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生命有起點,也有終點,在起點和終點之間就是一條自我覺知之路,在這條路上我們需要真正理解人生的價值是什么?怎樣才可以創(chuàng)造人生的價值?5月24日,陳春花老師與齊聚朗潤園的戈友們一起感悟「西行·東歸·這條路」如何幫助我們安好生命的起點,安好生命的永續(xù)。 每次跟戈壁相關(guān)的活動都會讓我比較激動,因為我不是一個特別能做長距離或者激烈運動的人,但是走了戈壁之后,開始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能夠有所改變的,所以我就特別感恩戈壁。 因此從戈十開始我就特別關(guān)注戈壁,很高興就走到了戈十四。我想在戈壁話題當中,每個人的感受一定是很獨特的,我也為此演講過很多次,也寫過一些文章,但是當我這一次被國發(fā)院的團隊邀請,特別是各個高校的戈友齊聚在朗潤園的時候,我就跟自己說,可能我還是要繼續(xù)講我對走這條路的想法。 1、玄奘最深的意味 是西行,更是東歸 我們走入戈壁的時候,是不是真的了解玄奘?我自己本人真的是走進戈壁之后認識玄奘的。在那之前,《西游記》里邊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后來再大一些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其實比較好的是豬八戒,人很快樂,也很幸福,還蠻有福氣的??墒俏移鋵嵰恢睕]有跟玄奘,也就是唐僧這個角色有過很深的交集。當我真的走進戈壁,在阿育王寺之前,我才開始理解玄奘意味著什么。 有很多數(shù)字去表達玄奘,人們也有很多對他的感悟。玄奘的西行是從瓜州開始,當他開啟這段路的時候,他是很純凈,很明確的。所以想到戈壁,想到玄奘,我們會想到一步一慈悲,想到安靜和純凈,一個人的力量。 但是當我們想到這里的時候,我們更應(yīng)該看到的是他的東歸,不僅僅是他的西行。因為在他東歸的時候,他已經(jīng)被人譽為先知,哪怕他的一雙草鞋,都要被無數(shù)的信徒親吻、供奉,他已經(jīng)成為影響世界、名譽天下的一個人。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還是告訴自己,我得回到初心,所以他毅然決然放棄這一切,開始東歸。 玄奘西行時是偷偷走的,可以說是以躲避、逃難的形式出走的;可是等他回來的時候,是長安水掃大道隆重迎歸的。在以這樣身份回來的時候,他也沒有為之所動,依舊是認認真真地去做他最初要做的事情,把經(jīng)取回來,讓經(jīng)普惠于大眾。 他所翻譯、著述和解釋的經(jīng)卷的數(shù)量,是我們?nèi)魏稳硕枷胂蟛坏降暮拼?,而且他還傾聽皇帝的要求,又寫了一本整個的西行記錄。當他安然離去的時候,他已經(jīng)把所有的事情都完成了。 這就是玄奘。我想這就是我們走進玄奘,走進戈壁,你應(yīng)該理解他的地方。 而我自己在經(jīng)過四屆的戈壁挑戰(zhàn)賽中,認知上一步一步地貼近他,當你不斷地去靠近的時候,你才可以知道,你真的理解他的到底是什么。所以,我們今天能夠齊聚在這里,有這么多的戈友,這么多的商學院,這么多的企業(yè)管理者、企業(yè)家,或者創(chuàng)業(yè)者,我們走到這條賽道上,我們?nèi)ダ斫馑?,?yīng)該是一個西行,更重要的其實是一個東歸。 我們應(yīng)該問自己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向西行,為什么出發(fā)?第二個問題是,東歸的時候,以什么而歸? 國發(fā)院戈14的主題是「一切出發(fā),我們都是為了回家」,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主題,那我們回家之后,我們收獲的是什么?我們用什么而歸?我們除了腳趾蓋掉,除了帶著傷痕,除了擁有戈友的情誼,我們在認知與理解的層面上,到底得到什么?我們用什么去把戈壁挑戰(zhàn)賽所得到的一切融入到未來的創(chuàng)造和價值當中?也許這是我們更應(yīng)該追問的。 2、西行:起點 給生命一個自我支撐點 從西行的角度來講,它就是個起點。我覺得人生需要一個起點,起點的意義就是你要給自己一個支撐點。 我們非常感恩于我們這個時代,因為這個時代給了我們這個起點;我們非常感恩于我們能夠運用知識,因為知識給了我們一個起點;我們非常感恩于我們自己的團隊,因為團隊給了我們一個起點;我們也非常感恩于我們的家人和朋友,因為他們給了我們生命的起點。 但是這些所有的感恩,匯集到你自己身上的時候,你一定要有一個更重要的東西,就是你自我的起點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的起點不能建筑于你自己的身上,你不能找到一個屬于你自己的支撐的起點,那說明你的生命實際上一直是沒有起點的。 也許今天在座的戈友們可能是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也許我們已經(jīng)有了非常多豐富的經(jīng)驗、非常多的成就。可是,你回問你生命起點的時候,能不能找到它?我想玄奘在他長達17年的努力當中,一直能夠回到他最終的這個點上,就是因為他生命中有一個很清楚的起點。而這個起點能支撐他就這樣去走,這樣去回,這樣地貢獻他的價值。 人生其實是一個向往。就像我們非常多人會向往來到朗潤園,向往來到未名湖畔,向往來到夢想中的一所大學、一所商學院,和每一個著名的老師相遇,和每一個可愛的同學相遇,這是一個向往。當你有這個向往的時候,你就會開始去找你自我的支撐點。 所以我常常跟同學說,你要有對未來的想象和追求,你要有對美好的渴望和追求,你也要有對愛的渴望和追求,當你有這個想象的時候,你才可以去立足你的生命的支撐點。 我們在人生的支撐點上,在生命支撐點上,可以內(nèi)求,也可以外求。我們從內(nèi)求的角度來講,它希望你安好你自己的內(nèi)心,這是從佛教的角度去看;但是我們也有更積極的、入世的態(tài)度,從儒學或者從更多科學的角度來講,你也可以從外求,因為你的人生可以通過不斷地奮斗去獲取你的支撐點。 無論你是外求還是內(nèi)求,你一定要有一個生命的支撐點。玄奘是內(nèi)外求兼容,他既有對于目標高遠的渴望——他要為人類去取一部智慧之經(jīng),他也有安于當下的一步一慈悲的能力。當他內(nèi)外的生命支撐點兼容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力量以及智慧和知識所帶來的力量。 你的生命支撐點到底是在哪里呢?你是內(nèi)求得到,還是外求得到? 我們在戈壁挑戰(zhàn)賽當中,大部分人其實是通過外求把這四天走下來的,我就是其中一個。從我內(nèi)在的力量當中,我一定是走不完這四天的,可是當你在四天當中看到團隊,看到教練,看到你的隊醫(yī),看到你的學校的大旗,看到大帳,看到周圍所有對你的鼓勵和鼓掌的聲音的時候,你就能夠一步一步把它走完,這是外求給你的力量。所以當你外求能夠安于接受這樣一個目標和接受這個幫助的時候,生命的支撐點是夠的。 但是如果你有能力,在你內(nèi)在的力量里邊再放一個力量,那我相信你會更好。所以我們在整個走戈壁當中,最后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可以走完,只要你相信你能走完,這時候就是你轉(zhuǎn)向內(nèi)求。 所以我?guī)缀醯饺魏我粋€學校都是鼓勵大家去走戈壁的,我鼓勵大家并不是說這是一個競賽,我鼓勵大家是因為這個極限環(huán)境下你既可以理解外求,也可以理解內(nèi)求。你會發(fā)現(xiàn)單純就好。 那么我們西行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為一切賦予意義的設(shè)定一個起點。 比如盧梭,他構(gòu)建社會契約論邏輯的起點,他認為社會有三個最重要的起點,自然狀態(tài)、自然權(quán)力觀以及人性論基礎(chǔ)。 德魯克,在管理學當中,他被稱為大師中的大師,管理之所以成為科學,他是最重要的貢獻人。那么這個人之所以能夠做出巨大的貢獻的原因是什么?是因為他對于管理學有一個清晰的起點,這個起點就是,管理本質(zhì)首先而且必須是在于行,而不是在于知。 當他把這個起點確定下來的時候,他誕生出來的一系列的理論,以及最終支撐我們看到的管理作為一個科學體系被構(gòu)建下來,就是因為他對于實踐作為管理學研究的起點是很明確的,所以他沒有受任何的干擾。我們今天所學的管理理論體系當中重要的一些基礎(chǔ)概念,其實是由德魯克貢獻的,包括我們今天談知識員工,也是因為他看到實踐中知識員工對管理績效的推進所帶來的結(jié)果。 喬布斯,我們都很喜歡他的產(chǎn)品,我們也知道,蘋果手機出現(xiàn)之后的一系列的改變,這個改變不僅僅是簡單的一個技術(shù),不僅僅是簡單的一個設(shè)計,原因就在于,喬布斯自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起點,這個起點就是他認為,你如果認為你的工作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工作,你才能怡然自得。 而這個偉大來源于什么?來源于他認為,人類的創(chuàng)意來源于對于人類缺陷的彌補。如果你能夠去彌補人類的缺陷,你的工作一定是非常偉大的。這是我們看到蘋果在它自己不斷的發(fā)展過程當中,它的起點是什么。 華為,今天,我們都會知道它作為一個企業(yè)所承受的壓力,幾乎是我們不可想象的。但是我們依然看到它的2019年第一季度的強勁增長,原因是什么?原因是華為永遠的一個起點,就是它一直問自己,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這樣一個以自我革命、自我危機意識來推動的企業(yè),一個以只有成長沒有成功為邏輯起點的企業(yè),我們相信它是可以承受任何的未知和挑戰(zhàn)的。 所以這就是請大家理解,當你給你生命自我支撐點的時候,無論在各個行業(yè)、各個領(lǐng)域從事各種工作,你會賦予一切意義,因為這個起點就會讓你一切具有意義。 給生命自我一個支撐點,我想應(yīng)該做三件事情。 第一,體認。走過戈壁的人,如果你走過兩屆,走過三屆,走過四屆,我相信你的體認是不一樣的。因為每一屆的天氣不同,隊友不同,你的心情不同,你的體能不同,你自我的認知不同。所以你一定要不斷地去體認它,當你能夠體認的時候,你才可以清晰自己生命的支撐點。 第二,融入。我想我們能夠順利走完戈壁的人,其中一個很大的共性就是你要和那個環(huán)境相處,你的腳趾蓋沒有了,你也得告訴自己還在,你得想象著它在;當你發(fā)現(xiàn)天氣非常熱的時候,你也得安然和這個天氣相處;當你自己覺得心煩意燥的時候,你也要跟心煩意燥相處。那你這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你必須真正融入,才可以找到這個支撐點。 第三,單純。因為你只有真正單純的時候,才可以真正傾聽到這樣的生命的支撐,它來源于什么。 西行這條路可以是一條自我覺知之路。那么你能夠自我去覺知的時候,其實你已經(jīng)開始找到你生命最重要的那個支撐點。 我聽過好幾個學校的很多同學戈壁回來之后的分享,為此我們也分別出過兩本書,幾十位戈友參與了書的寫作。我也在這次戈十四的每一天當中,在微信群里看國發(fā)院的同學不斷分享他們的感悟、他們的收獲,所以你就會發(fā)現(xiàn),在這樣的一條路上,你的生命是一個自我覺知的路,這樣的一個自我覺知,就包括你體認、你融入,以及你能夠真正的單純。 愛默生說,「人的一生就是進行嘗試,嘗試得越多,生活就越美好?!?/p> 如果你愿意去融入它,你會發(fā)現(xiàn),「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不順心的時候暫且容忍: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惯@是普希金說的。 如果你愿意真正地去單純,正如拿破侖所說,「人生的光榮,不在永遠不失敗,而在于能夠?qū)覔鋵移??!?/p> 3、東歸:終點 給生命一個自我落腳點 我們了解了西行的意義,再來看看如何理解東歸。我雖然一直強調(diào)對人生的理解要用更加開放的心態(tài),但是我們假設(shè),它還是有一個終點。這個終點的目的是什么?是給你生命自我一個落腳點,也就是最后你的生命落到哪里。所以我才問大家東歸,你以什么而歸?你應(yīng)該為你的生命去不斷地尋找落腳點。 我們看到玄奘,他落到了每一部佛經(jīng)之中,他落到了每一個故事里邊,他落到每一個人向善的力量里邊,他落到了我們每一個人對自我覺醒的共鳴之中,他的生命就這樣落下去。那我們?nèi)绻敢?,我也希望我?strong>在人生東歸這條路上,給自己生命一個落腳點。你有這樣一個落腳點的時候,你會覺得很安全,你也會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永續(xù)。 這樣去理解人生的落腳點中,你會感受到的最大的是什么?大家記住不是終止,其實是永續(xù),不是停止,其實是運行。那么你真正能理解這樣的一個永續(xù)的時候,其實那就是你真正的終點。 所以當我們戈壁挑戰(zhàn)賽回歸日的時候,我認為是我們每一個人有一個更向善的力量,更能夠理解團隊的力量,更能夠克服困難的力量,更加相信自己、相信夢想、相信超越的力量。如果你能夠在你內(nèi)心中升騰起來,而且能夠在你日后的生活當中不斷地被融入進去,我認為這個永續(xù)出現(xiàn),我們今天回歸日的這個價值就是對的。 我一直認為,人生沒有目的,因為一個目的完成之后,另一個目的就會出現(xiàn)。雖然人生沒有目的,但是人生有意義,而其意義就在于價值創(chuàng)造。所以,人生的終點,其本質(zhì)是:人生是一種永續(xù)。 我特別喜歡馮友蘭所講的人生四個境界,他說任何的人生可以展示出四種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這就是我為什么特別鼓勵大家去戈壁。其實你真的在戈壁當中,我們從正式比賽的那一天開始你就看不到那么多人,如果你的體力不是特別好的話,你還必須拉著一個人陪你。只剩下兩個人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天地之間是什么概念。天地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其實就是人很渺小,然后天地很大。那你看看這四重境界的起點和終點的邏輯,從自然境界最后又到天地,中間其實是我們?nèi)嗽诶镞叀?/p> 如果是一個這樣的選擇,那么我們東歸的目的是什么?讓一切的意義都能夠永續(xù)。最重要的是什么?你能不能理解你所從事的工作、你所做的東西?你怎樣真正理解什么叫做瑣碎的生活、繁瑣的無聊?你怎樣理解真正的幸福是什么?你能不能真的去理解我們?nèi)松囊饬x完全是由自己做出來的?更重要的是你是不是能夠真的理解我們和別人之間的關(guān)系? 所以我每次在討論人生的時候,我特別強調(diào)共生這個概念,原因是什么?我們在討論人生意義的時候,會想到樂隊其實是最佳的一個形態(tài),你自己演奏做到最好,你就可以成為樂隊的成員。但同時,你一定是跟別人更好合作的時候,你才可以讓這個樂隊變得最有意義。 樂隊成員與樂隊的關(guān)系就是人生的的一個特征,這個特征就是你做到最好,你可以非常自由,你幫助了別人做到最好,你可以得到更大的自由。其實這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狀態(tài)。 所以我們來看這條路的時候,東歸是為你人生找一個落腳點,我認為你應(yīng)該懂三件事情,第一個叫初心,第二個叫共生,第三個叫幸福。這三個東西就是我們生命自我覺知之路的另外一個部分。 4、這條路 人生的價值是幫助了多少人成長 生命一定是有起點,一定是有終點的,我們的起點到終點之間就是一條自我覺知之路,這條自我覺知之路當你走到東歸這一邊的時候,那我們就希望你能夠真的理解你的價值是什么。 如果你的生命一直跟時代的崇高責任聯(lián)系在一起,這就是你的價值。我們一定不能夠辜負時代給我們的使命,我們一定要很珍惜我們在這個時代當中能夠創(chuàng)造的這個價值。 怎么能夠真正創(chuàng)造這一點?我就需要你有一個共生的邏輯,你是不是真正可以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的記憶當中? 我們在國發(fā)院的MBA項目里邊有一個一對一的企業(yè)導師計劃,我非常感激,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超過300名企業(yè)導師服務(wù)于300多位MBA同學。當我第一次啟動導師計劃有100位企業(yè)導師參與這個項目的時候,我跟他們做了一個我的感恩的表述,我說其實一個人的成功,不取決于你做了什么事情,也不取決于你自己取得多大的成就,而是取決于你可以幫助多少人,然后讓多少人做了什么事情。當你在一對一的導師當中,你至少在幫助一個人成長的時候,其實你已經(jīng)走在成功的路上。 所以這就是我們講的共生的這個概念。當你擁有共生這個邏輯的時候,你一定會感受到幸福,因為幸福不是一個自我的概念,幸福其實是一個獻身的概念,如果你真的懂愛,愛就一定是沒有索取和要回報的。然后你就真的能感受什么叫做真正的愛,那個才是真正的幸福。 我們在討論這條路的時候,我們其實就種了一棵樹,當你把這棵樹種下的時候,你其實就可以看到千百年后的結(jié)果,你已經(jīng)可以憧憬到人類的幸福。 我想玄奘當年就是起步去種一棵樹,一棵智慧之樹,而我們也因此看到了千百年后我們所得到的智慧的加持。我想這也恰恰是我們在走玄奘這條路的時候,我們最能夠感受的東西。 我在這個過程當中為戈壁寫了好多歌,我也給國發(fā)院戈壁挑戰(zhàn)賽的團隊寫了一首歌詞,我也很榮幸跟金勇同學合作,他譜曲,我作詞,歌的名字叫《這條路》。 我認識了一批人,他們也走在這條路上,用技術(shù)加持,讓中國西部的偏遠的同學能夠享受到東部最好的大學資源,所以就有了中國東西部高校聯(lián)盟與智慧樹共同打造的「在線大學通識學分課程」,所有的學分課都是免費的,現(xiàn)在在線學習的學生累計接近5000萬人。我認識他們之后我就堅持說,我也參加做一門課程。教育很重要的是要推動公平,這條路他們走了六年。 所以我想告訴各位,六年、五年、十七年,你愿意的話,有起點,有終點,這條路一定能幫助到非常多人,而最重要的是幫助你自己,安好自己的生命起點,安好生命的永續(xù),這才是我們「西行·東歸·這條路」的真正含義。 所以我想人生其實是一個很奇特的旅行,它的奇特在于它所有的未知,未知的路上,未知的外部世界,未知的你的內(nèi)在力量,以及你因為發(fā)現(xiàn)未知帶來的一切美好。這也恰恰是我們喜歡戈壁挑戰(zhàn)賽的原因,喜歡各位戈友的原因。預祝大家一切美好。(本文完) · 轉(zhuǎn)載授權(quán)、演講資訊,請聯(lián)系花小蜜 ·【整理摘編:時英平】 微信 ID:chunnuanhuakai-cc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