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講究理法方藥 1.始于基礎,終于基礎。 四大經典 目前最權威的四大經典是《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還有一種說法是《傷寒論》、《金匱要略》、《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 還有一種是《傷寒論》、《金匱要略》、《黃帝內經》,《溫病條辨》。 大概就是這些:《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溫病條辨》。 近期學習黃元御《四圣心源》的人逐漸增多 四小經典: 四小經典是《醫(yī)學三字經》、《瀕湖脈學》、《藥性歌括》藥性賦:藥性歌括四百味、《湯頭歌訣》。 清代考試教材:御醫(yī)《醫(yī)宗金鑒》,張景岳《類經》及《類經圖翼》、李時珍《本草綱目》等等。 現(xiàn)版有《張景岳醫(yī)學全書》,《李時珍醫(yī)學全書》等等 2.近現(xiàn)代名醫(yī): 以下引自《方藥傳真》東北名醫(yī)(本書以專家為條目,共載330位專家,每個條目下列有其姓名、治學行醫(yī)的基本情況,詳細介紹用藥與用方經驗,包括藥物的主治、用藥指征、禁忌、配伍、用量、體會等項目。俗稱第二部中華本草): 注:醫(yī)宗必讀:(明)李中梓 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民 )張錫純 注:溫病條辨: (清) 吳瑭 注:脈訣: (宋) 崔嘉彥 注:內經知要:(明)李中梓 注:醫(yī)學心悟:(清)程國彭 注:四診抉微:(清)林之翰 注:脾胃論:(金)李杲 注:類證治載:(清)林佩琴 注:雷公炮炙藥性賦:(明)李中梓 注:證治準繩:(明)王肯堂 注:本草備要:(清)汪昂 注:四百味 藥性歌括四百味 :(明) 龔廷賢 注:幼幼集成 :(清) 陳復正 注:藺道人仙授理傷續(xù)斷方:(唐)藺道人 注:徐靈胎:(清)文武雙全,善于醫(yī)道 注:諸病源候論:(隋)巢元方 注:葉天士:(清)四大溫病學家之一 注:備急千金要方:(唐)孫思邈 注:醫(yī)林改錯:(清)王清任 注:朱丹溪:(元)金元四大醫(yī)家之一 注:東醫(yī)寶鑒:許浚 格致稿:李濟馬 東醫(yī)壽世保元:李濟馬,理論從黃帝內經少師 3,回歸經典,治未病四要,(天,人,形,態(tài))。 少師——看態(tài)之五態(tài) 岐伯——看形之五體 雷公——看人之五味 鬼臾區(qū)——看天之五運 4,民以食為天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現(xiàn)在好多人知道吃的出問題了, 藥食同源, 吃的出問題, 藥能不出問題嗎? 跑題: 問買菜題: 為什么現(xiàn)在買菜,一斤拿個九量就知足。 一斤為什么不是一斤? 一斤如果是一斤那誰虧了? 中間的一兩誰吃了? 中間不夠了,用什么彌補。。。 一斤=九量+? 1-1=? 1+1=? 好多人認為答案非常簡單,其實不是。 比如賣肉,明明是一斤,逛街回家后發(fā)現(xiàn)是九兩。為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