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什么?真正有價值的青春絕不是渾渾噩噩的年輕時光,而是一段有故事、有思想、有意義、有血有肉的美麗歲月。任何年齡段都會有真正的青春,歷史也是,民族也是。 洪洞縣位于山西省南部,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被稱為“華人老家”,境內據(jù)說有250多處人文名勝及自然景觀。途徑洪洞,短短兩天時間,輝煌往夢,只能略窺一斑。 1洪洞中心廣場洪洞中心廣場是新建不久的市民休閑廣場,位于縣城中心地帶,由一大一小一東一西兩個圓形廣場構成,周邊是高樓林立的商業(yè)中心,以及相形見絀的幾處古建。 ↑紅色現(xiàn)代雕塑“魂”,矗立于東側廣場的圓中心,圓周上分布著四根文化柱。雕塑理念應該是表達“洪洞大槐樹乃生命之根,興旺發(fā)達之根”,但是當?shù)厝硕挤Q之為“高紅圓”,又高又紅又圓,據(jù)說也是當初建設廣場的洪洞縣領導的姓名諧音。 ↑歷史名人雕塑文化廣場位于西側,與洪洞縣有關的十幾位古今人物矗立在南北兩端。伏羲生活在七千多年前的上古時代,三皇之一,華夏人文始祖,中國最早有文獻記載的創(chuàng)世神,創(chuàng)八卦、創(chuàng)嫁娶、結網(wǎng)漁獵、用火烹食等,與女媧既是兄妹也是夫妻。洪洞縣的卦底村,相傳是伏羲畫八卦之地。 ↑女媧,母系氏族社會的一位最高部落首領,華夏人文始祖,中國神話中的創(chuàng)世神和始母神,與伏羲同為福佑社稷的正神。在洪洞縣侯村,有女媧陵寢、媧皇廟、補天石等遺址,女媧陵約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同黃帝陵一樣,也是中國古代皇帝祭奠的廟宇。 ↑造父,祖先被帝舜賜姓嬴,在周穆王時擔任駕車大夫,為助周穆王平徐偃王亂,馭八匹千里馬載周穆王,自西王母處返回,一日千里。因立此功,受封趙城(今洪洞),于是以趙為氏。 ↑南漢宸(1895-1967)洪洞縣人,曾長期在馮玉祥、楊虎城部從事秘密工作和統(tǒng)戰(zhàn)工作,建國后任中國人民銀行首任行長,文革時受迫害自殺離世。 ↑東門天主堂,坐落在中心廣場旁邊,是天主教洪洞教區(qū)的主教座堂。1932年梵蒂岡教廷分設洪洞監(jiān)牧區(qū),1950年升為正式的洪洞教區(qū),1958年全國共有兩個宗教的試點縣,洪洞是其中之一,主教座堂被拆毀,2002年按原樣花錢重建。山西是天主教大省,現(xiàn)存教堂約有200座。 ↑東門天主堂整體以青磚砌成,為哥特式風格建筑,雕飾精致的墻上鑲嵌著各種式樣的窗戶,圓形拱形,各呈其華。兩座尖塔直指蒼穹,尖塔之間是伸展雙臂的耶穌像。 2大槐樹景區(qū)洪洞大槐樹是全國唯一的以尋根、祭祖為主題的民間祭祖圣地,被譽為“根祖圣地”、“天下故鄉(xiāng),華人老家”。由于疫情期間所有節(jié)目停演、門票價格不變,所以只在大門口略做逗留,過門而不入。 ↑院墻旁門。 ↑景區(qū)大門。 3后坡底村的清涼寺在大槐樹景區(qū)門口查看百度地圖,發(fā)現(xiàn)距此不遠1.3公里處有座清涼寺,誤以為是創(chuàng)建于北魏時期的小清涼寺(現(xiàn)名萬圣寺),于是欣然步行前往,待到寺前才發(fā)現(xiàn)與網(wǎng)圖古建不符。 ↑此座清涼寺位于大槐樹鎮(zhèn)后坡底村,2018年時舉行的落成暨佛像開光大典,不過與萬圣寺(小清涼寺)也有淵源。據(jù)傳河西的佛出峽萬圣寺曾有一僧人要去五臺山朝拜,渡過汾河后看見離岸不遠處的高地上霞光萬道,紫氣氤氳,不由大贊“真乃一方寶地也”,于是駐足不前,長期在此居住,四方化緣,建成此寺。后因戰(zhàn)亂而毀。 ↑大雄寶殿。 ↑大殿正中供奉三寶佛,中間釋迦牟尼佛,左脅藥師佛,右脅阿彌陀佛。 ↑大殿兩側為十八羅漢。 ↑大殿壁畫。 ↑大雄寶殿的西側殿內,供奉地藏王與觀音。 ↑東院建有經(jīng)堂、五觀堂、書畫院等。 ↑西院中建有一座小小殿堂,供奉玉皇大帝與十二真君↓ 4關帝廟(恒富中大街)關羽的祠廟遍布神州大地,是中國最多的廟宇,民間熟語“縣縣有文廟,村村有武廟”,山西一省竟有28196個關帝廟。洪洞關帝廟,在網(wǎng)上介紹的只有一個,其實在恒富中大街的彎里村附近還有一座,與上文的清涼寺相距不遠。 ↑一座關帝殿堂,就是一方風土人情與民俗展示;一尊關帝塑像,就是萬千民眾的道德偶像和人格鼓舞;一句關帝保佑,就是百姓祈福平安的心理暗示和精神寄托。 ↑左手美髯,右手關刀,威風凜凜,虎視前方。 ↑印亭,位于關公立像的左側。內置關公的“漢壽亭侯”之印,據(jù)傳可以鎮(zhèn)宅避邪,護佑平安,招財進寶,財源廣進。 ↑刀亭與印亭相對,內置關公所用的青龍偃月刀,刀長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又名冷艷鋸,刀身鑄有蟠龍吞月的圖案。 ↑大殿門廊壁畫。 ↑門廊的一幅壁畫往往由多個故事組成。此幅畫中包括了“關公戰(zhàn)龐德”、“水淹七軍”、“關羽擒將圖”三個內容。 ↑殿中高坐關公。關帝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羽的仁義智勇直到現(xiàn)在仍有存在意義,仁就是愛心,義就是信譽,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難。 ↑周倉,原本是《三國演義》中的虛構,黑面虬髯大漢,參加過黃巾軍,后來占山為王。在關羽千里走單騎時,相遇追隨。在得知關羽被害后,殉節(jié)自刎而死。關帝廟中,關羽像的兩側一般都會供奉周倉、關平的神像,做為關公護侍。 ↑大殿內的精美壁畫,再現(xiàn)關公一生的諸多經(jīng)典傳奇。壁畫大多取材于明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故事,隨選四圖,簡單一覽↓ ↑斬秦琪。公元200年,秦琪是曹操手下夏侯惇的部將,負責駐守黃河渡口,不識時務,不知敬畏,不想放行沒有通行證的關羽渡過黃河去找劉備,但是力有不逮,被關羽一刀斬首,完整了千里走單騎的不世神話。 ↑華容道。公元208年赤壁之戰(zhàn),曹操從華容道倉惶潰逃,而諸葛亮早已派關羽在此埋伏。曹操人困馬乏,只剩三百多殘兵敗將,無力再戰(zhàn)。關羽念在曹操曾經(jīng)厚待自己的情份上,不顧立下的活捉曹操的軍令狀,放過了曹操。 ↑單刀赴會。公元215年,東吳魯肅為了索回被蜀國久借不還的荊州,邀請守將關羽前來赴宴,事先暗伏刀斧手,約定擲杯為號,欲殺關羽強奪荊州。關羽明知是計,但是英雄虎膽,仍然只身孤舟,單刀渡江赴會。宴中魯肅索問荊州,還未發(fā)作,卻被關羽抓準時機,搶先提刀挾持,走到江邊船上才放人。飛舟遠飏,全身而退。 ↑刮骨療毒。公元219年,關羽在樊城之戰(zhàn)中被毒箭射中右臂,為了避免截肢,華佗切開關羽手臂清創(chuàng),最后用刀刮干凈骨上毒液。手術過程中關羽拒絕使用麻醉藥,正常與友人下棋聊天,面不改色,從容不迫。不過按照史書記載,此時華佗已去世11年,刮骨療毒者應是另有高人。 ↑關公廟宇遍天下,萬古祠堂照九州。 5蘇三監(jiān)獄蘇三監(jiān)獄是一座縣衙監(jiān)獄,始建于1369年,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和唯一現(xiàn)存的明代形制完整監(jiān)獄。蘇三監(jiān)獄因明正德年間北京名妓蘇三蒙冤落難囚禁于此、以及戲劇《玉堂春》的流傳而聞名遐邇。 ↑蘇三監(jiān)獄地處縣城鬧市,正對面是一路之隔的商業(yè)中心蓮花城。 ↑蘇三監(jiān)獄位于洪洞縣的舊縣衙西南隅,元明清三朝都各有修葺擴建。主要由普通牢房、死囚牢房、蘇三蠟像館、刑具展示室等組成。 ↑蘇三,原名周玉姐,藝名玉堂春,明代河北曲周人,大同府尹周彥亨的千金,五歲時父母雙亡,流落街頭賣唱為生。先被拐賣到北京的一家妓院,后被老鴇賣給洪洞縣的馬販子,又被誣告謀殺打入死牢,但最終冤案昭雪。這段恩怨傳奇和愛情故事被明代馮夢龍寫成小說收入《警世通言》,京劇和許多地方戲曲又加以改編,廣為演出。 ↑普通牢房,共十二間,左右對稱,單個囚室面積四平方米。甬道狹窄,窗戶低矮,室內終年不見陽光。屋檐遍布天網(wǎng),戒備森嚴。 ↑明代刑具的展板與展物↓ ↑獄神廟,犯人進出監(jiān)獄都要朝拜獄神。古代有不少獄神,這里供奉的是應該是皋陶。皋陶,虞舜時的刑獄官,傳說生于洪洞縣皋陶村,“皋陶造獄,劃地為牢”,中國監(jiān)獄的創(chuàng)始人,司法鼻祖。 ↑獄神身穿紅袍,面色發(fā)青,嘴巴凸出。據(jù)傳皋陶的母親是東夷部落首領少昊氏的女兒,因吞吃玄鳥卵而生下皋陶。皋陶的臉為青綠色,嘴像鳥喙,表情嚴肅冷峻,森然可畏,又稱青面圣者。 ↑死囚洞,位于獄神廟外側,已用磚塊封砌。古代牢房有“豎著走進來,橫著拖出去”的規(guī)矩,犯人在獄中死亡,按例不能從獄門出去,因病因刑而死的犯人尸體就從小洞拖出獄墻之外。 ↑禁房,是禁卒的住處。古代在監(jiān)獄中看守罪犯的人,被稱為禁子、禁卒、獄卒。 ↑虎頭牢。又稱為狴犴牢,是關押死刑罪犯的牢獄。雙墻雙門,夾道低矮,犯人進出都要低頭彎腰,以示刑律威嚴。狴犴是傳說中的神獸,龍之第七子,形似虎,有威力,平生好訟。獄門、官衙大堂、肅靜回避牌等處,都會繪有虎頭形的裝飾圖像。 ↑丈八墻?;㈩^牢的南圍墻,高一丈八,厚五尺一,墻體內部灌滿流沙,以防犯人打洞外逃。 ↑虎頭牢的東牢房。 ↑蘇三井,是蘇三當年在此打水洗衣的地方。井口石圍都被犯人拉繩打水磨出了深深的溝痕,可見歷代關押的死囚數(shù)量不少。 ↑蘇三囚牢,在小院北端。內有東西兩個囚室,蘇三關在西牢。墻厚三尺三,雙層窗欞,固如金湯。 ↑西牢。 ↑蘇三蠟像館。許多蠟像早已變形,落滿塵埃,蘇三的傳奇人生只能看個大概。官宦子弟王景隆在北京蘇淮妓院巧遇同鄉(xiāng)蘇三,結下山盟海誓。公子錢花光后被老鴇趕走,蘇三也被轉賣給馬販子沈洪為妾,來到洪洞。不料沈洪老婆與鄰居私通,兩人合謀毒死沈洪,嫁禍給蘇三,并向知縣行賄。 ↑知縣貪贓枉法,對蘇三嚴刑逼供。蘇三屈打成招,被判死刑,關在死牢之中,等候處決。 ↑王景隆被趕出后發(fā)奮讀書,考中進士,出任山西巡按,找尋蘇三以踐前約。得知蘇三已犯死罪,便密訪洪洞縣,探知蘇三冤情后,即令火速押解蘇三案的全部人員到太原。 ↑王景隆為避嫌疑,遂托劉推官代為審理。經(jīng)過公正判決,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貪官知縣被撤職查辦,蘇三和王景隆終成眷屬。后因王家得罪權臣太監(jiān),王景隆官職被革,與蘇三回到老家成為平民。幾年后朝廷更替,新主開科,公子梅開二度,又做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 6洪洞關帝廟(蘇三還愿處)洪洞關帝廟(蘇三還愿處)位于城中心的關帝街,因蘇三曾在此許愿、還愿而得名??h志記載,關帝廟重建于1306年的元代,明代創(chuàng)建關帝樓,清代增建戲樓,后又擴建修葺,始成如今建筑規(guī)模。 ↑關帝樓西側的匾額“浩然正氣”。關帝樓,又名春秋樓、三真閣,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清代多次重修,高約22.7米,重檐十字歇山頂樓閣式建筑?;侨笆竭^街通道,上面三層為木構建筑,頂層有一木雕關公坐像,通高1.5米。 ↑關帝廟坐北朝南,沿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為春秋樓、戲臺、露臺、獻殿、正殿,兩側為鐘樓鼓樓和東西廊房。 ↑↓古戲臺,兩側為鐘樓和鼓樓。 ↑廊房中的《正說蘇三》展廳,陳設的展覽為后人從不同的層面了解蘇三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獻殿是進獻供品的地方,獻殿后方的正殿供奉的是關圣帝君。據(jù)說當年蘇三曾在這里求得一簽,最終如愿以償,被后人傳為佳話?,F(xiàn)存獻殿為明代遺構,正殿保留元代遺構,其余為清代建筑。 三教盡皈依,仰聰明正直,心似日懸天上朗;九流享隆祀,祝英靈昭格,神如水在地中行。 ↑關羽 (162-220)字云長,山西運城人,三國時期的蜀漢名將,身后倍受民間推崇,歷代共有16位皇帝23次御旨加封,成為中國史上唯一“由將而侯、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圣、由圣而神”的人。悠悠歲月長河,大浪淘盡無數(shù)英雄,關羽在死后的一千多年里,步步走向神壇,成為中國民間信奉最廣泛的神。 ↑關平,關羽的長子。關羽率軍攻打樊城時,東吳呂蒙襲取荊州,關羽被迫從前線戰(zhàn)場撤退。關羽的大本營江陵也被東吳攻占,軍中將士的全家老小都被控制,從而引發(fā)關羽軍隊大潰散。關平隨父撤退到麥城時中了吳軍埋伏一同被擒,最后一起死于臨沮縣。 ↑周倉。 這是古代一個不斷洶涌澎湃的潮流,高居廟堂的帝王將相,終生勞作的庶民百姓,舞文弄墨的文人學子,揮槍弄劍的草莽義士,勾欄瓦肆的說書藝人,梨園演場的戲子優(yōu)伶,碌碌世間的各行各業(yè),遠避紅塵的僧尼道姑,幾乎都匯入了美化、圣化和神化關公的潮流。 ↑大士庵。 7莊園村莊園村是洪洞縣大槐樹鎮(zhèn)的一個下轄村,位于汾河支流洪安澗河的南岸,北與縣城隔河相望。 ↑洪安澗河↓ ↑莊園橋。 ↑莊園村的圣母無玷圣心小修女會↓。修女們大多在教會辦的一家眼科醫(yī)院和兩家眼科診所工作。 ↑莊園天主堂,是一座村級天主堂,位于大槐樹鎮(zhèn)澗橋村的東北、莊園村的西南,又稱露德圣母堂。1916年,由荷蘭籍法神甫主持修建。每年耶酥復活、圣神降臨、圣母升天、耶酥圣誕四大占禮期間,洪洞、臨汾等地的天主教徒都會前來。 ↑韓廷弼主教半身塑像,立于教堂門前。韓廷弼(1908-1991),洪洞教區(qū)第一任正權主教。 莊園村是一個非常寂靜的村落,可能是因為傍晚的原因,河邊與村中極少有人走動,正好可以安安靜靜地欣賞日落余暉。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山西 晉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