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三,何許人也?明朝京城名妓。 蘇三,原名周玉潔,明朝山西省大同府周家莊人。五歲父母雙亡,被拐賣到北京蘇淮妓院,遂改姓為蘇,起名蘇三,花名玉堂春。 蘇三,天生麗質(zhì),演繹出曠日持久的生死、恩怨、愛情戲。被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妙筆生花《玉堂春落難逢夫》披露出來。接著,許多劇種——特別是京劇編演了《蘇三起解》、《玉堂春》等戲,至今聞名全國。 蘇三與王景隆的戀愛經(jīng)過,省去少講。單說蘇三被馬販子沈洪買去回到洪洞。沈洪常年在外,妻子皮氏水性楊花,早與鄰居趙昂勾搭成奸,一聞聽沈洪又娶回來一個小老婆,勃然大怒,豈能讓他進宅。沈洪只好帶著蘇三住在西廳。蘇三要王景隆奮發(fā)上進,曾誓言不再從人,怎肯失節(jié)于沈洪,獨自關(guān)門睡了。第二天早晨,皮氏做了兩碗辣面,叫丫鬟送來,蘇三不肯起來吃,沈洪便將那兩碗辣面都吃了,不多時疼痛難忍,七竅出血死了。原來,皮氏起了歹心,與趙昂合謀,投下了砒霜。 惡人先告狀。皮氏拉著蘇三就去縣衙,狀告她毒害丈夫。縣官聽了她們的陳述,先是都收了監(jiān),皮氏早已暗示趙昂打點。經(jīng)過趙昂上下打點,縣官終于判定,沈洪是被蘇三毒害死的,并大刑伺候。蘇三哪里擱不住那酷刑,只好招認畫押,收監(jiān)入獄死牢。 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明代監(jiān)獄,也就是,蘇三當年坐牢的地方。據(jù)說,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現(xiàn)存的唯一一座明代監(jiān)獄,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監(jiān)獄。 只見那,明代監(jiān)獄共有兩道門,墻高獄深,堅實礅厚,分普通牢房、死囚牢房兩種。普通牢房,每間僅有4米,陰暗潮濕,終日不見陽光,過道上空,鐵絲密布,銅鈴高懸,稍一碰觸,鈴聲大作,真可謂,天羅地網(wǎng),難以插翅。 死囚牢房在后院,門頭額有虎頭牌,青面獠牙,猙獰恐怖,又稱'虎頭牢',內(nèi)有瓦房和窟洞房。死囚牢房墻厚達1.7米,內(nèi)填滿流沙,防止挖窟越獄,一旦有人挖窟流沙就會從上面自動流下來,堵住窟口,很有點科學道理,防范意識。蘇三就押在這死牢里,厚厚的墻,低矮的屋,昏暗的間,看來是難以出去。 誰知,峰回路轉(zhuǎn),王景隆回到南京以后,改邪歸正,刻苦讀書,竟然考中了第四名,委任到真定府為官,那真定府即現(xiàn)在的正定,離山西也不遠,巧的是,不久又被王爺點了山西巡按。馮夢龍就這樣一步一步描寫,為玉堂春落難逢夫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這就是大手筆,剛才還'山窮水盡疑無路',現(xiàn)在立刻就'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景隆到了山西先是巡視平陽府,即現(xiàn)在的臨汾,因洪洞就屬于平陽府。他到北京早已得知,蘇三賣到了洪洞。一看卷宗,才得知蘇三深陷人命案,打入死牢。于是,便微服私訪,調(diào)查了解,終于弄清了蘇三的冤情實案。 這才有了《女起解》這段折子戲。'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好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轉(zhuǎn),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說蘇三把命斷,來生變?nèi)R我當報還'。其實,這段唱詞,我小時候就聽過多少次,也會哼哼,因我們村就有一個劇團,拍過這場戲,記得叔伯二姐扮演的蘇三,一個遠門的二侄扮演的崇公道,至今照片還在。 '你說你公道,我說我公道,公道不公道,只有天知道。'崇公道的道白多少年過去,仍是朗朗上口,清清楚楚。 還有那戴枷卸枷,崇公道既講那原則性,又講那靈活性,并不是一成不變,死教條。剛從監(jiān)獄提取蘇三,戴枷是國法,出門到外,卸枷是人道。在洪洞大槐樹園里,我們見到了那'蘇三卸枷處',并沒有多在意,現(xiàn)在才理解了它的含義,幸虧,照了相,把大槐樹與蘇三有機的串聯(lián)起來。 蘇三有一段唱腔,'洪洞縣里沒好人',崇公道在這里解釋道,'出了縣城就由了咱了,我說能卸就能卸,洪洞縣里好人多著哩!'看似說者無意,其實,是雙關(guān)語,他不僅說的是那時,更說的是現(xiàn)在。語言的妙處就這么含蓄,一箭雙雕。 當然,蘇三起解到察院,案子昭雪,'洞房花燭夜',那是自然。因為,馮夢龍一開頭,題目就已點出《玉堂春落難逢夫》,這不多言。 但在洪洞還有一座關(guān)帝廟需要介紹。解州——關(guān)公老家的'關(guān)帝廟'我們都看了,這有啥看頭?其實,這里是蘇三的'還愿處'。據(jù)說,當年蘇三來到洪洞,曾在這里求得一簽,'王公子金榜題名,并與自己喜結(jié)連理',最后都如愿以償。所以,蘇三回鄉(xiāng)途中,特意前來關(guān)帝廟為關(guān)公加披錦袍,進奉貢品,推崇'靈鑒第一推關(guān)廟'之說。當然信不信由你。這里已成了正說蘇三,介紹蘇三的場所,與明代監(jiān)獄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旅游景點。 九口2019、5、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