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勢 1、左腳開步成八字腳,兩腳距離小于肩寬。八字腳時會陰穴不開,夾著尾巴練功,影響任脈督脈的聯(lián)通。 糾正方法,開步時,左腳先提腳跟,后提腳尖,落腳時,先落腳尖,后落腳跟,落腳跟時要向左側外撐下落,使兩腳保持平行。開腳距離要稍寬于肩,即兩腳內側距離與肩同寬。 2、起勢調息向前托起時肘部過直,抬手過高,下按時抬肘過高。 糾正方法,兩掌前托時,肘部微屈,手不過乳高,兩掌內合于胸前時,肘要微低于腕。 虎舉 1、手直接由掌變拳,沒有虎爪狀過程。 糾正方法,先坐腕撐掌,十指充分張開,掌心向下,再屈十指第一、二指節(jié)成虎爪,隨后從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到大指依次外旋握緊成實心拳,拳眼向前。 2、十指撐開舉至頭上時肘部彎曲。 糾正方法,十指撐開舉至頭上時,要充分向上,使肘部完全伸直,如托舉重物,并一直保持到完成旋握成拳。 3、兩拳下拉時,兩肘外開,兩拳距離變小。 糾正方法,兩拳下拉時,兩肘向前彎曲,保持小臂垂直下拉,兩拳與肩同寬距離不變。 虎撲 1、開步直膝前撲時,低頭弓背,眼看前下方,肩部高于臀部和虎爪。 糾正方法,開步直膝前撲時,從兩手舉至前上方時起,就目視雙手,直背塌腰,臀部主動向后坐,目視虎爪向前撲落到臀、肩、爪三點達水平位置時停頓住。 2、虛步前撲時,重心偏前,前腿和兩臂完全伸直。 糾正方法,出步要小,不超過本人一腳遠,重心在后腳,身體前傾約45°,前腿膝微屈腳尖上翹,兩臂肘微屈成弧形。 3、開步和虛步兩次前撲的提拳動作沒有區(qū)別。 規(guī)范要求,開步直膝前撲時,要直身提拳,舉拳至頭的前上方再變虎爪下?lián)?。虛步前撲時,要反躬身提拳到肩前,再撇腳移重心,舉拳變虎爪下?lián)洹?/span> 4、每戲后的調息動作與起勢時的調息動作無區(qū)別。 規(guī)范要求,每戲后的調息動作動作與起勢時的調息動作區(qū)別在于兩手托起的方向不同。起勢調息兩手向前方托起,戲后調息兩手向側前方托起。 鹿抵 1、邁步落腳點方向距離不準確,使身體側屈不到位,看不到后腳跟。 糾正方法,以左腳為例,重心右移右膝微屈,提左腳經(jīng)右腳內側,向左前方劃弧邁步,腳跟的落點應在左腳邁步前,左腳尖前約一腳遠的位置。 2、前腳尖外展不到90°,弓步擰轉時重心不穩(wěn)。主要是因為前腳尖外展角度不夠,使后腳處于或接近處于前腳的延長線上,造成重心不穩(wěn)。 糾正方法,前腳尖充分外展達到大于等于90°,使后腳完全踩不到前腳的延長線,弓步擰轉時重心就穩(wěn)定了。 3、擰身抵角時,為看到后腳跟,后腳跟向外碾動或向上提起。 糾正方法,伸抵鹿角時,重心前移,前腳尖外展90°前腿屈弓,后腿蹬直,后腳全腳踏實不動,加大腰、腹部的擰轉幅度,即可看到后腳跟。 4、收腳撤步時,兩手伸展劃弧不充分,劃成小斜弧。 糾正方法,重心后移前腳尖翹起的同時,肘抵腰部的手充分向體側伸展,收腳變開步時,兩手經(jīng)頭上劃大立圓落于體前。
鹿奔 1、落步后,兩腳前后近似成一直線,重心不穩(wěn),上體左右晃動。 糾正方法,上步要向同側肩前方向落步,使兩腳之間橫向距離約20厘米,后坐前,后腳跟先內合30-40°。 2、后坐拱背,兩臂前伸時,塌腰翹臀,做不出豎弓。關鍵原因是上步過大。 糾正方法,上步要高抬腳近落步,上步距離要等于小于自己一腳的長度,后坐拱背時要背向后引,收腹含胸臀向前勾,軀干自成豎弓。 3、后坐弓背時,兩臂伸直向前,背部橫弓不明顯。關鍵原因是兩肘挺直。 糾正方法,后坐弓背時,低頭、弓背、收腹,同時兩臂內旋,兩肘向兩側微屈。 歡迎大家關注并轉發(fā)! |
|
來自: 昵稱63703230 > 《五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