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70年前,伴著天安門城樓上的一聲莊嚴宣告,中華民族拉開了蕩氣回腸的新篇章。70年彈指一揮間,偉大祖國滄桑巨變,行進在更高質(zhì)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路上。今日開始,本報設(shè)立“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回望達州閃亮的足跡”專欄,記錄新中國成立以來達州走過的路,追尋屬于達州人的閃光記憶。
1978年,達縣車站(現(xiàn)達州火車站)正式成立,并接管運營。達州人的鐵路出行史從一張小小的紙板車票開始書寫。 1997年,紙板車票逐漸被淡粉色軟紙車票替代。這張車票也象征著達縣火車站開啟了發(fā)展的新篇章。當年,達縣火車站建起了一座可容納3000名旅客的候車廳。 今天,當市民拿著磁介質(zhì)車票乘上時速數(shù)百公里的動車時,不由得連聲贊嘆,“太快了!” “快”,不僅是對過去70年新中國鐵路事業(yè)發(fā)展變化的直觀概括,也是對這股浪潮下每一個細節(jié)的描述。 在新中國成立70年之際,記者透過一張火車票的變遷,去探訪一群人與一座城的鐵路故事。 紙板車票 從車窗上車的歲月 “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jié){的小店冒著熱氣……”歌曲《從前慢》的描述就是市民康女士記憶中達州火車站的舊貌。50多歲的康女士是土生土長的達州人,出嫁前她隨父母一起住在鐵路旁的民居里,每天都在“轟轟”的火車聲中起床入睡,“那時幾乎全是綠皮火車,我和我先生也是在火車上認識的。”康女士看著眼前的鐵軌,似乎思緒也回到了30多年前。 上世紀80、90年代,康女士還是個20歲出頭的年輕姑娘,休息日她經(jīng)常約朋友一起,從渡市出發(fā)前往達城,當時最便捷的出行方式就是趕火車。從康女士家出發(fā),走過一段長長的石子路,上幾階石梯,就能見到一間小小的候車室和售票口,要彎下腰才能從狹小的售票窗口看見售票員?!叭ツ睦铮俊薄暗竭_縣?!钡壬?分鐘左右,就可以取到一張小小的白紙板車票,這是我國第一代火車票,25×57毫米的硬紙板上,印著時間、地點、票價等。 紙板車票 上車時,乘客們一窩蜂地涌到門口,手持車票圍住檢票員。等到檢票員用手中的小鉗子用力地將紙板車票剪一個缺口后,才會放乘客上車。那時,車上的座位都是先到先得,去晚了只能站在過道。有時排隊的人太多,乘客們只能從窗戶鉆進車廂里。 “我第一次見我先生就是在火車上,他當時通過我旁邊的窗戶鉆進了車廂?!笨蹬扛嬖V記者,當時他們的車票同時掉在了地上,兩人撿起來發(fā)現(xiàn)目的地都是“達縣”,康女士便和朋友擠了擠,給他讓了個座。人潮將兩人擠到了一起,卻也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邂逅的機會。此后,兩人一來二往,便確定了戀愛關(guān)系。 軟紙車票 售票員自此開始電腦售票 世紀之交,劉先生為了提高妻兒的生活質(zhì)量,決定和表哥一起前往廣州打工。他見證了紙板車票“退休”,也第一次看到售票員用電腦售票,告知目的地后,售票員的手指在鍵盤上“噠噠噠”地敲過,很快電腦旁的另一臺機器便吐出了一張淡粉色的軟紙車票,這是我國的第二代火車票。 軟紙車票 劉先生展示了他保存的二代火車票,車票的淡粉色區(qū)域印有始發(fā)地、目的地、車次、精確到分的乘車時間、車廂、座位號、票價、條形碼?!耙驗橛×俗惶枺藗冎饾u有了依票落座的意識,車內(nèi)秩序漸漸地變得更好了?!眲⑾壬嬖V記者,那時去廣州,他們坐的是K開頭的快車,上千公里的路程,要在火車上坐三四天才能到達,很多人為了搶到臥鋪,一大早就起床去排隊,春運期間,更是有人在火車站內(nèi)打地鋪排隊買票。 幾天幾夜的旅途也為車上的乘客提供了絕佳的交流機會,擺“龍門陣”、打撲克牌,幾句閑聊就能結(jié)交不少朋友。如果路上交談甚歡,下車前他們還會互相留個聯(lián)系方式,相約日后再會。 磁介質(zhì)車票 有乘客名字和身份證號碼 2010年9月20日,達州至成都每日開行5對“和諧號”動車組,達州站成為了四川境內(nèi)第一個始發(fā)開行動車組的地級市,這對每周要去成都陪孩子的蔣女士來說是個好消息。在達州到成都的動車上,她見到了我國第三代火車票——磁介質(zhì)車票,淡藍色的車票上除了有始發(fā)地、目的地、乘車時間、車廂座位、票價外,還印有乘車人名字、身份證號和二維碼。 磁介質(zhì)車票 “孩子高中三年、大學四年,幾乎每個周末我都會抽出時間去陪他,家中的車票也數(shù)不清有多少張了。”蔣女士講道,在沒有開行動車前,她去成都要花上半天的時間,下午出發(fā),到成都很可能已經(jīng)是晚上了。后來,隨著鐵路的發(fā)展,達州站在川東交通中的樞紐作用日漸凸顯,同時達州的經(jīng)濟水平不斷提高,到成都的車次越來越多,這讓蔣女士感覺到達州的飛速發(fā)展。 成南達萬高鐵即將開建的消息傳出后,許多達城人在感慨城市發(fā)展速度的同時,也開始憧憬未來可能步入的電子車票時代,無需排隊取票,一部手機、一張身份證,“滴”地一聲進站,再也不用擔心車票遺失了。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達州各方面都發(fā)生著巨變,一張車票的演變,是達州幾代人在路上奔波的縮影,更是在講述這座城市的發(fā)展史和奮斗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