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小陷胸湯(黃連、半夏、全瓜蔞),主治上腹部、胸脅部痞脹,按之疼痛,舌質(zhì)紅,舌苔黃膩,脈浮滑數(shù)。 《傷寒論》以之治“小結(jié)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結(jié)胸,就是痰熱輕度結(jié)于胸部。正在心下,就是僅限于心下。心下,就是胃。 與其它方證鑒別: 1)半夏瀉心湯證是心下痞滿,按之不痛。小陷胸證是按之則痛,不按不痛。大陷胸湯(大黃芒硝甘遂)證是不按也痛。 2)小陷胸湯證是按則痛,沒說硬;大陷胸湯證是不按也痛,手不可近,而且硬。 3)小陷胸湯證的脈浮滑,大陷胸湯證的脈沉緊。 4)小陷胸湯的病位僅陷于心下,而大陷胸湯證的病位是從心下到少腹。所以,小陷胸湯證的嚴(yán)重程度介于半夏瀉心湯證和大陷胸湯證之間。 5)徐靈胎《傷寒類方》云:大承氣湯所下者燥屎,大陷胸所下者蓄水,小陷胸所下者黃涎。 6)《張氏醫(yī)痛》云:“凡咳嗽面赤,胸腹脅常熱,惟手足涼時(shí),其脈洪者,痰熱在膈上也,小陷胸湯。”膈上就是肺部。故本方可治肺部疾病。同樣是治胸部疾病,栝蔞薤白半夏湯所治偏于寒,小陷胸湯所治偏于熱。胸部疾病還常用本方和小柴胡湯、四逆散合用。 黃連清熱消炎,半夏滌飲去痰鎮(zhèn)咳,栝蔞解熱鎮(zhèn)咳,潤燥下行,合之以滌胸膈痰熱,開胸膈之氣結(jié)。 加減合方: 發(fā)潮熱加柴胡,熱甚加黃芩,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葛根,干嘔加陳皮,胸悶加桔梗、枳殼,心下痛加枳實(shí),小便少加茯苓,心中煩熱加梔子。 伴嘔惡者,加竹茹、生姜;痰稠膠固者,加膽星、枳實(shí),加枳實(shí)即為枳實(shí)陷胸湯;痰多而呼吸急促者,加葶藶子、杏仁。胸腔積液,合用栝蔞薤白湯。支氣管炎,合用麻杏石甘湯。慢性肝炎,常合用小柴胡湯、大柴胡湯。 《醫(yī)學(xué)入門》以本方加甘草、生姜為小調(diào)中湯,治一切痰水及百般怪病。《通俗傷寒論》以本方加柴胡、黃芩、枳實(shí)、桔梗、生姜為柴胡陷胸湯,可治膽囊炎。 本方可用于西醫(yī)之急慢性胃炎、膽囊炎、胰腺炎、胸膜炎、肺炎、支氣管炎、冠心病、乳腺炎、肋間神經(jīng)痛等。 本方使用要點(diǎn):1)本方主治痰熱。2)胸和上腹部脹滿,按則痛,不按不痛;3)舌紅苔黃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