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見南子”的故事。 政治勝于道德,技術(shù)高于教化。 一) 子見南子,兩人會見的情形,《論語》一句帶過: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 《史記》里,司馬遷是這樣寫的: “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huán)佩玉聲璆然?!?/span> 兩人說了、干了啥沒人知道,反正聽到帷帳里傳出一陣清脆的玉佩撞擊聲。 這的確太朦朧了!后來,東漢王充《論衡》干脆直接說: “子路不說,謂孔子淫亂也?!?/span> 咳咳,“子見南子”,逐漸成了孔老師的人生丑聞,品行污點。 宋初,那個雪夜,那個房間,趙匡胤趙光義兩兄弟,外邊人只看到蠟燭的影子和聽到斧頭的聲音。 “環(huán)佩玉聲”與“燭影斧聲”,似乎成了中國歷史兩個最神秘的聲音。 不過,千百年來,把這段看作孔子的緋聞,看作是香艷故事,是不對的。 讀《論語》不結(jié)合歷史,就是瞎讀;《論語里》的風流艷事并不存在。 二) 孔老師是什么人,我們都很清楚。南子老師呢? 不得了,《左傳》里有一句很黃很暴力的歌謠,據(jù)說是形容南老師的: “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br> 既然滿足了你們荒淫的母豬,為何不歸還我們強壯的公豬? 南老師是衛(wèi)國艷后,出了名的“美而淫”,風流絕色,八爪章魚狐貍精,但這僅僅是她的一面。 她還是衛(wèi)國的當權(quán)派,是春秋時代的女強人政治家,當時衛(wèi)國大小政事沒有她點頭,辦不了。 孔子帶著一幫門徒,第一次來到衛(wèi)國,初來乍到,牛逼哄哄。 看到衛(wèi)國人煙稠密、經(jīng)濟繁榮,他高興壞了,立刻與冉求暢談發(fā)展方案,準備大干一場。 “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唬骸雀灰樱趾渭友??’曰:‘教之。’” ——《論語·子路》 這就是孔門“治國三法寶”:庶之,富之,教之。 嗯,人口要多生,經(jīng)濟要發(fā)展,群眾要教育。 不過,由于他一貫標榜所謂“正名”,對南子“妻不妻”僭越,相當不爽,對南子的示好不理不睬,甚至對著干。 三) 其實,南子一開始挺看好儒家政治學派的聲勢,有心招攬。 孔子剛到衛(wèi)國,南子心腹彌子通過子路傳話: “彌子謂子路曰:‘孔子主我,衛(wèi)卿可得也?!勇芬愿妗?鬃釉唬骸忻?span>’?!?/span> ——《孟子·萬章章句上》 孔老師如果肯加盟我們南子黨,當個大官不成問題。 子路興沖沖轉(zhuǎn)告,孔老師鼻孔朝天,哎呀,沒興趣,沒激情。 不久,南子另一個心腹王孫賈,當面問孔子,赤裸裸暗示: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寧媚于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于天,無所禱也。’” ——《論語·八佾》 奧,古時祭祀設(shè)神主或尊者居坐之處,位置尊貴,沒有實權(quán),暗指衛(wèi)靈公; 灶,廚房里的灶君,位置雖然不好,但油水多、權(quán)力實,比喻南子老師。 老孔啊,你與其去巴結(jié)沒啥實權(quán)的衛(wèi)靈公,不如入伙我們大權(quán)在握的南子黨啦。 孔老師一臉正氣,一身清高,冷冰冰拒絕。 他不但不鳥南子的示好,反過來跑去贊美衛(wèi)國革命前輩公叔文子。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 ——《論語·憲問》 嗯,公叔文子有個兒子,名叫公叔戌,恰好是南子的政敵死對頭。 四) 孔老師無視現(xiàn)實力量,錯判政治形勢,被打了個鼻青臉腫。 在南子運作下,衛(wèi)靈公對孔老師產(chǎn)生了懷疑,派公孫余假監(jiān)視他的舉動。 ”居頃之,或譖孔子于衛(wèi)靈公。靈公使公孫余假一出一入??鬃涌肢@罪焉,居十月,去衛(wèi)?!?/span> ——《史記·孔子世家》 孔老師灰頭土臉,呆了10個月后,前497年冬天,離開衛(wèi)國。 不料,當他還走半路上狂奔時,衛(wèi)國政治斗爭爆發(fā)新篇章—— 公叔戌挑戰(zhàn)南子失敗,被逐出衛(wèi)都,黨羽紛紛遭到清洗。 由于孔老師此前與公叔一家曖昧關(guān)系,在衛(wèi)國邊境匡地,他突然被拘禁,理由很搞笑: “陽虎嘗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鬃訝铑愱柣?,拘焉五日,顏淵后,子曰:‘吾以汝為死矣。’” ——《史記·孔子世家》 居然說孔老師和曾經(jīng)禍害過匡地的陽虎長得像,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喊打喊殺,顏淵以為孔老師性命不保。 關(guān)鍵時刻,孔老師認清了形勢,改變了態(tài)度,愿意臣服。 “孔子使從者為寧武子臣于衛(wèi),然后得去?!?/span> ——《史記·孔子世家》 當他離開匡地后,在蒲邑又遇到另一帶頭大哥公叔戌。公叔戌知道他準備重回衛(wèi)國,極為不滿。 “過蒲,會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車五乘從孔子。其為人長賢,有勇力,謂曰:‘吾昔從夫子遇難于匡,今又遇難于此,命也已。吾與夫子再罹難,寧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懼,謂孔子曰:‘茍毋適衛(wèi),吾出子?!c之盟,出孔子東門??鬃铀爝m衛(wèi)。子貢曰:‘盟可負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聽。’” ——《史記·孔子世家》 雙方大打出手,西瓜刀互砍,最后達成談判: 孔老師簽字同意不返回衛(wèi)國,公叔戌則予以放行。 生死攸關(guān),道德圣人也得耍心機啦。 孔子表面答應(yīng),“與之盟”,一旦脫離危險,立刻反悔,子貢看不過眼了:“能說謊騙人?” 孔老師理直氣壯:“暴力強迫簽訂的合同是無效滴?!?/p> 五) 是的,第二次來到衛(wèi)國,“子見南子”,歷史大戲隆重上演。 南子派人通知孔老師: “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愿見?!?/span> ——《史記·孔子世家》 外國來的客人,按正常禮節(jié),應(yīng)該來拜見衛(wèi)國第一夫人。嗯,我恰好想見見你。 當初牛逼哄哄而又大名鼎鼎的孔老師,終于乖乖跑過來拜見。 這是南子宣示政治斗爭勝利的信號,也是拉攏孔門政治學派應(yīng)對國內(nèi)外反對派的需要。 孔子這時已經(jīng)很清楚知道:誰才是衛(wèi)國真正的老大! 咳咳,孔老師總覺得,自己的“德治”理論才是發(fā)展中國的唯一真理,但偏偏找不到施展的地方。 “子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span> ——《論語·子路》 這自信,爆棚了,給我三年時間,還你一個新世界。 這次,他向現(xiàn)實力量低頭,承認南子的政治地位,前往會見、磋商、談判。 六) 這就是“子見南子”背后的歷史,真沒那么多曖昧和香艷。 如果說這真是孔老師的“人生丑聞”,《論語》和《史記》是不會記載的。 《論語》是極端“尊孔”的作品,弟子們懷著對老師無限熱愛,千挑萬修改而成,此事真有桃色因素,肯定不會入編。 同樣,《史記》也是一部致敬孔子的作品,司馬遷敬仰孔老師,發(fā)出著名感概: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 很難想象,在他的筆下,孔子會是私通淫婦而被學生批評、無奈賭咒發(fā)誓的一個不堪的人。 更重要的是,孔老師在世和死后,他的眾多政敵和多學術(shù)競爭對手,沒有一個拿此事說事! 孔老師活著,被諷刺、被挖苦不絕于耳,什么“喪家狗”,什么“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要多難聽就多難聽。 他死后,儒、墨、法、道,彼此斗爭。墨、道、法抹黑、攻擊孔子,無所不用其極,但從來沒有人說過“子見南子”這個“丑聞”。 只能說,此事當時肯定是一件公認正常的事,沒有任何可以發(fā)揮的地方。 還有,孔老師56歲,南老師40多,兩人同姓同宗,都是子姓,更不可能鬧出什么不倫緋聞。 七) 但是,子路不說,子路為何不高興? 請注意,子路不悅,不是在“子見南子”之前,而是在“子見南子”之后。 也就是說,子路并不反對孔老師會見南子,而是在老師與南子會見后才生氣的。 這說明,肯定是孔老師與南老師交談的內(nèi)容,激起了子路的不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