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說:做人有三碗面最難吃:人面,場面,情面。而中國人覺得面子是第一等的大事! 在晚清的時候,洋人為了在中國得到更大的利益,總是是總理衙門去“拜訪”,總理衙門的大臣們不敢得罪洋人,基本上是都答應(yīng)。但是把洋人送走的時候,是從側(cè)門送出去,不讓洋人走正門,這樣就認(rèn)為洋人沒有面子。洋人沒有面子,中國人自然就有了面子,就賺到了。 如此,大臣們自覺有了面子的同時,順帶著還揚了國威。 這個邏輯,近乎荒唐。 面子,是束縛中國人言行舉止的鎖銬。 1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有時候連里子都沒有了,還要面子的人! 有朋友會義正言辭道:送禮,就是不對。 漂亮,這就是對儒家思想的一以貫之的否定。提倡“禮尚往來”的從來不是縱橫家,而是儒家。當(dāng)然了,我們要說明一下,這個“禮尚往來”的“禮”不是“禮物”,而是禮節(jié)。強調(diào)在禮節(jié)上要有來有往。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實際的古人也覺的只在嘴上說說的禮節(jié)是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還是不如實實在在的禮物來的痛快。舉一個咱們最常見的例子,一到逢年過節(jié),我們都會走親訪友,除了嘴上說的禮,手里一定會拎著禮。 你去給別人送了禮,別人一定也會給你回禮。 人的感情是怎么出來的,就是你來我往如此之間?,F(xiàn)在人誰都不缺那點吃的喝的,給別人送禮就是你去孝敬別人?那是因為 禮,是一種相互間尊重。 2 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就深諳這個道理。他有記憶人名的驚人能力。曾經(jīng)有個汽車公司專門為羅斯福制造了一部特別汽車。 那個汽車公司經(jīng)理張伯倫回憶說:'總統(tǒng)看到汽車非常愉快,他叫著我的名字使我至今難忘。當(dāng)他把機械師介紹給總統(tǒng)時,總統(tǒng)只聽過一次他的名字就牢牢記住了。' 幾年后,當(dāng)張伯倫帶著機械師再次見到總統(tǒng)時,羅斯福熱情地和他們握手,而且還親切地叫著他們的名字,這件事情使張伯倫和機械師都感覺到異常的興奮。 就是一面之緣的小人物,時隔多年,他也能一口說出對方的名字。很多的人都在驚嘆的他的而記憶力,但是他實際上是在“送禮”,表示自己記得對方,這是一種尊重。 相比之下,如今的一些人剛有些所謂的地位,便開始頤指氣使,從來不叫人姓名,要么直呼“那個誰”,要么在人姓前加個“小”字,如此才覺自己地位之尊崇。這便是非禮,是一種不尊重。 我們要為“送禮”的行為正名:投桃報李、禮尚往來,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出自中華文明的起源之一——詩經(jīng)。 3 提到三國第一縱橫家,莫非魯肅! 當(dāng)年曹操揮師南下,意在一統(tǒng)天下。當(dāng)時的魯肅力勸孫權(quán),要聯(lián)合劉備抗擊曹操。之后魯肅就去游說兩家聯(lián)合抗曹事宜,然后魯肅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就得到了劉備的支持,達(dá)成了孫劉聯(lián)盟的初步意向。 當(dāng)時魯肅直接走到了諸葛亮的前面,和面前這個年輕人說到:“你哥,諸葛瑾是我的好兄弟?!笔窌涊d的原話是:“我,子瑜友也?!?/p> 什么意思呢“亮子,我是你異父異母的親兄弟啊?!?/p> 區(qū)區(qū)一句客套話,便締結(jié)了兩人的友誼,這是縱橫家們慣用的伎倆。 魯肅是縱橫捭闔的高手,即便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諸葛亮,他也能充分利用。 當(dāng)時的魯肅和諸葛亮套近乎,攀交情,就是為了為了告訴劉備,這個小伙子是我們雙方的紐帶,他親哥就在東吳呢。合縱聯(lián)盟,諸葛亮是最佳人選。 這是他送給諸葛亮的一份大禮! 諸葛亮的心思多活泛啊,魯肅一點,他馬上心里明白了,于是自薦道:我愿跟魯先生去東吳走一趟,游說孫權(quán),締結(jié)聯(lián)盟。 攀交情的本質(zhì),其實就是搞關(guān)系。 4 很多朋友會認(rèn)為攀交情這樣的行為很low,不值得一提,結(jié)果造成自己的人際關(guān)系不夠?qū)拸V,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 這樣的人通常都覺得,攀交情是封建社會傳下來的陋習(xí),是文化中的糟粕,應(yīng)該放棄掉。于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人學(xué)會了擺譜,拿起了架子,很多90后,00后尤其如此,并將之稱為個性。在交情面前,他們會感慨道: “憑什么要我低三下四的跟人攀交情,我不要面子的啊。” 有趣的是,一個人如果個性太鮮明,就意味著這人不太好交往。這個世上的事情總是相反的,不端著反而自然,不要面子反而有面子。 如怕沒面子,其實可以換個角度,將之視為“送禮”,如用認(rèn)老鄉(xiāng),認(rèn)親戚、認(rèn)兄弟的方式在人與人之間搭建一座橋梁,方便往來。你送他一個“老鄉(xiāng)、親戚、兄弟”,送不送在你,要不要在他。
自古以來,縱橫家們大多是小人物出身,之所以他們能成就各自的事業(yè),或許是因為鬼谷子的一句忠告: 說之者,資之也。飾言者,假之也。 啥意思呢?鬼谷子給我們兩句忠告:其一,你若想要說服別人,就是要給人“送禮”,學(xué)會幫助別人。其二、你要學(xué)會修飾語言,借助語言的力量去說服他人,才能攀上交情。 為什么鬼谷子定要教我們處心積慮的攀附交情呢?杜月笙道出了實情:錢財用得完,交情吃不完。鈔票再多只不過金山銀山,人情用起來好比天地。所以別人存錢,我存交情。 人生在世,我們必須要明白: 最聰明的處世之術(shù)是,既對世俗投以白眼,又與其同流合污。對世俗投以白眼是因為孤傲的理想,同流合污是不得不過的生活。 |
|
來自: xiaoyao110 > 《鬼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