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作為國畫的一大門類,由來已久。如果說花鳥畫重在情的表達,山水畫則重在境的創(chuàng)造。從平遠(yuǎn),高遠(yuǎn),深遠(yuǎn)出發(fā),不囿于焦點透視和物象的真實寫照,憑籍畫家的心性,創(chuàng)作出了無窮無盡的美妙勝境。甚或有游真山水,不若坐臥游畫中山水。而其中的審美意趣,萬象紛呈,攝人心魄。 黃賓虹筆墨散淡古拙沉渾;傅抱石畫作蒼茫淋漓姿意縱橫;陸儼少筆墨流動,云動水動山石也似在動;張大千潑彩一瀉千里,輝煌奪目;曾曉滸把控大塊大面,結(jié)體雄渾;無一不給人以美的震撼。 吳冠中先生說:離開具體對象,筆墨等于零。-沒錯。而筆墨一旦與具體對象(更重要的是心象)完美結(jié)合,那就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藝術(shù)生命的誕生! 沒有個性就沒有藝術(shù),萬紫千紅才是春。也正因為畫家的個性修為不同,才使得從古到今,畫中的山水之美,波瀾壯闊,美不勝收。不單是視覺的享受,也是精神的享受和心靈的溝通。 芥子園山水畫譜開篇說,今人愛畫山水與愛真山水無異也,是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之所以偉大,不止于欣賞自然之美,更能創(chuàng)造理想之美。----戊戌歲冬劉一辰撰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