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 文 ? 去年雙11后,許多業(yè)內人士都在感慨——天貓美妝類目TOP10的榜單中,外資品牌占據(jù)了絕大多數(shù)席位。同時,有一批新銳品牌以飛快的速度成長,陸續(xù)進入行業(yè)視野。 而在即將開始的618電商狂歡節(jié),我們也做一個大膽預測,表現(xiàn)出的趨勢會和去年雙11相近。 在由聚美麗主辦的第一屆社交營銷大會上,快美創(chuàng)始人陸昊對這一數(shù)據(jù)進行了另外的解讀——這些榜單上的品牌排名,與其對社交媒體的重視程度以及在社交媒體上的投入排名基本一致??烀缹Wr尚領域,擁有200+成熟獨家網紅及賬號,覆蓋超過1億垂直粉絲,是微博、B站、美拍、淘寶、快手、小紅書、抖音等平臺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在這方面自然有足夠話語權。 在這個引爆化妝品行業(yè)社交內容營銷、KOL合作的浪潮的大會上,聚美麗聯(lián)合行業(yè)TOP企業(yè)家、頂級專家、MCN機構、頭部紅人、創(chuàng)業(yè)者們共同探索了紅人與品牌合作的終極形式、網紅生態(tài)演化的路徑、垂直專業(yè)網紅對于化妝品品牌的影響等。 會上,陸昊就“品牌如何與頭部紅人共創(chuàng)內容”的主題進行了分享,我們對其演講干貨做了梳理。 在過去的時間里,有不少新品牌找到MCN機構,只有一個要求——讓紅人把品牌推火。 其實,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單純靠紅人是不能推爆一個品牌的,因為現(xiàn)在品牌的流量路徑和邏輯都變了。 以前特別成熟的方法是利用大媒體的流量推廣品牌,通過引來全民關注帶動銷量。一般模式是品牌創(chuàng)造故事—媒體傳播—用戶購買。 而現(xiàn)在線上主要有兩種紅人類型。 1.頭部紅人,類似于明星,流量全民覆蓋; 2.垂直領域紅人,比如母嬰、美妝等不同領域的紅人,圈層明確。 對于美妝品牌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把美妝垂直領域的頭部紅人流量圈入。一般模式是由品牌制造產品—KOL生產故事—粉絲互動購買。過去的模式側重單向傳播,當下的模式則側重雙向互動。 具體方法論其實總結起來也很簡單,因為我們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消費者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手機上,APP也主要集中在抖音、快手、小紅書、微博以及淘寶、京東等。這些APP幾乎覆蓋了多數(shù)的消費者。因此,讓消費者產生消費就兩個途徑:一是投渠道,二是投內容。 1.投內容:通過KOL完成內容轉化產生銷售; 2.投渠道:抖音信息流;天貓、京東直通車等。 想打造一個全新的品牌,現(xiàn)在的套路方法也特別簡單——信息流及紅人KOL,通過找到一個合理的營銷方式進行品牌擴散傳播。 有一點我要強調一下,現(xiàn)在做這個轉化的成本一定比去年要高,一波流量已經被品牌收割了,但是我想說的是,現(xiàn)在不做,未來的成本只會越來越高。 通過快美大量的合作經驗發(fā)現(xiàn),國產新銳品牌做的最好的效果都是紅人的聯(lián)名款,這種轉化率是最高的。因為這個是從產品開始就是紅人帶著粉絲一起跟品牌共創(chuàng)的,在研發(fā)的時候就知道這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產品,它的故事傳播也是KOL加上產品本身轉接的,社交平臺帶來的最方便的一點——所有信息都是雙向傳播。 我以一個去年快速起量的彩妝品牌為例,他們去年年初推了一款產品,但是我們的紅人都不愿意接單,原因是認為他們的產品太差了。后來,它每隔一段時間就給我們寄新品,認真聽取意見,之后他們的產品研發(fā)包括故事成長的速度特別快,現(xiàn)在他的產品,紅人都愿意接單。這種反饋邏輯在傳統(tǒng)的傳播里是做不到的。 所以剛剛說的雙向互動就是完成這個決策層面的事。 還有KOL的價值是什么,其實很多品牌對KOL的價值認知都是片面的。我總結概括一下,實際上紅人有4個明顯的價值。 1. 傳播能力:內容具備話題性,且粉絲可以做二次傳流量支持; 2. 背書能力:這是頭部紅人才具有的能力,比如李佳琦說好的產品,銷量會馬上上升很多; 3. 技能能力:解鎖和科普更多產品用途; 4.流量能力:獲得除了平臺本身之外的流量。 目前在品牌進行社交營銷當中存在一些以預算為導向的現(xiàn)象,以傳統(tǒng)的投放形式做社交營銷會導致資源浪費,合作效率低下。 品牌閉門造車列預算,對賬號矩陣、平臺流量規(guī)則不了解盲目篩選賬號,自我設定時間、全程無細節(jié)跟蹤,要求強勢……都會導致低效合作。 而品牌以內容為導向,相比當下的轉化價值,更要重視品牌的衍生價值,同時在投放初期要保持合理的期待值,明確地給出需求對后期投放實施是非常重要的。而專業(yè)的MCN機構通過整合紅人、推廣工具等,結合品牌的需求,能夠挑選出最合適的KOL和平臺,為品牌定制傳播規(guī)劃,且具備后期推廣執(zhí)行能力。 品牌方和KOL合作主要有兩個關鍵的節(jié)點。第一是產品試用,不做產品試用的KOL,其實是對自己的視頻內容品質要求都不高的KOL,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內容也不是真情實感,KOL真心認同一款產品,用適合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的效果與按照套路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兩者的轉化率差別非常大。第二是輿情效果預估分析。宣傳過程中,同樣的KOL,同一款類型的產品,產品在市場上的整體聲量和輿情決定了傳播效果的好壞。 但不同階段以及不同屬性的品牌需求都不一致,國際品牌與本土品牌,傳統(tǒng)品牌孵化的第二三四個品牌與新銳品牌側重點都不一樣。這需要專業(yè)的MCN機構輔助。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新的品牌,他一般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小V做聲量鋪設,沉淀口碑,第二階段是大V種草安利,之后是紅人聯(lián)名開發(fā),助力品效合一。 以上就是4月14日聚美麗社交營銷大會上關于品牌與KOL合作的經驗總結。 而經過兩個月的緊張籌備,定于6月20日在上海召開的主題為“角逐影響力—紅人時代的品牌增長”第二屆社交營銷大會馬上就要來了。 在這期間,聚美麗實地走訪調研了一大批知名企業(yè)與機構,同期又組織了美妝行業(yè)首屆“內容共創(chuàng)大賽”,聯(lián)合知名國貨品牌與MCN機構頭部紅人緊密合作,我們進一步總結了社交營銷方面的最新進展、品牌KOL合作最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快馬加鞭地為你帶來最新的研究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