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力學第二定律是由德國人首次提出,也可以稱為“熵增定律”,它直接揭示了我們所知道宇宙演化的實質。在我們人類目前認知范圍的人之中,宇宙被我們認為是一個獨立的封閉系統(tǒng)。在這個縝密系統(tǒng)中一旦滿足了熱動平衡的狀態(tài),也就是所謂的熵值趨近于0,那么將會沒有生命可以再正常存活下去,直至消亡。 然而生命的存在于熱力第二定律有什么關系?生命這種有序低熵體為什么會在自然界中產生?因為生物體只是這個大千世界的小一部分,生命是部分熵減少,而不是整體世界的熵減,通過攝入能量,生命可以維持低熵的狀態(tài)。 自然界中的綠色植物可以通過吸收太陽中的輻射來獲得負熵,動物則可以通過進取食物來獲得負熵。如果能通俗將我們所知的能量比作熵,那么太陽則能夠被認為是水利電站,可以用水進行發(fā)電,且不會違反現存的能量守恒定律。 其實熱力學這一物理定律的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所能適用范圍非常廣闊,但它們還存在著幾個致命的缺陷:第一,熱力學二定律這一物理定律只適用于平衡狀態(tài),對于非平衡狀態(tài)的系統(tǒng)它是不適用的。 第二,普遍適用本身就意味著能傳遞的信息是有限的,所以平衡系統(tǒng)也不能解釋所有物質的獨特屬性。 第三,熱力學第二定律只適用于宏觀系統(tǒng),也就是說熵的增加無非是整體信息系統(tǒng)不斷喪失的過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