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丹劑 丸劑是按處方將中藥壓成細(xì)面,用水、蜂蜜或米糊等賦形劑制成。形狀如黍米、綠豆、梧桐子或一錢 、三錢等大小不等的丸劑。 丸藥劑型不易腐敗變質(zhì),便于攜帶,使用方便,常用于慢性疾患較長時(shí)期服用,或與湯藥交替服用,或用以鞏固療效。 丸劑的用量一般成人量每次二錢 至三錢,每日一至二次。兒童1~5歲可服一分至五分,5~15歲可服五分至一錢五分。 保存丸藥宜密閉貯存,防止受潮,最好館于瓷罐中,以防霉?fàn)€變質(zhì)。 (一)經(jīng)驗(yàn)方 除濕丸 威靈仙一兩 豬苓一兩 據(jù)仁一兩 黃芩一兩 黃連一兩 連翹一兩 歸尾一兩 澤瀉一兩 紫草一兩五錢 茜草根一兩五錢 赤苓皮一兩五錢 白蘚皮二兩 粉丹皮一兩 干生地二兩 制法共研細(xì)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 功用 清熱涼血,除濕利水,祛風(fēng)止癢。 主治 急性濕疹(風(fēng)濕瘍),牛皮癬(白疕風(fēng)),嬰兒濕疹(胎碹),單純糠疹(面游風(fēng)),多形紅斑(血風(fēng)瘡)等。 用法 每次一至二錢,日服二次,溫開水送下。 抗毒丸(片) 金銀花六兩 青連翹六兩 地丁草六兩 天花粉六兩 干生地五兩 苦桔梗五兩 大青葉三兩 龍膽草二兩 板藍(lán)根三兩 公英二兩 沒藥一兩 黃連五錢 梅片一錢五分牛黃一線五分朱砂一兩 寒水石一兩五錢 青黛一兩 制法 共為細(xì)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或制片)。 功用 清熱解毒,涼血止疼。 主治 癰、疔、癤等體表化膿性感染。 用法每次服二錢,日服二次,溫開水送下。 痞瘙丸(片) 防風(fēng)三錢 川軍三錢 元明粉三錢 荊芥穗四錢 麻黃一錢 赤芍五錢 焦梔子五錢 連翹一兩 粉草五錢 苦桔梗三錢 滑石塊五錢 川芎三錢 歸尾三錢 生石膏五錢 薄荷三錢 黃芩五錢 白術(shù)四錢 苦參五錢 蒼耳子五錢 制法 共為細(xì)末,水泛為丸(或制成片)。,功用 清熱除濕,散風(fēng)止癢,滌清腸胃。 主治 急性蕁麻疹(瘩瘩),皮膚搔癢癥(癱疹)等。 用法 每次服一至三錢,日服二至三次,溫開水送下。 潤膚丸 桃仁一兩 紅花一兩 熟地一兩 獨(dú)活一兩 防風(fēng)一兩 防己一兩 粉丹皮一兩五錢 川芎一兩五錢 全歸一兩五錢 羌活二兩 生地二兩 白蘚皮二兩 制法 共為細(xì)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 功用 活血潤膚,散風(fēng)止癢。 主治 牛皮癬(白庀風(fēng)),魚鱗癬(蛇皮癬),皮膚淀粉樣變(松皮癬),毛發(fā)紅糠疹,脂溢性濕疹,皸裂性濕疹(鵝掌風(fēng))。 用法 每次服一至二錢,日服二次,溫開水送下。 五靈脂丸 五靈脂五十兩 制法 研細(xì)末,煉蜜為丸,每丸一錢重。 功用 活血破瘀,軟堅(jiān)化滯。 主治 瘢痕疙瘩(鋸痕癥)。 用法 每次半丸至一丸半,日二次,溫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xiàng) 體虛及胃腸功能障礙者感量或慎服。 白疕丸 蒼術(shù)二兩 白附子二兩 桂枝二兩 當(dāng)歸二兩 西泰艽二兩 草烏二兩 追地風(fēng)二兩 千年健二兩 威靈仙二兩 川芎二兩 鉤藤二兩 菟絲子二兩 川牛膝二兩 何首烏二兩 川烏二兩 知母二兩 梔子二兩 紅花二兩 白花蛇一兩 苦參四兩 刺蒺藜四兩 防風(fēng)四兩 小胡麻四兩 蒼耳子四兩 黃柏四兩 桃仁四兩 紫草四兩 全蟲四兩 丹皮四兩 荊芥六兩 白蘚皮六兩 制法 共為細(xì)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 功用 驅(qū)風(fēng)攻毒,除濕止癢。 主治 牛皮癬(白疕風(fēng)),神經(jīng)性皮炎(頑癬),慢性濕疹(頑濕瘍)。 用法 每次一至二錢,日服二次,溫開水送下。 斬癢丹 人參八兩 白蒺藜二兩 苦參一斤(以酒漿、姜汁各浸泡一日,晾干) 白僵蠶一兩五錢 石南枝二兩 沒藥二兩 乳香(去油)二兩 紅花二兩 玳瑁四兩 甘草五錢 制法 上藥共研細(xì)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用 益氣活血,除濕止癢。 主治 皮膚搔癢癥,慢性濕疹(頑濕)。 用法 每次三十粒至六十粒,日服一或二次,黃酒或溫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xiàng) 孕婦慎服。 滅毒丹 白花蛇四寸(酥) 金頭蜈蚣二條(煅) 全蟲四個(gè)(酒浸炙后去頭足) 露蜂房一個(gè) 龜板一兩(醋炙) 雄黃一錢 飛黃丹一錢 辰砂五分 槐花米五分 雨前細(xì)茶五分 麝香三分 孩兒茶五分 制法 上藥共為細(xì)末,以黃米飯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 功用 散風(fēng)止癢,清血解毒。 主治 尋常狼瘡(流皮漏),慢性濕疹(頑濕),慢性潰瘍(頑瘡)。 用法 成人體壯者每次五至十粒,日服兩次,白水送下,體弱者酌減。 注意事項(xiàng) 孕婦禁服,胃弱者慎用。 (二)常用成方 紫云風(fēng)丸 何首烏四兩 五加皮一兩五錢 僵蠶一兩五錢 苦參一兩五錢 當(dāng)歸一兩五錢 全蝎一兩五錢 牛蒡子一兩 羌活一兩 獨(dú)活一兩 白芷一兩 細(xì)辛一兩 生地黃一兩 漢防己一兩 黃連一兩 白芍一兩 蟬退一兩 防風(fēng)一兩 荊芥一兩 蒼術(shù)一兩 制法 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捂桐子大。 功用 琉風(fēng)止癢,祛濕潤燥。 主治 神經(jīng)性皮炎(頑癬),慢性濕疹(頑濕瘍),牛皮癬(白疕風(fēng)),皮膚搔癢癥(癮疹)。 用法 每次二至三錢,日服二次,溫開水送下。注意事項(xiàng) 體弱者慎用,孕婦忌服。 處方來源《瘍科選粹》。 浮萍丸 紫背浮萍(洗凈)一斤 制法 研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用 散風(fēng)祛濕,清熱解毒,調(diào)和氣血。 主治 圓型脫發(fā)(油風(fēng)脫發(fā)),皮膚搔癢病(痛疹),白瘢風(fēng),蕁麻疹(瘩瘙)。 用法 每次二至三錢,日服二次。 處方來源《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 秦艽丸 秦艽一兩 苦參一兩 大黃(酒蒸)一兩 黃芪二兩 防風(fēng)一兩五錢 漏芳一兩五錢 黃連一兩五錢 烏蛇肉五錢(酒浸焙干)制法 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捂桐子大。 功用 散風(fēng)止癢,清血解毒。 主治 慢性濕疹(頑濕瘍),神經(jīng)性皮炎(頑癬),皮膚搔癢癥(癥疹),尋常性狼瘡(流皮漏),盤狀紅斑性狼瘡。注意事項(xiàng) 體弱者慎用,孕婦忌服。 處方來源《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 大黃蟅蟲丸 大黃二兩五錢 蟅蟲一兩 甘草三兩 赤芍四兩 干漆一兩(煅) 生地十兩 黃芩二兩 桃仁去皮二兩 杏仁二兩 虻蟲二兩 水蛭二兩 躋螬二兩 制法 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丸一錢。 功用 破血通經(jīng),軟堅(jiān)化瘀。 主治 結(jié)節(jié)性紅斑(瓜藤鏈),瘢痕疙瘩(鋸痕癥),栓塞性脈管炎。 用法 每日二次,每次一丸,溫水送下。注意事項(xiàng) 孕婦忌服。 處方來源《金匱要略》。 膏劑 內(nèi)服膏劑是將藥物用水煎汁,濃縮成粘稠狀半面體(即流浸膏) 膏劑的用量,成人一般劑量每次二錢 至五錢,日服兩次,開水沖服,小兒酌減。 經(jīng)驗(yàn)方 白術(shù)膏 白術(shù)十斤 制法 將凈水一百斤煮白術(shù)十斤,煎煮6~7小時(shí),過濾濃縮成膏五十兩,加蜂蜜五十兩 備用。 功用 健脾祛濕。 主治 慢性濕疹(頑濕),下肢慢性潰瘍(臁瘡),手足汗皰疹。 用法 每次服二錢,日服二次。 蒼術(shù)膏 蒼術(shù)十斤 制法 將凈水一百斤煮蒼術(shù)十斤,煎煮6~7小時(shí)成汁。過濾再煎煮濃縮成膏五十兩,加蜂蜜等量備用。 功用 健脾燥濕和中。 主治 慢性濕疹(頑濕瘍),下肢慢性潰瘍(臁瘡),手足汗皰疹(田螺瘡)。 用法 每次服二錢,日服二次。 蓼花膏 鮮白蓼花純花(洗凈)十斤 制法 選鮮白蓼花十斤加凈水八十斤,煎煮3小時(shí)后,過濾取汁,再煎煮濃縮至五十兩 成膏;加入等量蜂蜜,貯存?zhèn)溆谩?/span> 功用 祛風(fēng)活血,退白斑。 主治 白癜風(fēng)(白駁風(fēng)),女陰白斑。 用法 每次服二錢,日服二次。 蓼花又名水紅花。為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敗醬草膏 鮮敗醬草(洗凈)十斤 制法 將凈水八十斤煮敗醬草十斤,煎至3小時(shí)后過濾,再煎煮濃縮成膏五十兩,加蜜等量貯存?zhèn)溆谩?/span> 功用 解毒清熱,除濕消腫。 主治 毛囊炎、癤等化膿性皮膚病。 用法 每次服二錢,日服二次。 黃芪膏 黃芪十斤 制法 黃芪十斤加凈水一百斤,煎煮6~7小時(shí)后,過濾取汁,再煎煮濃縮成膏五十兩,加入等量烽蜜,混勻貯存?zhèn)溆谩?/span> 功用 補(bǔ)中益氣,托里生肌。 主治 瘡面久不愈合,陰瘡肢毒未盡,下肢頑固性潰瘍,魚鱗癬(蛇皮癥)。 用法 每次服二錢,日服二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