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首詩高下如何?先小聲告訴你,王之渙的名聲是比王翰要更大的,而且,王之渙的《涼州詞》還有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還被人寫進了小說里面。 以上是王翰,以下是王之渙。兩人還都是山西人。 王翰和王之渙的《涼州詞》是同名詩詞,《涼州詞》在唐代屬于曲子詞,是可以入樂的,所以簡單來說,他們寫出的《涼州詞》在當時就是流行歌曲啊,兩個人還都是盛唐邊塞派,這不禁讓人們想把他們分個高下。 講到同名歌曲,你會想到什么?歌壇天后王菲很多歌曲就是和別人同名的: 和鄧麗君《償還》;與周慧、光良的《約定》;與周杰倫的《分裂》;和楊丞琳的《冷戰(zhàn)》、《曖昧》;和蔡依林的《天空》;和田馥甄和蕭敬騰和林依晨的《你》…… 同名歌曲不是王菲一個人的專利,針尖對麥芒的還有林俊杰和周杰倫的《美人魚》,讓人難分高低。而即使不是一個量級的歌曲,比如:張國榮和蔡依林《我》不是一個量級的,但有些人反而更喜歡蔡依林的《我》,也許唱出了自己的心聲吧,所以,誰更勝一籌,本身就是一個難下判斷的問題。 那么,王翰和王之渙,到底誰寫的《涼州詞》更好呢? 敬請欣賞兩人的《涼州詞》(注意,他們的《涼州詞》都是兩首,我們這里判斷的是他們的名篇的那一首): 王之渙的《涼州詞》,視野從黃河延綿而上,又見孤城高山,聞得《折楊柳》之歌,怨而言其'何須怨','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可見邊塞氣候惡劣,風格悲且壯; 王翰的《涼州詞》,第一句寫葡萄美酒夜光杯,是以喜景襯哀情,'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詩人仿佛在大笑中解釋自己喝酒的原因,然而一時間,是悲哀還是曠達,我們也難以分辨了,風格大喜大悲,然而毫無哀怨之氣。 相信大家也很難抉擇。 因為,這兩首詩可以說真的是同一個量級的,比如,明代王世懋在《藝圃擷余》中評論兩詩'必欲壓卷,還當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渙'黃河遠上'二詩求之',認為兩首都是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他沒有評價誰更好,可見很難抉擇。 兩首詩不一定非要爭個高低。不過,王之渙的名聲是比王翰要更大的,而且,王之渙的《涼州詞》還有非常有趣的小故事,還被人寫進了小說里面: 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了《涼州詞》的故事: 開元年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齊名,三人共到旗亭飲酒。旗亭有十幾個伶人在宴會。王之渙、王昌齡和高適三人便想通過伶人的歌唱自己曲詞的數(shù)量來一較高下。 王昌齡的詩被唱了兩次,高適被唱了一次,這時候,王之渙的詩還沒有被唱到。 但是,王之渙可不是吃素的。他對自己非常有自信,指著最美的那個伶人說,如果這個美女唱的不是我的詩,那我就不再跟你們爭個高下啦! 那個最美的人唱的果然是王之渙的。 這便是文學史上著名的'旗亭畫壁'的故事。 你要問我最好的那首詩是哪首,事實上沒有客觀答案。但我本人是更喜歡王之渙的《涼州詞》,因為這背后有個更有趣的故事。有時候,并不是文采好的作品就能流傳千古,它還涉及到接受史等等的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