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冉 1675年,位于倫敦郊外的皇家格林尼治天文臺建成,建筑頂部的小紅球每天中午 12點58分準時升起 每年進入3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美國人就會把時鐘調快1小時,進入夏令時。數(shù)千萬人開始慌亂又困倦的新一周,他們哈欠連天,抱怨少睡了1小時,總統(tǒng)特朗普更是公開表示,他支持永久實施夏令時,不要再變更了。美國實行夏令時始于1918年,目的很簡單,鼓勵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一戰(zhàn)的特殊時期為國家節(jié)約寶貴的能源。 夏令時的發(fā)明者是住在英國倫敦佩茨伍德的建筑學家威利特,他曾編撰了一本小冊子,分送給國會議員、工商團體和政府行政部門,冊子上寫道“一年中有半年時間,每天,當我們還在熟睡,窗外早已是艷陽高照,而工作完畢回家時,卻又是日落西山了”。他認為這種作息很不合理又浪費電,建議在每年4月的第四個星期天,將時鐘撥快20分鐘,在每年9月的第四個星期天,再將鐘表撥慢20分鐘,以達到“增進健康和幸福生活的目的”。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幾乎每個家庭都可以節(jié)省一筆電費,就全國來看,節(jié)省的電費可以達到每小時250萬英鎊。 這方案一經(jīng)提出就遭到很多人反對,但威利特堅持不懈宣傳它的好處,并在1909年起草了夏令時法案,不過一直沒有通過。1916年4月,作為一種戰(zhàn)時經(jīng)濟的特殊政策,英國終于開始推行夏令時,之后的一星期,很多國家紛紛效仿。遺憾的是威利特沒有等到這一天,他去世于一年前。 俄羅斯從2011年3月27日起,廢除了1981年引入的冬夏令時轉換,不再折騰鐘表上的指針,永久使用夏令時。不過近期又有議員提交法律草案,建議恢復冬夏令時的轉換,理由同樣是希望居民多利用自然光照時間,健康生活,并節(jié)約能源,不過很多醫(yī)學研究者也對這樣頻繁轉換生物鐘是否真的健康提出質疑。 中國也在1986年推行過夏令時,規(guī)定每年從4月中旬的第一個星期日的凌晨2點,將時鐘撥快1小時,而9月中旬第一個星期日的凌晨2點,再將時鐘撥慢1小時,進入冬令時。這一規(guī)定在1992年被廢除。 這樣頻繁轉換冬夏令時,會讓從事國際交流和全球旅行的人十分頭疼,不過好在無論某一個國家和地區(qū)如何變換時鐘,都有一個全球統(tǒng)一的世界時間作為標準參考,那就是格林尼治時間。 位于倫敦郊區(qū)的格林尼治天文臺外墻鑲嵌著一個巨大鐘表,安裝于1851年,顯示的正是世界通行的格林尼治時間。每到中午12點58分,林尼治天文臺屋頂上方紅球都會從桿上升起,下午1點準時滑落。航行于泰晤士河的船只遠遠望見,通常習慣性地與標準時間對時。事實上,全球都會遵從這個標準時間,以通過這里的零度經(jīng)線為標準,計算自己所在時區(qū)的時間。格林尼治天文臺能夠備受尊崇絕非易事,是幾代科學家用畢生努力換來的。 |
|
來自: Loading69 > 《世界萬花筒/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