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非遺傳承丨陳曉丹:浦尾島上神秘的江永女書

 昵稱19788366 2019-05-14

【編者按】

遠方無窮,歷史無涯。唯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能穿透時間和空間的長河,在手口相傳間記錄人類文明的延續(xù)。于湖南而言,經典非物質文化遺產,俯拾皆是。拾起其中厚重的文化力量,就是從中傳承前人的智慧與傳統(tǒng)文化的血脈。

為更好地傳承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論道湖南”岳麓講壇欄目綜合整理非遺傳承文章,今日推出第一篇《浦尾島上神秘的江永女書》。

非遺傳承丨陳曉丹:浦尾島上神秘的江永女書

(女書繡)

2006年,江永女書習俗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江永女書流傳于江永縣上江圩一帶,是世界上唯一婦女專用文字。女書文字呈長菱形,筆畫纖細,民間叫它長腳蚊字或螞蟻字,所記錄語言是永明土話,用400多字符可以寫出千余字的韻文。女書采取家傳、親朋相教的方式世代相傳,與婦女婚嫁、節(jié)日廟會等民俗活動緊緊融合。

從郴州市到永州的江永縣,一天僅有一趟大巴,路程不過200公里,卻要走四個多小時,這大概就能看出江永有多么偏僻難行。

江永位于湘南山區(qū),地處都龐嶺與萌渚嶺之間,東部、東北部與江華和道縣相鄰,西北部、西部和南部與廣西灌陽、恭城和富川縣接壤,歷史上是楚國中原文化與百越少數(shù)民族文化交融的地方。江永縣瑤族人口有14萬多,占總人口的62.4%,勤勞智慧的瑤、漢同胞共同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江永女書就是他們獻給世界文明的一朵奇葩——世界上唯一以性別區(qū)分的婦女專用文字,雖然女書養(yǎng)在深山老林,也不妨礙人們跨越萬難前來一睹芳容。

江永女書作為湖南省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無可比擬的文明地位,這使得江永女書流傳的上江圩一帶蒙上了迷一樣的色彩。在江永縣旅游局兩位漂亮向導的帶領下,我們踏上了尋訪上江圩江永女書之旅。

非遺傳承丨陳曉丹:浦尾島上神秘的江永女書

(初見女書)

女書河護衛(wèi)的美麗女書島

汽車駛離縣城東南15公里后進入了上江圩,清澈寧靜的瀟水河出現(xiàn)在面前,而在瀟水河的中央,環(huán)抱著一座翠綠色的小島,島上楊柳依依,屋舍儼然。向導告訴我們,瀟水的這一段又叫“女書河”,而河中間的原名浦尾的小島又叫“女書島”。因為神秘的女書,一段瀟水和一座島嶼,又有了另外的名字。

從岸邊通向女書島的唯一途徑是浦尾吊橋,神秘的女書文化通過一座晃晃悠悠的吊橋與外界保持著距離。島上浦尾村是上江圩鎮(zhèn)的一個自然村,居住著近50戶人家。浦尾村位于瀟水河之尾,面積約6平方公里,遠看像一個倒掛的葫蘆,村民套用《詩經》的文字說:“浦尾浦尾,在河之尾。窈窕女書,君子好求。”原來,浦尾村是高銀仙、胡慈珠、唐寶珍三位女書傳人的故居地,是女書流傳的核心村落,較完整地保留了女書文化的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女書是浦尾村婦女智慧的結晶,并成為這個村子的驕傲。

非遺傳承丨陳曉丹:浦尾島上神秘的江永女書

(神秘女書園)

人死書焚,女書留下千古之謎

浦尾村村民世代務農、打漁,男人們外出干活,女人們在家紡紗、織布,個個都有刺繡、織錦的絕活。在封建社會的江永農村,婦女無權享受教育,只好在紡紗織布之余自發(fā)地學習女字,她們用女字傳遞彼此的友誼,吟唱女人的喜怒哀樂,歌頌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

在群山環(huán)繞、碧水長流的上江圩,女書代代流傳,宛如一盞盞明燈照亮了婦女們的心靈。不過由于缺乏文獻記載,且當?shù)嘏畷鴤魅擞小叭怂罆佟钡牧曀?,即她們臨終前會焚化生前創(chuàng)作或保存的女書作品,導致早期女書很少存世,迄今存留最早的女書不過是清末的作品。另外女書大多以紙、布書寫,極易毀壞,種種因素造成女書存世難,其真實起源變得更為撲朔迷離。

學術界對女書淵源眾說紛紜,一說女書比商代甲骨文早,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產物;二說女書是古代越人的文字,可能是與甲骨文同時存在;三說女書借用的非古漢字,其產生不會早于唐代;四說女書是再生漢字,只有數(shù)百年歷史;五說女書產生于唐宋或明清時期,是江永一帶的婦女依據(jù)漢字創(chuàng)造的女性秘密文字;六說女書也許是清乾隆時期禁用的寶慶府瑤族“捏造篆字”,后來流傳到江永。

女書究竟起源于何時,至今仍是千古之謎,等待人們揭開謎底。

非遺傳承丨陳曉丹:浦尾島上神秘的江永女書

(江永女書作品)

女書的發(fā)現(xiàn)一波三折

女書島上有個古香古色的“江永女書生態(tài)博物館”,館內女書品類繁多,早期的文獻有線裝書、扇面、紙頁三種形式,內容包括書信、禮儀文書、女歌、記事書、自傳和祈禱文。據(jù)說身世坎坷的女書傳人年老時會寫一篇自傳,向女伴訴說悲慘命運。這些婦女還用女書創(chuàng)造各種美觀實用的生活用品,如用女字編織、刺繡頭巾、手帕和花帶,如“一路平安”“萬事如意”等吉祥話語。

女書字形很特殊,略傾斜的長菱形字體,筆畫纖細,字體修長飄逸。女書記錄的是永明(江永)土話,這種土話屬漢語方言,也摻雜了一些瑤語。女書可完整記錄當?shù)赝猎?,甚至能寫出上千字可唱讀的七言韻文。

江永婦女慣用小木棍或小竹棍削尖而成的棍子筆,沾鍋底煙灰泡制的墨水寫女書,書寫材料是當?shù)刈援a的毛邊紙、桑皮紙等紙制品。為了方便學習使用,2001年江永縣本土女書研究者周碩沂編寫了《女書字典》,收錄女字1800多個,其中500余字是古老的女字,其他是1980年代后新創(chuàng)的。

提及女書的發(fā)現(xiàn)可謂一波三折。傳聞20世紀50年代,一位上江圩婦女到北京走親戚,因為不會說普通話也不會寫漢字,就把地址寫成女書向路人問路。所有人都看不懂,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她的字被懷疑為某種符號或者某種通敵的密碼,婦女被帶到公安部門接受調查,而這形如“螞蟻”“蚊子”似的符號讓公安部門如看天書,只好放人。他們把文字交給了中國語言研究所,女書因此引起語言學家的高度關注。

歷經30年曲折調研,1983年《中南民族學院學報》發(fā)表宮哲兵撰寫的《關于一種特殊文字的調查報告——湘南瑤山采風記》的論文,這是第一篇正式發(fā)表的研究女書的論文報告。女書自此成為學術界的熱點,這種以女字、女歌、女紅及其傳承的民俗習俗為內核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被認定為“人類迄今發(fā)現(xiàn)的唯一現(xiàn)存的性別文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2005年,女書入選英國吉尼斯世界記錄;2006年6月,女書習俗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遺傳承丨陳曉丹:浦尾島上神秘的江永女書

(浦尾島上的女書傳人)

浦尾村的女書傳人

浦尾村村民都姓胡。據(jù)胡氏家譜記載,胡氏于明代遷來浦尾,距今有700多年。過去女書的傳授沒有學校,沒有專職教師,也沒有固定教材,而是靠母傳女、姐傳妹,或親戚朋友相教,習慣上稱她們?yōu)樽匀粋魅?,她們在當?shù)乇环Q為“君子女”,近代著名的女書自然傳人就有高銀仙、義年華、胡慈珠、唐寶珍、陽煥宜。而浦尾村女書傳人最多,高銀仙、胡慈珠、唐寶珍等人就是當?shù)厝恕?/p>

在浦尾村我們找到了高銀仙故居。高銀仙1902年出生于上江圩鎮(zhèn)的高家村,21歲嫁給浦尾村胡新明,在浦尾生活了60多年。20世紀60年代,高銀仙與相鄰村子的六位女子結為“七姊妹”,高銀仙為大姐。七姊妹以女書傳情,感情深厚。

晚年的高銀仙因結交姊妹相繼去世,更傾情于女書,常與唐寶珍、義年華一起在浦尾村寫女書、唱女歌、做女紅,留下了數(shù)百篇達數(shù)萬字的作品,為現(xiàn)代搶救女書做出了巨大貢獻。

胡慈珠則出生于浦尾村,擅長唱女歌、寫女書,她寫的《女書之歌》被收入《江永縣解放十周年志》,成為載入史冊的第一篇女書作品。

這些女書自然傳人為女書的延續(xù)發(fā)展起到承前啟后的寶貴作用。

在女書島領略瀟水中央的自然風光和古老文化,離開時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上江圩這個大山里封閉的小鎮(zhèn),有什么法力能推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女性文字?而江永婦女,哪里來的智慧能獨步世界文字史?解不開的歷史之謎和現(xiàn)實中深厚的女書文化魅力,大概是吸引我們前往江永上江圩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