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四重奏再次榮登 國際權威古典音樂雜志 《The Strad》封面 上海四重奏演奏蔣逸文改編的《瑤族舞曲》。 上海四重奏陣容 李偉綱 第一小提琴 1964年出生于上海的一個音樂世家, 5歲起就跟隨父、母親學習小提琴, 14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作為世界著名的上海四重奏創(chuàng)始人之一和第一小提琴,35年來他的足跡已遍及于30多個國家,演出過近3000場音樂會,灌錄了專輯唱片35張。1983年李偉綱發(fā)起成立上海四重奏,該四重奏組合在1985年的第三屆英國樸茨茅斯國際四重奏比賽中一舉獲得第二名。同年,他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yè)后留校任教,隨即與上海四重奏一起離開了中國赴美國的北伊利諾伊大學繼續(xù)隨維米爾四重奏學習。從1987年到1989年,李偉綱在茱利亞音樂學院隨茱利亞四重奏學習同時擔任助教。繼而擔任美國新澤西州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和紐約巴德音樂學院教授、上海音樂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的室內(nèi)樂客座教授。自2009年起,他擔任上海交響樂團的客席首席。 蔣逸文 第二小提琴 自幼受到父母的熏陶和良好的音樂教育。蔣逸文從三歲時就對小提琴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1977年,他以北京考區(qū)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17歲時在鄭小瑛指揮下與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普羅科菲耶夫《D大調(diào)第一協(xié)奏曲》。1985年在麥道公司的贊助下赴美國留學榮獲碩士學位。1988年在蒙特利爾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獎。 李宏剛 中提琴 1977年,李宏剛從千余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央音樂學院文革后恢復招生后的首批學生。之后他又在上海音樂學院師從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女士,1984年畢業(yè)后留校開始教學。1985赴美留學,先后在北伊利諾也大學和朱利亞音樂學院學習并擔任助教。 尼古拉斯·薩瓦拉斯 大提琴 作為上海四重奏成員里唯一一位土生土長的美國人。薩瓦拉斯擁有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學位和紐約州立大學音樂碩士學位,之后作為獨奏家和室內(nèi)樂演奏家活躍于美國國內(nèi)各大音樂節(jié)。 圖為上海四重奏再度榮登國際權威古典音樂雜志《The Strad》封面的致謝辭。 音樂的使者 ——記上海四重奏 作者:夏洛特·史密斯 翻譯:于曉星 該文登載于國際權威古典音樂雜志《The Strad》。 2018—2019年演出季,上海四重奏為慶祝建團35周年,以八套完整的貝多芬全套四重奏在世界各地進行巡演。藝術家們向《The Strad》雜志的記者夏洛特·史密斯講述了當年樂團成立伊始,西方室內(nèi)樂在中國如何尚不為人知曉,以及他們今天如何不遺余力地向中國聽眾和音樂愛好者熱情推廣這種藝術形式。 “1983年,我們成立上海四重奏的時候,室內(nèi)樂在中國幾乎不存在?!睒穲F第一小提琴手李偉剛說?!拔鞣揭魳吩诙兰o20、30年代傳入中國,第一代的古典音樂家就包括我的祖父。他也是一名小提琴家,曾經(jīng)和小提琴家——馬友友的父親(馬孝駿)同臺演出弦樂四重奏,直到馬家搬去巴黎。然而,直至上世紀80年代,絕大多數(shù)中國音樂家仍對這種美妙音樂的廣度和深度一無所知?!?/span> 我說這番話時,李偉剛正在上海2018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上擔任評委。當時上海四重奏的其他音樂家們也在場,為該比賽室內(nèi)樂演奏部分提供了專業(yè)元素。李偉剛永遠不會忘記斯特恩這個名字對他的重要意義。1979年,15歲的李偉剛在奧斯卡獲獎紀錄片《從東方偉人到莫扎特:艾薩克·斯特恩在中國》中出現(xiàn)。對于當時還是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學生的李偉剛來說,能拜見斯特恩、為他演奏并聆聽他的教誨,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僅僅兩年后,他就被舊金山音樂學院選中,參加了該校為期一年的文化交流項目。在那次令人大開眼界的旅行中,他結識了羅伯特·曼恩(Robert Mann)、內(nèi)森·米爾斯坦(Nathan Milstein)、和亨利克·謝林格(Henryk Szeryng)。 ![]() ![]()
這個方法果然奏效:上海四重奏不僅贏得了中國的選拔賽,還在樸茨茅斯的比賽中獲得了第二名。“什姆埃爾·阿什肯納齊是當時的評委之一,后來他成為我們北伊利諾伊大學的老師。他評論我們演奏的莫扎特是最棒的。一個來自中國的四重奏組在演奏莫扎特的作品上超過了歐洲人,他的評價著實讓我受寵若驚!我們一點都不介意獲得第二名,這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禮物,因為如果贏得了第一名,就意味著接下來的一年里有55場音樂會排進日程,而我們當時并沒有做好成為專業(yè)演奏家的準備。贏得第二名對我們回到中國之后的發(fā)展卻大有裨益。一夜之間,我們上了各種報紙和雜志,因為中國人從來沒有贏得過室內(nèi)樂的獎項。況且,那時的中國人仍然在把音樂與體育運動混為一談?!?/span> 時至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上海四重奏不僅是中國室內(nèi)樂領域里一個響亮的名字,在世界舞臺上也廣受尊敬。他們已經(jīng)出版了30多張署名專輯,與之合作的唱片公司包括Delos、Camerata、Naxos、BIS和Warner公司等業(yè)界大腕。此外,上海四重奏還擅長與當代作曲家們密切合作并因此而享譽音樂界,例如他們跟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和譚盾的合作。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們能夠十分從容地跨越東西方音樂的鴻溝,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第二小提琴手蔣逸文的作曲和編曲能力。到目前為止,上海四重奏最成功的專輯便是Delos唱片公司于2002年錄制的《中國歌》,是由蔣逸文根據(jù)中國傳統(tǒng)流行民歌專門為弦樂四重奏所改編的作品。其它出版的作品還有貝多芬全套弦樂四重奏的六張專輯,由Camerata唱片公司錄制于2005年和2009年之間,以及舒曼、德沃夏克、勃拉姆斯、莫扎特的專輯等。 2019年2月在倫敦韋格莫音樂廳舉行的年度杰奎琳·杜普列慈善音樂會上,聽過上海四重奏演出的觀眾們都感到大飽耳福,音樂家們精湛的技藝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自成立至今,上海四重奏的陣容已有所變化:李氏兄弟仍然活躍其中。李宏剛現(xiàn)在擔任中提琴手,他在1994年蔣逸文加入上海四重奏的時候開始坐這個位置;樂團唯一的非華裔成員、美國大提琴家尼古拉斯·薩瓦拉斯則于2000年加盟上海四重奏。四位演奏家以令人欽佩的合奏感闡釋著海頓、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作品,他們甚至在海頓相對輕快的作品里也融入了豐富的浪漫主義情懷。在這方面,李氏兄弟起到了某種平衡作用。他們用一種更輕盈、更細膩的音色在薩瓦拉斯的大提琴那深沉的泥土氣息之上吹起一股涼爽清新的微風。這一特點在《中國歌》專輯的三首精選樂曲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在這些曲目中,改編者讓旋律在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之間以一種迷人的、從容不迫的方式回旋傳遞,此起彼伏,展示出絢爛斑駁的色彩。 成立30多年后的今天,上海四重奏繼續(xù)扮演著中西音樂風格之間的大使角色,韋格莫音樂廳的聽眾對民歌編曲的熱烈反響正說明了這一點,而他們在樂團成立慶典之際到世界各地巡演,則更是實至名歸。他們演出的地點,包括幾個尚不太了解室內(nèi)樂的中國城市,演奏的曲目則是多達八套的貝多芬室內(nèi)樂作品全集 。“我們以前在上海和北京都演奏過貝多芬,”李偉剛解釋道,“那里的觀眾對西方古典音樂相對更熟悉。他們成長得非???,對高質(zhì)量演出的要求也越來越挑剔。然而,當天津、武漢和長沙這樣各有300萬或400萬人口的二線城市也對演奏貝多芬表示接受時,讓我感到非常吃驚。十年前,除了上海和北京,我們不可能在中國的其他地方安排演奏這樣的曲目。更令人驚訝的是,到目前為止,在這些地方的城市舉行的每場音樂會,聽眾人數(shù)都達到至少1000人,這要比在美國的任何一場標準演奏會上所面對的聽眾都多?!?/span> 2018年9月的一天,蔣逸文在紐約肯尼迪機場與同事們一起等待著飛往北京的航班時。他在電話采訪中對我說,還有很多工作等著他們?nèi)プ??!爱斘覀兊谝淮卧谥袊葑嘭惗喾視r,感覺完全就像是一部新作品的首次公演。我記得有一位中國作曲家,在我們表演結束后來到后臺叫到:“天哪!這音樂太美妙了!我簡直覺得任何人都不可能在貝多芬之后再作曲了”。這些音樂會的影響是如此巨大,使我們想到應該借助這次的35周年慶典進一步擴大我們的影響,我的理念就是向世人介紹偉大的貝多芬。當然,西方音樂在今天的中國已經(jīng)起飛,但我仍然認為真正理解西方音樂文化和哲學的人還只是極少數(shù)。大家至今仍然偏愛那些表面的富麗堂皇。每場演出都必須是一個場面巨大的盛會,比如一場大型歌劇或者有一位星光燦爛的藝術大師登場。但是,人們真正能從中得到什么呢?如果你不知道貝多芬的四重奏,怎么能說你懂得古典音樂呢?” 懷著這樣的想法,作為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的客座教授,上海四重奏的音樂家們正履行著參與培養(yǎng)新一代中國音樂家的責任。同樣在機場接受我電話采訪的李宏剛也表示,項目仍在積極籌備之中。他說:“東、西方學生對室內(nèi)樂訓練的反應不盡相同。我們幾位同時也是新澤西州蒙克萊爾州立大學的教授和特約藝術家。那里的學生即使沒有高水平的樂器演奏能力,卻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室內(nèi)樂演奏意識。而在中國,有時你會遇到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演奏高手,但他們根本不懂得如何在室內(nèi)樂隊里進行合作交流。當然,現(xiàn)在的情況已經(jīng)有所好轉(zhuǎn)。” “新一代中國學生都非常聰明,他們對自己想得到什么有著直接的訴求,”蔣逸文插言道?!八麄兒芮宄约涸谌粘W習和訓練中缺少什么并渴望吸收一切。但他們同時卻都想成為獨奏家和超級明星,他們只知道一個字:“贏”。他們需要明白的是,即使作為一個獨奏者,在演奏每個樂句的時候,如果你有演奏室內(nèi)樂的背景,那么你就會對音樂的質(zhì)地、顏色與和聲有更好的理解,這將為你的表演錦上添花?!?/span> 大提琴家薩瓦拉斯接過電話并對此表示同意。他說:“在美國,有一種欣賞室內(nèi)樂的文化。這種文化通過在美國音樂院校里占主導地位的第二維也納樂派的積極推進下而得以傳承。在中國,雖然室內(nèi)樂是學生音樂教育的一部分,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有獨奏家參與的大型管弦樂音樂會仍占居主導地位。就未來職業(yè)而言,演奏室內(nèi)樂也不被看作是一個真正的選項。日常見到的大多數(shù)專業(yè)室內(nèi)樂團通常都是隸屬于某個音樂院校的小團體。不過話說回來,我們也的確看到一些小種子正在萌芽,特別是在觀眾的興趣愛好方面。在規(guī)模較大的音樂學院里,學生們已經(jīng)開始懂得成為一名優(yōu)秀室內(nèi)樂演奏家所帶來的價值。但還可能需要一、兩代人的時間,才能讓室內(nèi)樂成為一種占主導地位的音樂形式。” 這種對待室內(nèi)樂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在上海交響樂團及其指揮余隆的帶領下而發(fā)軔。余隆在他執(zhí)棒的樂團里,積極推進和上海四重奏的音樂家之間建立了正式的合作伙伴關系。自2009年以來,上海四重奏的所有四名成員每年都會擔任樂團的客座首席四至六周。這種合作不僅有助于擴大上海四重奏成員們的音樂經(jīng)驗,更重要的是為那些全職管弦樂手們的演奏風格培養(yǎng)一種對室內(nèi)樂的感覺?!拔覀儠退麄円黄鹧葑嗾麍龅墓芟覙芬魳窌?,也會與弦樂和管樂聲部的成員一起演奏小型室內(nèi)音樂會,”薩瓦拉斯解釋道。“我們甚至與弦樂部的樂手一起舉辦過無指揮的室內(nèi)音樂會,這非常令人興奮。我認為余隆心里非常明白,如果管弦樂演奏者能有優(yōu)秀室內(nèi)樂演奏家的那種思維,其價值將無與倫比。一位演奏者越擅長室內(nèi)樂,他在管弦樂隊中的表現(xiàn)就越好,因為交響樂其實就是大型的室內(nèi)樂?!?/span> 薩瓦拉斯表示,作為長期演奏室內(nèi)樂的音樂家,上海四重奏的成員們非常感謝能有這樣“大開眼界”的機會,參與各種曲目齊全的管弦樂音樂會的演出,可“向出色的指揮家及其各具特色的演奏風格學習”。同樣令人振奮的是,上海四重奏在成立慶典之際與貝爾J & A Beare 國際小提琴協(xié)會達成了伙伴合作關系,為支持他們的貝多芬全套巡演以及之后的演出活動,該協(xié)會已將一批價值不菲的精美樂器租借給四重奏組。目前,李偉綱使用的是一把1714年的“Kneisel Grun”斯特拉迪底里小提琴;蔣逸文用的是一把1769年的“G.B.”瓜達尼尼小提琴;李宏剛用的是1700年的“Matteo Gofriller”中提琴,而薩瓦拉斯用的是一把 1710年的朱塞佩“Filius Andreae”瓜奈里大提琴。 對于通常會用美國和中國的兩種當代樂器進行演奏的薩瓦拉斯來說,二者之間的差別十分震撼。他說:“我認為一把中古琴具有很多優(yōu)雅之處,它們往往有一種很特別的音色,這種經(jīng)過時間打磨而來的優(yōu)美音質(zhì)并不總是能被新樂器所再現(xiàn)。雖然我覺得我可以用這把琴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色彩,但我同時仍然非常喜歡現(xiàn)代的樂器”。李偉剛對此表示贊同:“這把斯特拉底瓦里小提琴的音色很清澈,我很少能在其他小提琴上體驗到。那不就是你一直想尋找能表現(xiàn)出音樂家最喜歡而又無法找到的小提琴的音色嗎?它就在這把琴里呀!它讓我能夠用并不太大的音量就切入到四重奏的紋理之中?!?/span> 目前,這些琴的租借期已經(jīng)被延長并將于2019年12月結束。但就今天而言,在這些閃爍著那些偉人姓名光輝的著名樂器幫助下,上海四重奏的演出正吸引著大批觀眾前來聆聽。特別是在中國,薩瓦拉斯將它們的吸引力比作“乘坐一輛豪車的感覺”。 上海四重奏未來將走向何方?他們或許會與室內(nèi)樂唱片公司簽約,出版巴托克套曲專輯;他們或許會與當代作曲家們進一步合作;最近(廣州)花城出版社出版了蔣逸文編曲的38首中國民間樂曲的四重奏樂譜,其中包括來自《中國歌》的曲目。這意味著來自東方和西方的弦樂演奏家們現(xiàn)在都可以通過古典音樂的形式來接觸這些流行曲調(diào)。如果說有哪個團體能夠讓這樣的作品流行起來,那就只能是上海四重奏了。正如薩瓦拉斯指出的:“我們既能跨越中國民間音樂的方言,又能傳達西方古典音樂的語言。無論從音樂還是從聽覺上來說,這都是我們之間的一份共同財富。” 此外,上海四重奏仍在努力地、毫無怠慢地或自我成見地致力于整理和推廣許多不同作曲家的作品?!耙坏┠惆炎约褐糜谧髑抑?,你就完蛋了,”李偉綱說?!坝^眾可能會聽到一部演奏得體的音樂作品,但那并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我們堅信為作曲家服務的理念,甘當一個向觀眾介紹偉大作品的媒介”。這是一種與“明星崇拜”直接相悖的藝術哲學,遺憾的是迄今為止這種“明星崇拜”還一直在中國的古典音樂界占據(jù)著主導地位。然而,正是這種樸實無華的藝術哲學一直貫穿在上海四重奏的整個職業(yè)生涯中。隨著上海四重奏的影響力持續(xù)顯現(xiàn),新一代的年輕演奏家很可能會追隨他們的腳步繼續(xù)向前。 演出信息 《上海四重奏》 ![]() 演出嘉賓: 李偉綱,第一小提琴 蔣逸文,第二小提琴 李宏剛,中提琴 尼古拉斯·薩瓦拉斯Nicolas Tzavaras,大提琴 演出時間:6月15日19:30 演出地點:青島大劇院 音樂廳 票價:280/180/80 *1米以下兒童憑票入場 ![]() 曲目單 貝多芬 - G大調(diào)第二弦樂四重奏,Op.18 No.2 貝多芬 - f小調(diào)弦樂四重奏 ,Op.95 (中場休息) 貝多芬 - C大調(diào)第九弦樂四重奏,Op.59 No.3 *演出曲目及順序以現(xiàn)場為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