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對四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是“學習寫內容真實具體、條理比較清楚的簡單記敘文。”而條理比較清楚對學生來說,就要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事物,描寫事物?!杜郎交⒌哪_》一文,作者對爬山虎腳的觀察細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體現(xiàn)圍繞一個意思選好內容,按一定的順序具體地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結合組文讀寫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我把這方面擬定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背誦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閱讀方法讀懂課文。 3.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留心和細致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爬山虎的日記 3.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過渡語:葡萄是一種需要搭架才能向上生長的植物,今天我們也要來學習一篇關于植物的文章,爬山虎的腳(板書課題)爬山虎他不用搭架,自己有腳,他可以自己向上爬,想知道它是怎樣爬的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葉圣陶爺爺寫的這篇文章,爬山虎的腳,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二、感悟課文。 1.爬山虎的腳是怎樣的?它是怎樣爬的?請同學們打開書25頁,大聲讀課文,要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難讀的詞語和帶拼音的詞語圈一圈,多讀幾遍。(指讀、分男女生讀) 2.看來這些詞語同學們都掌握了,把他們送回到課文中,你還能認識他們嗎?(指名分段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課文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葉子和腳。) 3.哪些自然段寫了葉子?(第二自然段)哪些自然段寫了腳?(第3、4、5自然段) 過渡語:課文題目是爬山虎的腳,這節(jié)課我們就重點學習課文345自然段。 4.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三自然段,默讀課文,看能不能解決課前的疑問,爬山虎的腳到底是什么樣兒的?(用橫線劃下來) 匯報: (出示句子)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經(jīng)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①從這段話里,你知道了什么?(位置,形狀顏色。) ②把細絲比作蝸牛的觸角,用了什么方法? ③通過課文的介紹,你能把爬山虎的腳畫出來嗎?(請一名同學到黑板作畫,然后介紹各部分) ④課文的描寫真實,我們有一種霧在眼前的感覺,讓我們很形象的畫出了爬山虎的腳,此時你想對葉圣陶說些什么?(觀察仔細,運用比喻句很貼切……) ⑤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讓我們敬佩,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悟,再讀一讀這句話。 5.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向上爬的呢?請同學們默讀第四自然段,用橫線畫出相關句子,并圈出表示爬山虎動作的詞。 出示句子: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八柱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他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的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匯報: ①表示動作的詞:觸、扒、拉、緊貼。 ②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③哪個動作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巴說明爬時很用力。) ④作者用這一系列表示動作的詞,細致入微地描寫了爬山虎爬的過程,下面你能借助這幾個動詞,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一過程嗎? ⑤此時作者又把爬山虎的腳比作什么?(蛟龍的爪子) ⑥請同學們拿起書,再完整讀讀第四自然段,再次體會爬山虎爬的過程。 6.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①這一段寫了爬山虎腳的變化,是從哪兩方面來寫的呢?(沒觸著墻和觸著墻) ②分別講解沒觸著墻和觸著墻時的變化。 ③讀到這兒,我真佩服這小小的爬山虎啊,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齊讀第五自然段。 7.你從作者觀察爬山虎的過程中受到什么啟發(fā)呢?怎樣才能寫出這么好的文章來?(仔細觀察,按一定順序、連續(xù)觀察、抓特點、運用修辭方法等) 三、總結全文 今后我們也要做個有心人,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并且把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用到我們的寫作中去,相信我們也一定能寫出和葉圣陶爺爺一樣幫的文章。 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板書設計: 位置,形狀、顏色 6.爬山虎的腳 爬: 觸、巴、拉、緊貼 變化:萎了、牢固 寫作方法: 仔細觀察 按一定順序 連續(xù)觀察 抓住特點 修辭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