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這兩個檢測項目,他們總是成對出現(xiàn)的,他們的檢測原理及其相似,只是因為試劑用量的多少而導致的一些檢測差別,在實際臨床應用上確會面臨很多問題,其實歸根結(jié)底是對他們的原理沒有搞清楚。 FIB(fibrinogen)纖維蛋白原含量 正常參考值:2-4g/L。纖維蛋白原即凝血因子1是凝血系統(tǒng)的核心蛋白質(zhì),也是凝血共同途徑下的重要底物,它的分子量是340kd,由肝細胞和巨核細胞合成,在人健血漿中占比濃度2~3%。FIB檢測就是通過體外添加足量的凝血酶,使纖維蛋白原完全轉(zhuǎn)化成纖維蛋白所形成凝固的時間,纖維蛋白原含量與凝固時間有一定相關性,通過凝固時間來確定纖維蛋白原含量。 臨床應用上面,FIB升高通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應激反應和妊娠晚期都會導致生理性升高,病理性的如急性感染,心梗,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以及其他疾病都會導致升高。 如果減少的話由于纖維蛋白原是從肝臟中合成的,說明有肝臟方面的病變,原發(fā)性纖溶和繼發(fā)性纖溶亢進也會導致,除此之外還有由于基因問題所導致的纖維蛋白原缺乏等。如果過低就會有出血風險,相應的過高就會有血栓風險。 TT(thrombintime)凝血酶時間 正常參考值:12-16秒,超過3秒有臨床意義。 TT的原理和FIB檢測非常相似,只是添加的凝血酶量是標準量,同時沒有肝素抑制劑。下圖是兩個項目檢測的區(qū)別。FIB是為了排除一切可能影響的因素希望能夠得到反映機體最真實的纖維蛋白原含量,而TT就是為了輔助檢測過程中有其他因素的干擾。 主要反應體內(nèi)凝血過程中是否存在哪些干擾物質(zhì),延長說明存在抗凝物質(zhì)的存在,這里面就包括我之前介紹的使用抗凝藥物導致包括肝素,類肝素,新型口服抗凝藥等,還有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DP增加也會導致TT延長,此外纖維蛋白原自身的數(shù)量或功能上的障礙都會導致。 而減少的說明存在高纖維蛋白血癥。主要意義是為了排除在臨床檢驗過程中因為一些因素的干擾而導致的誤診。 PT,APTT,TT和FIB是凝血篩查里最基本的常規(guī)四項。下一期會介紹纖溶系統(tǒng)的FDP和D-dimer這兩個項目。 |
|
來自: 開心100mm05xkw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