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暢春園”還是“暢春苑”

 蕓蕓齋 2019-06-18

董建中[①]

         暢春園是公認的清代在北京西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皇家園林,人們現(xiàn)今都在使用的名稱是——“暢春園”。但從歷史記載歧異的角度予以細究,似乎還有討論的空間。

―、康熙帝與“暢春園”

探究暢春園的名稱,與它始建年代等學界仍有爭論的問題沒有什么關系。依最一般的邏輯,暢春園乃康熙帝所建,只要看他是如何命名及使用此園名稱的,上述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現(xiàn)在也能見到足夠多的康熙帝與暢春園名稱的材料。

康熙帝《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許多御制詩的題名中就有“暢春園”字樣:

《避暑暢春園雨后新月》(二集,卷四十三)

《暢春園眾花盛開最為可觀,惟綠牡丹清雅迥常,世所罕有,賦七言絕以記之》(二集,卷四十四)

《暢春園觀稻,時七月十一日也》(二集,卷五十)

《憶暢春園牡丹》(二集,卷五十)

《暢春園西新園觀花》(四集,卷三十二)

康熙帝也有在詩序中寫及“暢春園”者:

《靜坐讀書自喻并序》,“朕在暢春園萬幾之暇,季冬寒甚,連日風雪,靜坐讀書,自限文韻,偶成二十韻自喻……”(三集,卷四十五)

上諭中有“暢春園”者:

“諭大學士伊桑阿、學士薩穆哈、石文柱:近日科道官無條奏者,建言乃科道專職,只在不存私心耳??蓚髦I科道官,有條奏事赴暢春園面奏?!保ǘ?,卷六)

“諭起居注官揆敘等:江南梅花正月即放,至五月始實。朕取至暢春園種之?!保ㄈ?,卷十二)

在御制詩文集中,與暢春園名稱有直接關系、最為著名的,是《暢春園記》(二集,卷三十三):

“都城西直門外十二里曰海淀,淀有南有北。自萬泉莊平地涌泉,奔流 ,匯于丹棱沜。……爰稽前朝戚畹武清侯李偉因茲形勝,構為別墅。當時韋曲之壯麗,歷歷可考。圮廢之余,遺址周環(huán)十里,……爰詔內(nèi)司少加規(guī)度,依高為阜,即卑成池,相體勢之自然,取石甓夫固有?!滠庈瑝N以聽政事,曲房邃宇以貯簡編,茅屋涂茨,略無藻飾。于焉架以橋梁,濟以舟楫,間以籬落,周以繚垣,如是焉而已矣。既成,而以暢春為名,非必其特宜于春日也。夫三統(tǒng)之迭建,以子為天之春,丑為地之春,寅為人之春,而易文言稱乾元統(tǒng)天,則四德皆元,四時皆春也。先王體之以對時育物,使圓頂方趾之眾各得其所,跂行喙息之屬或若其生。光天之下,熙熙焉,皞皞焉,八風罔或不宣,六氣罔或弗達,此其所以為暢春者也?!?/p>

從以上簡略的排比,可以看出康熙帝所用都是“暢春園”,依據(jù)“名從主人”的原則,“暢春園”之名是可以確定下來的。

二、康熙朝其他的“暢春園”記載

除了最重要的康熙帝自己的記述外,也有極多的材料支持“暢春園”。暢春園修建于康熙朝,依據(jù)史料重要性的原則,這里只選用第一手材料,即時人的記述。前輩學者已收集了不少有關暢春園的詩文,如張寶章先生在他的《暢春園記盛》中就有輯錄。[②]

一是去過這御苑的皇子、大臣的記述。下面是作者及詩作題目:

允祉《扈從暢春園途中作》

允稹《暢春園芍藥花開作》、《自暢春園人城途次口占》

允佑《暢春園夏日應制》

允禮《暢春園春日即事》、《冬日暢春園即景》

王鴻緒《賜游暢春園恭紀》

王鴻緒《閏三月二十一日,召大學士臣張玉書、臣陳廷敬、尚書臣王鴻緒,偕內(nèi)直詞臣游暢春園。列五席,度十二簋,復賜御饌八肴,御點八金盤,宴畢謝恩。隨命中官泛舟,引至各院看牡丹,歷竹徑、魚塘,登湖中平臺,仰瞻臺上層樓。復移棹游玩,至午后方出,恭紀》

高士奇《侍從暢春園宴游恭紀》、《恭賦暢春園牡丹》

揆敘《暢春園外賜觀煙火即事》

王士稹《三月十二日拜御史中丞赴暢春園謝恩作》

查慎行《清明前三日重直暢春園觀桃花》

張英《乙亥四月二日蒙召賜宴暢春園,蓋特旨也,漫成四首》、《乙亥六月二十日,奉召至暢春園,賜食于韻松軒,賜宴于淵鑒齋。宴畢敬觀御書于佩文齋,賜御筆書扇于佩文齋,賜御筆書扇并紅白千葉蓮各一瓶。恭賦四章。同召者尚書臣廷敬、原任左都御史臣鴻緒、學士臣藻、少詹事臣士奇、太常少卿杜訥、督捕理事官臣會恩、侍講學士臣夔、庶子臣岳頒及長男侍講學士臣廷瓚》

張廷瓚《乙亥四月二日奉召至暢春園,賜食于韻松軒,賜宴于淵鑒齋。宴畢敬觀御書于佩文齋,賜御筆書扇并紅白千葉蓮各一瓶恭紀》

陳廷敬《四月二日召赴暢春園,賜食瑞景軒,泛舟于苑中》

…………

由以上可以看出,這些去過御苑之人所用的確是“暢春園”。上面所引最后三例更具意義:若說張英、張廷瓚父子的記載(用詞一致),還可能共商用詞的話,那同時前來的陳廷敬的詩也是用“暢春園”,這確實可以明白無誤地說明此御苑就叫“暢春園”。

二是當時其他的記述,如在歷史研究中極具史料價值的《康熙起居注》。這里只引一條,即康熙帝第一次來此地:“康熙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庚午,是日,上移駐暢春園。”這是一些學者包括張寶章先生認為的,是“暢春園正式建成和命名的時間是康熙二十六年”[③]的最重要的證據(jù)之一。而此后《康熙起居注》所用的詞一律是“暢春園”。

再有就是圖像資料。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萬壽盛典初集》,這部書記錄了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十八日前后康熙帝六旬萬壽活動期間的各種活動。其中有“圖記”部分,用圖像形式刻畫了三月十七日康熙帝從暢春園到紫禁城神武門的沿途萬民祝禧的場面。起首就是“暢春園宮門”部分,其中明確寫有“暢春園”三個字。

暢春園名稱最重要的證據(jù),應該是上述暢春園宮門的匾額所寫的字了。乾隆朝《欽定日下舊聞考》中,根據(jù)《暢春園冊》說:“暢春園宮門五楹,門外東西朝房各五楹,小河環(huán)繞宮門,東西兩旁為角門,東西隨墻門二,中為九經(jīng)三事殿。殿后內(nèi)朝房各五楹”。編纂人員對此所給出的按語是,“宮門懸暢春園額。殿內(nèi)聯(lián)曰,皇建有極,斂時敷錫,而康而色;乾元下濟,虧盈益謙,勉始勉終。與九經(jīng)三事額皆圣祖御書”。[④]

現(xiàn)在要問的是,康熙帝御書的匾額到底是什么?是“暢春園”三字嗎?張恩蔭先生認為,“宮門5間,懸康熙御書‘暢春園’匾。”[⑤]張寶章先生也認為,“暢春園大宮門五楹,坐北朝南,正中懸康熙御書‘暢春園’匾額?!盵⑥]

事實是這樣嗎?

三、“暢春苑”的記載

如果說康熙帝所題寫的是“暢春園”匾額,御制詩以及前來此園的大臣所寫詩也是用“暢春園”字樣,這足以構成一個完整的證據(jù)鏈,“暢春園”之名應該確切無疑了。

然而,現(xiàn)在能夠看到一些關于“暢春苑”的記載,這促使我們對此御苑的名字作深一步的思考。先從《清高宗御制詩集》看起。

乾隆帝還是皇孫時,曾來過暢春園。他在《題淡寧堂》(三集,卷二十五)詩中,明確說“予十二歲時,皇祖養(yǎng)育宮中,于暢春園賜住之處即名曰淡寧居。”他的詩作中有許多含有“暢春園”字樣,如《詣暢春園問皇太后安》(二集,卷五十四)、《出暢春園觀稻遂至泉宗廟》 (三集,卷七十五)。

值得注意的是,檢索乾隆帝御制詩,他做過一首《暢春苑觀瀾榭作》(二集,卷六),同時還在《蕊珠院》(二集,卷六)詩中,有如下的記述:

“暢春苑湖中杰閣數(shù)楹,上摩清顥,下瞰澄波,皇祖題之曰:蕊珠院。朕奉皇太后駐蹕是苑,每問安視膳于此。信乎清都之境,不老之庭也。因成長律,敬勒壁間?!?/p>

這兩處“暢春苑”與其他大量的“暢春園”并存,這能將“暢春苑”解釋為乾隆帝的誤書嗎?

更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其他到過此宮苑的人所書也是“暢春苑”,張寶章先生的書中就有一例:曹寅的詩《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恭紀》。再如王士禛,前面征引過他所寫的詩作《三月十二日拜御史中丞赴暢春園謝恩作》,但在他的著述中,卻出現(xiàn)了大量的“暢春苑”字樣:

“聞暢春苑移栽松,有大合抱者皆活?!保ā毒右卒洝肪硪唬?/p>

“上在暢春苑,每引見諸臣,常御澹寧居。止三楹不施雘,亦無花卉之觀。其西即無逸殿,東宮讀書處?!保ā毒右卒洝肪砣?/p>

“三月十八日,萬壽節(jié)不受朝賀。諸王、內(nèi)閣九卿三品以上皆赴暢春苑,四品以下官員仍集午門?!保ā毒右卒洝肪硎撸?/p>

“(康熙三十八年)六月二十八日特賜刑部尚書臣王士禛‘帶經(jīng)堂’御書扁額,令中官送大學士張英處,轉頒臣寓。二十九日五鼓,赴暢春苑謝恩。”(《居易錄》卷三十三)

宋犖的《西陂類稿》也有不少“暢春苑”的記載:

“康熙四十有七年閏三月,臣犖蒙圣恩予告歸里。五月初十日赴暢春苑面辭,特賜御制五言詩一章以寵其行。”(卷二十五)

“臣犖于閏二月二十三日蒙恩予告。四月初四日赴暢春苑謝恩,并奏懇令子翰林院編修臣至暫假送歸。奉旨準假。初十日赴暢春苑陛辭……十四日赴暢春苑旨旋傳旨云:連日事忙,御制詩還未寫就,著他多住幾日。旨傳見至五月初八日。內(nèi)閣傳旨:著于初九日赴暢春苑伺。因于初九日啟奏,奉旨:今日甚忙,還不及見他,著他明日再來,朕必當一見。隨命侍衛(wèi)五十領內(nèi)侍捧出御饌,于澹寧居內(nèi)賜食。傳旨:尚書是將回去的人,著他多坐坐。初十日傳旨,著于內(nèi)閣啟奏時一同進來竚立。啟奏畢。內(nèi)侍李玉領內(nèi)侍捧出御饌,傳旨:尚書是有年紀的人,著他先吃了飯等著。少頃,命李玉領臣于澹寧居,后登舟遍游苑內(nèi)清遠亭、檜軒、淵鑒、佩文、式古、無逸等齋,賜御制五言詩一章。”(卷二十五)

“康熙五十有二年,恭逢皇上六旬萬壽。臣犖于二月十二日由臣本籍啟行,命臣男筠隨侍赴京,恭祝圣壽以展微忱。臣于三月初五日抵都門,初六日率臣男筠詣暢春苑宮門,恭疏叩請?!保ň矶澹?/p>

“皇太后同宮眷自暢春苑先還宮。”(卷二十五)

其他官員如查慎行在《敬業(yè)堂詩》中,記有:

“……二十一日赴暢春苑謝恩恭紀……”(卷二十九)

“……五月二十五日隨駕發(fā)暢春苑,晚至湯山?!?(卷三十)

再如藍鼎元:

“己卯冬召督永定河,至京師奏對暢春苑。荷溫綸總理錢糧工料事務?!保ā堵怪蕹跫肪砥撸?/p>

“……復有數(shù)萬人赴京師暢春苑,跪疏謝恩,愿各減一齡益圣壽萬萬歲?!保ā堵怪蕹跫肪砥撸?/p>

如果說,乾隆帝大量的詩作中只有兩三處“暢春苑”乃為誤書,這還可以理解的話,那多次前往御苑的宋犖始終如一書寫作“暢春苑”,這又是為什么呢?

更令人感興趣的是,宋犖的記述中抄述有記載萬壽慶節(jié)的盛況,其中說“蒙皇上賜席數(shù)千張,自暢春苑至禁城沿途擺設”。(《西陂類稿》卷二十五)而這一句也見諸《萬壽盛典初集》,文字則是“蒙皇上賜席數(shù)千張,自暢春園至禁城沿途擺設”。(卷二十一)這里面有著“暢春苑”與“暢春園”的不同。這似乎說明了某種意義上御苑的名字并不固定,“苑”與“園”兩字的使用,是個人選擇的問題:一個人可以始終用一個,也可能并不固定用某一個。如果是這樣,“暢春園”與“暢春苑”兩詞也都出現(xiàn)在查慎行、王士禛等人詩文中,也就不難理解了。

四、御苑的名稱

上面說了“暢春苑”與“暢春園”的使用,是要看使用者的選擇。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呢?筆者以為,問題的答案就在于康熙帝御書該宮苑匾額是“暢春”二字,而不是“暢春園”三字。如果是后者的話,那些去過暢春園的人就絕不會用“暢春苑”三字,這些人都是學富五車之人,不可能連三個字也會弄錯。到這時再回過頭重溫康熙帝在《暢春園記》中所說“既成,而以暢春為名?!似渌詾闀炒赫咭病保@里恰恰是給出了最為準確的答案:所書就是“暢春”二字。而《欽定日下舊聞考》中的“宮門懸暢春園額”,實際上語焉不詳,并且確實誤導了后人。

這里再補充一個“他者”的材料,就是前來清朝的朝鮮人,他們曾注意到了《一統(tǒng)志》的記述,轉述道,“海淀明武侯李偉故園,周方十余里。康熙帝常駐驛于此,酌泉而甘,因其舊址賜名‘暢春’筑宮設籞,少加規(guī)度,且以遍覽田疇,有御制記以志其勝?!盵⑦]

康熙帝早就有了《暢春園記》,雖然我們難以對它的流布進行研究,但能肯定的是,親眼見到他所書的人,亦即明確知道“暢春園”的人不會太多。但暢春園的音,肯定大家都是知道的。

人們可能承因當時的習慣,順著讀音,將此宮苑的名字寫成了“暢春苑”。因為中國歷代帝王避暑、休閑、打獵等場地,一般稱為苑囿。而清朝人關后,順治帝將南海子建成清代第一座苑囿,即“南苑”。這是人們廣為知道的。若這種猜測有道理的話,就能夠解釋為什么很多人寫作“暢春苑”了。

值得注意的是,人們使用“苑”字很多,很常見。

康熙《宛平縣志》卷一記載:“明武清侯李國戚園之方十里……今上辟而新之,為御苑?!?/p>

再舉一個到過暢春園的非官員的例子。鹽商程庭,于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六旬萬壽盛典時進京祝壽,親自到御苑呈遞貢物,留下了這樣的文字:“暢春苑乃明季武清伯李皇親園亭舊址,今上因之,置為御苑。苑周遭約十里許,垣高不及丈,苑內(nèi)綠色低迷,紅英爛漫。土阜平陀,不尚奇峰怪石也;軒楹雅素,不事藻繪雕工也。……”[⑧]

當然,康熙帝為何叫此地為“暢春園”而非“暢春苑”,是因承繼李偉“清華園”舊名的用字嗎?這可以再細究。

最后說一下,“暢春苑”與“暢春園”兩詞的使用情況。雍正帝的御制詩及《上諭內(nèi)閣》、《上諭八旗》、雍正《會典》等用的都是“暢春園”,比較統(tǒng)一。

到了乾隆朝,前文所舉乾隆帝御制詩中兩處“暢春苑”,也被原封不動地搬進了《欽定日下舊聞考》,而值得注意的是,《欽定日下舊聞考》一書,除了一處引用康熙時大學士王掞的一處所書碑記中的“暢春苑”外,其余所書寫以及所引述的材料使用的都為“暢春園”。

乾隆朝編纂的一些書籍,總得說來,以“暢春園”的使用為主,但也會偶爾見到使用“暢春苑”者。

如《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十五,“希佛訥原任司胙官,曾孫長存,現(xiàn)任暢春苑總管。”

《詞林典故》卷四:“(康熙三十三年)六月,御試詞臣于暢春苑,欽命萬壽無疆賦。”卷六上,“圣祖駐蹕暢春苑,則于澹寧居散館?!?/p>

乾隆朝《大清會典》及《大清會典則例》,絕大多數(shù)用的是“暢春園”,只有兩處是“暢春苑”。見《大清會典則例》卷一百五十八,“康熙五十三年……測得暢春苑北極高三十九度五十九分三十秒……”卷一百七十九:“康熙五十三年,暢春苑增設巡捕營兵百二十人”。

編纂于乾隆時期,成書于嘉慶元年的《欽定八旗通志》,使用的是“暢春園”,只有一處是“暢春苑”羅碩“(康熙)二十八年……五月轉吏部尚書,三十年七月暢春苑奏事,出,得痰疾,遣御醫(yī)調(diào)治,賜御用衣服、人參,并派侍衛(wèi)護送至家,踰時卒。賜祭葬如例,謚敏恪?!?(卷一百五十八)

乾隆時期所修《國朝宮史》、《欽定南巡盛典》、《八旬萬壽盛典》,使用的都是“暢春園”。

嘉慶時期官書與私人記載基本上都統(tǒng)一為“暢春園”。以后亦然。到了民國編纂《清史稿》時,所用都是“暢春園”。

①董建中: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清代皇家園林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為清代政治史。

①張寶章:《暢春園記盛》,開明出版社,2009年。以下詩作見125 —138頁。

[③]張寶章:《暢春園記盛》,第23頁。

[④]《欽定日下舊聞考》卷#6第2冊,第1274頁,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⑤]張恩蔭,《三山五園史略》,第12頁,同心出版社,2003年。

[⑥]《暢春園記盛》,第35頁。

[⑦]《薊山紀程》,見林中基主編:《燕行錄全集》第冊,297頁,韓國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1年。朝鮮人使用“暢春園”或“暢春苑”,特別是到過此御苑的金昌業(yè)使用“暢春苑”的情況,具見本書《朝鮮人筆下的暢春園——<燕行錄全集7中的相關載錄》一文。

[⑧]程庭《停驂隨筆》,見王錫祺編《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五帙。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