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對于孩子馬上要參加高考的父母而言,接下來的半個月,該如何陪伴孩子平穩(wěn)地度過這一階段? 首先,父母需要了解孩子考前的真實心態(tài)。 一位2013年參加高考、后被985高校錄取的志愿者談起高考前半個月的生活和心態(tài)時,他說:“因為平時該付出的都付出了,再加上一年來各種大考小考,所以最后的結果如何,自己心里也都差不多有數(shù)了。所以最后的這段時間,我沒有期待能有多大突破,只是希望能夠保持良好心態(tài),正常發(fā)揮就好?!?/p> 的確,一分付出一分收獲,高考成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平日的努力和付出所決定,所以最后這段時間,心態(tài)調(diào)整最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態(tài)? 在此,分享8個值得家長們關注的問題,以及我們的建議: 考生有哪些壓力? 一般而言,孩子們的壓力通常來自于兩點:一是害怕自己考得不好;二是長時間高強度學習,導致睡眠不足,精力匱乏。 應對方法:在平日的相處中,家長應該避免給孩子太大的壓力。特別是在考前,更要引導孩子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家長不該說什么? 不要總問“復習得怎么樣了?”“有沒有把握???”這樣的話語,這樣的問題只會擾亂孩子的心神,增加他的不安。 應對方法:對于家長來說,在最后半個月中,多說話不如少說話,主動詢問不如等待孩子主動傾訴。畢竟都是自己看著長大的親骨肉,孩子的狀態(tài)如何,其實不必孩子說出來,父母就能敏銳地感知到。但如果孩子選擇不說,那可能是因為他自己也正在消化、不愿表達。對父母而言,如果身邊有孩子平日就非常信任、且有足夠智慧和能量的叔叔阿姨,不妨嘗試“易子而教”,讓孩子跟這位長輩交流交流;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父母也可以就安安心心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孩子愿意說就耐心聆聽,不愿意說就靜靜地陪伴。 為什么臨近考試孩子越容易厭學? 每個學生都會面臨這樣的階段:內(nèi)心很焦慮,卻又說不上原因,強迫自己學習又始終難以安下心來。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說明孩子需要休息和放松了。 應對方法:在最后的這段時間里,讓孩子保持一個基本的做題量以維持答題手感就好,剩下的時間,可以鼓勵孩子做一點安全的運動(如散步),并保持充足的睡眠。如果孩子這段時間的狀態(tài)實在不好,也可以讓他暫時休息一兩天,等狀態(tài)好了再繼續(xù)學習。 孩子在最后階段開始自暴自棄,怎么辦? 如何回答孩子“考不好怎么辦”? 這兩個問題具有共性。不論是孩子的自暴自棄,還是擔心考不好,本質(zhì)上都是因為在巨大的壓力面前,孩子有些害怕了。 在此分享一個小故事。幾年前,有一位年輕人即將參考中考,他也擔心自己考不好。父親告訴他:“如果你考得不好,這是一件好事,因為你會去一個非常多元的學校,提前感受到社會百態(tài);如果你考得還行,去了一所不錯的學校,這也是一件好事,因為你將有機會成為學校的尖子;如果你考得很好,去了一所重點學校,這當然也是一件好事,因為你可以與優(yōu)秀的人成為同學!”當這番話說完時,這位年輕人心頭的疑慮瞬間就一掃而空了。 中考是這樣,高考又何嘗不是如此?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保鳛楦改?,要學會像這樣樂觀、辯證地去引導孩子。這份積極的心態(tài),將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應該怎么安排孩子的衣食住行? 給孩子加強營養(yǎng),應該貫穿高三一整年,單單靠最后幾天的猛補甚至惡補,反倒有可能適得其反。所以最后這段時間,就讓孩子吃平時習慣了的食物,穿平日里最舒適的衣服,按照平常的作息來生活就好。即便孩子在最后幾天失眠或者生病,也要給孩子正向的引導,告訴孩子“只要心態(tài)調(diào)整好,這些小小的起伏都不會影響發(fā)揮?!?/p> 作為家長,該如何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緩解自己的壓力? 在等待考試的日子里,家長可能也難免會有些緊張。對家長來說,假裝自己不緊張其實沒有意義,因為孩子一定可以敏銳地覺察到。如果孩子主動詢問,不妨向孩子坦承,與孩子真誠地交流:自己也有些緊張和擔心,這很正常,但可以全家一起討論如何克服,如何承擔可能的各種風險。 進考場前的等待期間,如果孩子很緊張,如何引導孩子? 可以在考前做些積極的冥想,把注意事項在頭腦中過一遍,想象自己處于最佳的應考狀態(tài)。 致良知涌泉學苑發(fā)起人、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文東茅老師在一次關于高考的分享中說:“對一個真正聰明的人而言,不論高考成功或失敗,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最重要的不是分數(shù)高低,而是在備考過程中養(yǎng)成的各種美德或從中獲得的教訓,它們才是一生更寶貴的財富。切不可‘買櫝還珠’。” 上文中的志愿者,在大學畢業(yè)兩年后,回顧高考和大學生涯時,他說:“高中時,覺得高考很重要,似乎一生的命運都在于高考;但大學畢業(yè)后再回看高考,才發(fā)現(xiàn),高考依然很重要,但決定人一生道路的,并不在于高考分數(shù),而在于準備高考的過程中,所錘煉出的意志、品質(zhì)和習慣,以及在大學生活中所鍛煉出的綜合素質(zhì)。當然,要想擁有這些品質(zhì),并非必須要經(jīng)過高考才能獲得;因為‘心-道-德-事’四部曲揭示了一條心上用功的捷徑,心上成就一份,這些德的提升將是自然而然的。” 高考,在某種意義上,既是孩子們的考試,也是父母們的考試。作為父母,您的能量和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18歲之前的能量和智慧;您對待高考的心態(tài),也會極大地影響孩子對待高考的心態(tài)。心是事事物物的源泉之源泉,決定孩子一生發(fā)展高度,并不是一次考試,而是他具有怎樣的心靈品質(zhì);考試分數(shù)的高低有偶然因素,但心靈品質(zhì)的高低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作為家長,如果我們在心上領會了這些道理,在面對孩子高考時自然就會呈現(xiàn)一份淡定、一份智慧、一份從容,進而也能將這份淡定、智慧與從容,傳遞給孩子。 所以,在最后的半個月里,多讀讀《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或者其他圣賢經(jīng)典,感受其中所蘊含的圣賢智慧,讓自己的能量煥發(fā)。 深深地祝福每一位家長和考生——建設心靈,腳踏實地,忠于理想,大展鴻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