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四歲的明明上中班了,他的媽媽最近帶他去醫(yī)院做了個全面體檢。因為明明比班上其他小朋友都要矮很多,媽媽心里很著急。醫(yī)生給出的結果是,明明的身高確實不達標。明明爸爸媽媽的身高都屬于中上水平,孩子平時也不算挑食,可以做到營養(yǎng)均衡。自己的孩子為什么比別人家的孩子長得慢好多呢? 醫(yī)生給出的建議是,除了在飲食方面注意,多吃含鈣質多的食物以外,讓孩子合理地作息也非常重要。 明明平時作息習慣還真的是不大好。明明媽媽說,孩子每天晚上睡覺都像打仗一樣。媽媽越想讓他早點睡,明明越不睡。每天都要10點以后,甚至11點才能睡覺。早上起不來床,上學經常遲到。在幼兒園里,別的小朋友中午睡覺休息,因為他早上起得晚,他也總是睡不著。 充足的睡眠可以使孩子白天精力充沛,食欲好,心情愉悅。睡眠中,人體的生長激素大量分泌,促進人體身高的增長。 對于正在長身體的孩子來說,長期晚睡是很不好的,生長激素的分泌就會嚴重地減少,身體發(fā)育一定會受到影響,所以家長千萬不能縱容。 良好的睡眠習慣,對孩子的智力發(fā)展以及免疫力的提高,都是有很多好處的。很多家長越來越意識到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家長每天晚上都因為哄孩子睡覺和孩子“斗智斗勇”。故事講了一籮筐,好處許了一火車,你越想讓他早睡,他越不睡。 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幫助家長順利地培養(yǎng)孩子有規(guī)律地作息呢? 1、父母不要用教訓孩子的方式讓孩子睡覺,把每天的睡覺變成一場“戰(zhàn)役”,孩子會養(yǎng)成抵觸情緒。 有些家長在管理孩子睡覺時用的方法粗暴簡單,孩子不睡覺就訓斥甚至打罵孩子。從睡覺的準備工作開始,刷牙、洗澡孩子一直是不情愿甚至哭著完成。所以,孩子就會把睡覺看作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對睡覺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良好作息習慣的養(yǎng)成。 家長可以安排適當的睡前親子時光,避免做一些激烈的游戲。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讀書、聽音樂,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溫馨、舒服的氛圍。孩子對待每天的睡覺時,會產生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 2、孩子睡覺時間到了,全家就進入安靜的狀態(tài)。 在入睡之前,孩子最起碼需要安靜下來,孩子才會慢慢進入睡眠狀態(tài)。有很多的家庭里,一方面媽媽哄孩子睡覺,另一方面客廳里卻在大聲喧嘩或者看電視。孩子被外面的聲音吸引,也會很興奮,當然不愿意早睡。 孩子到了睡覺的時間,全家人盡量配合一下,統(tǒng)一行動。關掉電視機,說話盡量小點聲音。大家行動的停止,會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到了睡覺的時間了。爸爸媽媽及其他家庭成員也盡量早點休息,家庭氛圍的影響,會使孩子順利地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合理作息。 3、合理安排白天的活動與午休,有利于孩子晚上規(guī)律睡眠。 孩子晚上睡眠有規(guī)律,跟白天的作息時間是否有規(guī)律密切相關。白天保證孩子有充足的活動量,孩子的體力得到充分的釋放,有利于孩子晚上更好的睡眠。有些孩子冬天或者夏天怕冷怕熱,總是拘泥于室內玩玩具、看電視。孩子的活動量大打折扣,會影響晚上的睡眠。 合理安排孩子的午睡也很重要,一般孩子午睡時間不要超過2個小時,孩子午睡時間過長,到了晚上精力太充沛,自然就要睡得晚。 4、幫助孩子建立睡覺的“儀式感”,有利于孩子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作息。 孩子在睡覺之前都會做一些準備工作,比如,洗澡、刷牙、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物等等。家長應該盡量想辦法讓孩子積極地參與到睡前的準備工作中,而不是家長一味地催促孩子去應該做什么。 比如,孩子每天的洗臉、刷牙等需要做的事情,可以制作成任務卡片,孩子每完成一項就可以在任務卡上畫一個小笑臉。只要開動腦筋,辦法會有很多,目的是讓孩子明白,準備睡覺是自己應該完成的事情,不是爸爸媽媽的事。 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不會自動形成,需要爸爸媽媽的協(xié)助。爸爸媽媽多花一點時間和心思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的睡眠習慣非常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