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說父母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任老師,一點也不為過。三字經中曾寫道,“子不教,父之過”,證明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以及性格的塑造是不容忽視。 古代中國家庭教育是標準的“嚴父慈母”,目前則開始向“嚴母慈父”轉變,在很多家庭里面,爸爸是不管不問的,全部由媽媽一手包辦。但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爸爸的教育有其特殊的價值,特別是對男孩來說,爸爸是男孩性別角色認同不可缺少的榜樣。如果失去這個榜樣,男孩就會陷入迷茫狀態(tài),出現(xiàn)自卑、幼稚、不合群,甚至性別認知混亂等問題。 小時候,父母總是會對孩子說:“其他事情不用你操心,你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但教育本質上應該是全面的,而不是只教會孩子如何做書本上的“蛀蟲”。 既要將孩子塑造成學習上的“巨人”,同時也要成為生活上的“巨人”,所以在這一點上,父親就能起到扭轉局面的作用。復旦心理學教授也表明:爸爸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而有出息的孩子,他們的爸爸都會有以下5個共同點。 1、夫妻關系處理得很好的爸爸。 央視曾經的一個公益廣告,將“家”的英文“family”分解成“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一個家里充滿愛,才稱得上家。而一個家庭里面除了父母對孩子要有無私的愛,夫妻之間的愛也很重要,更是基礎。爸爸對夫妻關系處理得好的話,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可是一生的。 如果爸爸不尊重媽媽,經常跟媽媽吵架,就容易造成孩子長大后不尊重女性,或者很叛逆。相反的,爸爸能夠處理好夫妻關系,孩子會耳濡目染,和未來另一半的關系會很甜蜜,這樣的爸爸也容易將孩子培養(yǎng)成一位紳士。 2、用心陪伴孩子的爸爸。 貝貝的爸爸是一位商務人士,平時工作比較忙,放假也經常需要出差。剛好這周休息,貝貝知道爸爸終于可以在家陪自己的時候,心里樂開了花。去書房找爸爸時,爸爸卻對貝貝說:“貝貝,爸爸在忙,你先出去找媽媽玩”,貝貝只能撇著嘴出來。 如果我是貝貝,我會說:童年只有一次,爸爸,陪陪我。雖然平時出差沒辦法,努力工作也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但是難得休息,更應該用心陪伴孩子。爸爸的陪伴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更充足的愛,更加獨立,同時有信心與勇氣去面對陌生的世界,所以,百忙之中,請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給他一個美好的童年。 3、三觀很正的爸爸。 周末,爸爸陪笑笑在公園里散步,迎面走來一位手里拉著小朋友、正在啃蘋果的中年男子,就在擦肩而過時,中年男子將蘋果核扔進了草坪里。笑笑爸爸隨即從口袋里拿出紙包住蘋果核,丟進前方不遠處的垃圾桶里,并對笑笑說:“以后千萬可別學叔叔亂扔垃圾哦!” 兩位爸爸不同的做法對孩子來說,將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一個三觀正的父親,在塑造孩子的思維方式時是潛移默化的;但在孩子犯錯時,卻可以很直接的把孩子拉回正軌。同時父親的三觀,也決定著孩子一生的品行。 4、總是尊重孩子意見的爸爸。 雷雷的爸爸是一個太過大男子主義的人,且控制欲較強,雷雷的任何事情都是由爸爸做主。隨著雷雷逐漸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在一次家庭聚會上,雷雷當著親戚的面反駁了爸爸的想法,爸爸很詫異,以前那個“聽話懂事”的雷雷變“叛逆”了。 如果爸爸太過專制容易給孩子造成壓力,并且影響父子之間的感情。習慣幫孩子做決定,孩子長大后很容易沒主見,特別是對男孩來說。所以作為爸爸,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在合規(guī)的范圍內給孩子自由選擇的空間,同時培養(yǎng)孩子判斷事物,給出解決方案的能力。 5、脾氣好但原則強的爸爸。 現(xiàn)在的爸爸普遍脾氣好,這是優(yōu)點,但有的時候更應該樹立權威,如果只是一味地溺愛孩子,不懂得管教的界限,孩子只會變得沒教養(yǎng),同時爸爸想要變得有原則,不需要改變溫和的部分,只需要增加一點堅持就可以。 如果爸爸認為孩子做錯了事情,不管孩子怎么撒嬌、耍手段,都要堅定地說“No”。這樣爸爸才能因為有原則、堅持,在孩子心中樹立起威嚴感,而不是靠兇孩子。 爸爸對孩子的教育也不可或缺,如果爸爸足夠優(yōu)秀,相信孩子也不會差到哪去。各位寶爸、你們做到了嗎? 閱讀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