復期,2)恢復后的無疾病或疾病穩(wěn)定期,3)晚期與臨終關懷期。不同的階段,腫瘤患者的運動需求不同。 1)積極治療和恢復期,輕度到中度的體力活動是推薦的。不僅可以改善身體功能、緩解疲勞乏力,還能提高化療藥物的有效率。但是什么時候開始和如何做運動,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所有的運動都以患者不累為前提。同時根據(jù)患者的喜好,做一些運動,在接受化療或放療的時候,盡可能的輕度的短時間體力活動為主。 2)恢復后的無疾病或疾病穩(wěn)定期 定期的鍛煉是必不可少的,鍛煉不僅可以保持體重,還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肌肉力量,減輕疲勞乏力,緩解焦慮抑郁情緒。前期的研究顯示,積極運動的腫瘤患者比活動少的患者對于癌癥的復發(fā)風險顯著降低。 3)晚期與臨終關懷期 這部分患者不必強求運動,因為體力不支,如果仍然要求其運動的話,身體不能耐受,反而縮短生存期。所以,對于這部分患者建議量力而行。 什么樣的運動才是合適的?掌握三大原則就可以 1) 適度原則 一般來說,腫瘤患者做中低強度的運動。如果患者感覺全身發(fā)熱,微微出汗,或者一邊運動還可以一邊說話,這個強度就是最合適的。 2) 循序漸進的原則 對于剛開始運動的患者,結合本人的喜好,先選擇輕度的體力活動,等身體適應后慢慢轉為中、高度的體力活動。 3) 適量原則 因為運動能治病就過量運動,反而會給身體帶來傷害。一般認為運動時間為每周五次,每次30分鐘為宜。 體力活動類型有哪些? 輕度體力活動包括散步、掃地、拖地、買菜、做飯等。 中強度體力活動包括 跳舞、瑜伽、太極拳、乒乓球、騎自行車、快走等。 高強度體力活動包括 跳繩、跑步、籃球、游泳、足球、滑雪等。 ![]() 1) 目前的免疫治療就是利于激活體內的免疫系統(tǒng)識別和殺傷腫瘤的而運動可以提高體內的免疫系統(tǒng)。 2) 鍛煉可以使細胞增殖的激素水平降低。控制細胞癌細胞過度分裂的機會; 3) 運動改善患者患者的不良情緒。不良情緒會引起癌細胞擴散,引起腫瘤復發(fā)及轉移。 ![]() ![]() 對于沒有患癌的普通人來說,適當?shù)腻憻捒梢越档腿橄侔?、腸癌、胰腺癌等疾病的發(fā)生率。 |
|
來自: 昵稱7262766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