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女,27歲。 一月來感冒,咽痛、咽癢、鼻塞、流涕、頭暈等反復出現(xiàn),前醫(yī)曾診為'秋燥'治療無效,癥不減反重。 65年9月24日來診,刻診:頭暈,頭痛,背痛,惡寒,咽癢而咳,咯痰難出,夜間尤甚,口苦咽干,舌 苔薄白,脈弦細數(shù)。 處方:___湯,三劑。(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藥后,頭暈、頭痛、口苦皆愈,背痛、咳嗽減而未已,仍微惡寒,脈已不數(shù),與桂苓五味姜辛夏杏甘草 湯,服六劑痊愈。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黃連阿膠湯 注: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張某,男,26歲。 素體壯鮮病,近苦于婚姻大事諸多不順,百憂匯集,萬緒紛來,致心煩失眠。 初,翻轉(zhuǎn)時許尚可入夢。后,通宵達旦難以成寐。頭疼腦漲,耳內(nèi)蟬鳴。服安定等鎮(zhèn)靜藥,量小無濟于 事,量大亦僅寐兩三小時。 寐后多夢,夢中遺精,久久不愈,心煩益甚??诟煽诳?,思飲思冷。視其神態(tài)萎靡,白睛貫有赤絲,舌 紅少津,邊尖尤甚,苔薄黃燥。診其脈,弦細而數(shù)。 觀其脈癥,此心腎不交證也。先賢謂五志過極,皆可化火。蓋憂思氣結日久,心火亢盛,如赤日炎炎, 致真陰內(nèi)耗,腎水虧虛,水火不濟,故而不寐,寐則遺泄。 張景岳謂:“精之藏制雖在腎,而精之主宰則在心?!惫十斍逍幕?,滋腎水,務求水火相濟,主明神安。 擬黃連阿膠湯原方: 黃連6g,黃芩10g,阿膠10g,白芍15g,雞子黃2枚,三劑。 二診:一劑即可入睡,三劑盡,每晚可睡五六小時,心煩耳鳴亦明顯減輕。囑守方續(xù)進。 三診:共服12劑,睡眠恢復如前,遂停藥。。 按語 胡希恕:久利或下利腹痛、便膿血、血便、咯血以及吐血等諸失血證,凡心中煩不得眠者,用本方均有 驗。本方治心中煩不得臥,頗似梔子豉湯證,但本方偏于治虛煩不眠兼有以上諸血證者,梔子豉湯則無 此功效。 成無己:陽有余,以苦除之,黃連、黃芩之苦以除熱;陰不足,以甘補之,雞子黃、阿膠之甘以補血; 酸,收也,泄也,芍藥之酸,收陰氣而泄邪熱也。 《傷寒論》第303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者,黃連阿膠湯主之。 |
|
來自: 有緣者可網(wǎng)診 > 《每日醫(y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