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石卯古城是夏啟之都城 文|黃飲冰 對于石卯古城,目前有一種說法是黃帝城。這種說法的依據就是石卯古城所在的陜西被認為是黃帝族群的發(fā)祥地。很顯然,我不認為陜西是黃帝族群的發(fā)祥地。我說我個人的論斷當然不具備說服力。說石卯古城是黃帝城,最大的問題是時間不對應。石卯古城的考古斷代是距今4300年到4000年。這個時間很顯然與黃帝的時代已經很遠了!已經是堯舜禹時代和夏代早期了!目前大多數(shù)人相信夏代大約從公元前2070年開始。把夏代確定在從公元前2070年開始,是以大禹為夏代開始的標志。如果石卯古城是黃帝城,這么晚的黃帝著實難以讓人相信和接受。 石卯出土的人頭石雕 石卯出土的人頭玉雕 根據這個人頭石雕,也讓一些專家把石卯古城劃出了華夏文明系列,認為石卯古城的文明不是華夏文明,因為從玉雕人頭和石雕人頭看,與傳統(tǒng)認識上的華夏人不同。我認為大可不必。說他們不是華夏人,無非是人頭石雕的深眼窩,但是石雕的鼻子卻是地道的華夏蒜頭鼻吧(也叫虎鼻)?因為石雕是一種藝術,本身就有夸大的手法在里面。石卯的石雕的深眼窩與三星堆的突眼可以看做是藝術的夸張。 石卯古城石雕人頭還有以下造型: 石卯古城存在玉雕和石雕人頭,這正是夏文明的特征。什么是夏呢?大家應該記得我對夏的解釋:夏者,頭也。夏的古音是sa,就是人頭的意思。古夏人的圖騰就是西安半坡出土的距今6800年到6500年的“人面魚紋圖”。我一直解釋說“人面魚紋圖”就是圖文“夏”,也就是夏圖騰。所以石卯古城出土的石雕或玉雕人頭,就是“夏”的證據,因為這些人頭就是“夏的像”。“人面魚紋圖”是用圖表現(xiàn)夏,玉雕和石雕人頭是用頭像表示夏圖騰。 簡單說,石雕人頭和玉雕人頭就是石卯古城是古夏人所建的標志。從文字的角度講,玉雕人頭和石雕人頭就是象形文字“夏”。實際上,我在談石家河的玉人頭像的時候,就已經說過石家河的玉人頭像就是“夏”。 古夏人還有一個不變的習俗,就是“人頭祭祀”。這個習俗在石卯古城有血淋淋的表現(xiàn)。在石卯古城的城門內外發(fā)現(xiàn)了兩個祭祀,祭祀坑內各有24 顆成年人頭骨,這就是古夏人“人頭祭祀”的具體表現(xiàn),當年祭祀場面是多么的慘烈。當然,古夏人的人頭來自“獵頭”,就是取敵人之頭用于祭祀。所以石卯古城的夏文明特征是特別鮮明的。 大禹所在的夏后氏是古夏人的一支,其血統(tǒng)體系是“女媧伏羲—神農—夏后氏”,大禹的夏后氏的血緣底子是西部的古夏人。東北的黃人在距今5600年到5300年離開東北進入河北,經河北進入山東,又從山東進入河南,黃人之黃帝代神農氏為天子,天下諸氏族成為了黃帝的子民,夏后氏也同樣成為了黃帝的子民。我們現(xiàn)在的歷史體系是《史記》建立的,所以說大禹及其父親鯀是黃帝的子孫也是對的。但是也不要忘記《史記》所說的“黃帝代神農為天子”,歷史的敘述從黃帝開始,但是并沒有否定黃帝以前是神農為天子統(tǒng)治天下的歷史。這同樣要結合我所說的上古氏族統(tǒng)治制度和認祖歸宗的宗族制度一起考慮才能理解。 夏后氏與神農氏的關系, 《列子.黃帝篇》說的很清楚:【庖犧氏、女媧氏、神農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狀,而有大圣之德?!俊吧呱砣嗣妫J谆⒈恰边@就是從女媧伏羲到夏后氏,古夏人的圖騰特色。古夏人的圖騰,“人面(從平面說是人面,從立體說也就是人頭)”是不變的中心(從“人面魚紋圖”開始就保持“人面”),后來逐漸加上“蛇身”、“虎鼻”、“牛首”。我總在強調,上古中國人的圖騰不是一成不變的。 在對石卯古城的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有房址、灰坑以及土坑墓、石槨墓、甕棺葬等,出土陶、玉、石器等數(shù)百件,尤以磨制玉器十分精細,頗具特色,其原料主要為墨玉和玉髓,器類有刀、鐮、斧、鉞、鏟、璇璣、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這些發(fā)現(xiàn),沒有一處發(fā)現(xiàn)不是華夏文明屬性的。在石卯古城存在的距今4300年到4000年期間,石卯地區(qū)的環(huán)境是適宜于農耕的,所以居住在石卯的族群是農業(yè)族群而不是游牧族群。誰需要筑城而居呢?游牧族群沒有這個需要,只有農耕族群才需要筑城而居,因為土地和農業(yè)收成都需要保護。這里還可以設想一下,在大禹治理黃河前,由于積石山沒有被劈開黃河水不能下泄,在上古的河套地域可能形成了一個古湖,石卯古城就處在這個古湖之邊,這里風調雨順,適宜于農耕,大禹治理黃河后,河水下泄河套古湖消失,氣候變得干燥而不適宜于農耕。這也是可能的。得地理優(yōu)勢的石卯在存在期間應該是富足而強勢的。 從石卯古城的建制來看,2011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對石峁遺址開始了前期調查,發(fā)現(xiàn)遺址由皇城臺核心區(qū)、內城和外城三部分構成,總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2012年,經重新測量,確定石峁遺址面積在500萬平方米以上,故成為全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大史前古遺址。石卯古城在當時的整個中國范圍內,無疑是超大超強的,所以石卯古城的歷史地位不應該僅僅當做是中國北方地區(qū)的一個超大型中心聚落。與這個中心相匹配的人物,我認為是夏啟才是適當?shù)摹?/span> 為什么是夏啟呢? 我前面說開了,石卯古城是古夏人建立之城,夏啟是夏后氏之人,當然屬于古夏人。夏啟作為夏朝的實際建立者,無疑是該擁有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力量,否則就不可能廢棄大禹既定的接班人益、消滅敵對國家有扈氏。從目前考古看,與夏啟時期一致的強大古城,只有這個石卯古城。而且歷史上對于夏啟崛起于何地,沒有交代過。 有人以為大禹的統(tǒng)治區(qū)域就是夏啟的崛起地,這是錯誤的。夏啟如果處于大禹的統(tǒng)治區(qū)域,那么夏啟難以戰(zhàn)勝大禹的既定接班人益。歷史也交代過,在大禹確定益為接班人的同時,也給予了夏啟封地和人民,這樣夏啟就獲得了很大的力量去奪取繼承人的位置。大禹的統(tǒng)治區(qū)域在晉南和伊洛。夏啟自己的統(tǒng)治區(qū)域肯定在晉南和伊洛之外。 石卯古城與夏啟的關系在哪里呢?在于夏代標志性玉器—玉璋。 大禹盡管是黃帝的子孫,但是大禹一直就保持了古夏人的風俗習慣。這個風俗習慣就是“崇黑”,古語就是“崇青”。大禹的立國之器是“玄圭”,也就是說大禹不是崇拜黃色的。《竹書紀年》說“夏道將興,草木暢茂,青龍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保笥碇d的祥瑞是“青龍”;《竹書紀年》還記載說“南巡狩,濟江,中流有二黃龍負舟,舟人皆懼。禹笑曰:“吾受命于天,屈力以養(yǎng)人。生,性也;死,命也。奚憂龍哉。”龍于是曳尾而逝。”,黃龍欲對大禹不利,大禹不把黃龍放在眼里,黃龍自去。這些不是神話,而是大禹改旗易幟的象征。大禹的崇黑來自神農的崇黑。 玄圭是什么呢?玄圭就是黑圭。黑圭為大禹的權力象征,那么夏啟的權力象征就是另外一個夏玉——黑玉璋。為什么呢?因為大禹是用圭的一半——玉璋來封建次級權力的。 石卯古城玉璋 在石卯古城。發(fā)現(xiàn)的器物有陶、玉、石器等數(shù)百件,尤以磨制玉器十分精細,頗具特色,其原料主要為墨玉和玉髓,器類有刀、鐮、斧、鉞、鏟、璇璣、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所謂的“頗具特色”,就是石卯古城的玉器是“墨玉”。墨玉,玉中純漆黑如墨者。故“墨玉”就是黑玉。在黑崇拜上,夏啟與大禹是一脈相承的。 在石卯古城沒有發(fā)現(xiàn)“圭”,這一點很重要,這是夏啟與大禹關系的體現(xiàn),父以圭為尊,子是要避諱的,所以石卯古城作為夏啟之都,就沒有“圭”。在石卯古城出土的玉器中,“玉璋”獨具特色。石卯古城的玉璋比其他地方的玉璋的器型要大,最長可以達到50公分。而且發(fā)生了造型的變化,有龍形扉牙。石卯古城出土的玉璋是墨玉質地,也就是黑玉質地。這都是與夏啟的身份一致的。 對于顏色,我在《夏朝的標志性玉器:圭和璋》一文中如下論述過:華夏文化一直保持顏色崇拜。其他的顏色可能不會產生歧義,因為沒有變化,如赤、白、黃。但是遠古的青和玄很多人不好理解。玄色是天地盡頭之色,也就是黑色,黑里帶紅也稱玄色,后來這個玄色就變成了黑色;青,在不同的色域中所指的顏色分屬不同的顏色。青衣是黑色,青苔青山是綠色,青天是藍色。青是由黔演變過來的,所以青在本意上就是黔,黔比青更古老一些,黔就是黑色。黔是神農文化的遺跡,神農是崇黑的。說這些,就是為了進一步解釋玄圭與墨玉。 《古本竹書紀年》對于大禹繼位的記載是: 【三年喪畢,都于陽城?!?/span> 【頒夏時于邦國?!?/span> 也就是說,大禹之都在陽城。大禹繼位后,居住在冀。這里的冀,是晉南,因為古冀州包括晉南,而晉南是唐堯虞舜的中國——陶寺。大禹繼位也應該到陶寺。所以大禹成為天子前,領導的是自己的封國,成為天子后就要到天子之國——中國去。 《古本竹書紀年》對于夏啟繼位的記載是: 【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饗諸侯于鈞臺?!?/span> 【諸侯從帝歸于冀都。大饗諸侯于璇臺?!?/span> 夏啟繼位,在夏邑,并在均臺大宴諸侯。之后諸侯跟從夏啟回歸冀都。在璇臺大宴諸侯。所謂的夏邑和鈞臺,我認為就是石卯地區(qū)。鈞臺可能就是石卯之皇城臺。現(xiàn)在的夏邑,原本是叫做下邑,跟夏朝可能沒有關系。夏朝的都城,實際在以后也是移動的。所以夏朝之都城,是多個的。正如商朝的都城是多個的一樣。殷墟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盤庚遷殷)。 這里在介紹兩種觀點。有朋友指出:《淮南子.原道訓》:【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認為石卯古城是夏鯀所建,被大禹毀壞,與夏啟無關。我認為:石卯古城是廢棄而不是毀壞,夏啟回冀都后石卯被廢棄是理所當然。就是石卯古城被毀壞,這個毀壞的時間也在大禹未稱帝之前,不然天下人也不敢不服。而且毀壞也是可以重建的,大禹以毀城收天下人心,穩(wěn)定人心后再派夏啟去重建也未必不可能。所以這個記載并不妨礙石卯古城是夏啟之都城。 還有朋友指出,石卯古城有城門設計,認為有扈氏發(fā)明了城門。所以石卯古城是有扈氏。我認為:有扈氏之“扈”有“城郭”的意思,但沒有“城門”的意思,所以有扈氏發(fā)明了城門可能是一種附會。而且有扈氏是有明確的歷史定為的,與石卯古城沒有關系。 黃飲冰2018年4月7日星期六于孝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