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自汗 本病可見于西醫(yī)學(xué)中的“甲狀腺機能亢進,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等癥。臨床上以不因其他刺激因素, 而朝夕自然汗出,動則更甚為特征,本病多因陰陽失凋,營衛(wèi)不和所致。 1、舊蒲扇燒存性,為末。每服6克,酒調(diào)下。主治睡而自汗。 2、土牡蠣、黃芪、麻黃根、浮麥。研末為散,服之。主治自汗不止。 . . .3、郁金末。臥時調(diào)涂乳上,有效。主治自汗(《集簡方》)毛 4、黃母雞1只(去毛及內(nèi)畦),麻黃根30克。加水7碗,煎取3碗,除去藥渣及雞,加入肉蓯蓉(酒浸 一宿,刮凈外衣)30克,煅牡蠣粉60克,煎取1碗半。。每日分3次服。主治病后虛汗(《奇難雜癥古肯選 》). 5、白術(shù)1 5克,小麥2 0克,加水煮干,去小麥取白術(shù)研成細(xì)末;用黃芪1 0克煎湯。分3次送服,主治 老人虛汗《<奇難雜癥古方選》)。 6、黃芪30克,葛根3 0克,荊芥9克。水煎成1小盆。連熏帶洗,每日1次,一般3次可愈。主治頑固性 手足多汗(《串雅外編》)。 7、黃芪、葛根各30克,荊芥9克。煎水1盆。先熏后洗,一般3次汗即止;也可用葛根,白礬各15 ~ 30克,按上法熏洗。主治手汗不止(《奇難雜癥古方選》)。 8、萸肉90克,人參1 5克。加水煎服。先服一半,汗即止。4小時后再服所余一半。主治大汗淋漓, 心脈,欲絕(《神經(jīng)衰弱神經(jīng)病及者虛百損驗方》)。 9、以艾湯調(diào)茯苓末。服之。主 治心汗,別處無汗,獨心孔一片有汗(《證治要訣》)。 10、白術(shù)1 5克,小麥20克。加水煮干,去小麥,取白術(shù)研成細(xì)末,用黃芪1 0克煎湯。分3次送服。 主治老人虛汗(《海內(nèi)外秘方選》)。 11、黃芪45克,防風(fēng)3克,炒白術(shù)6克,生姜2克一水煎服之。主治自汗(《海內(nèi)外秘方選》)。 12、明礬50~10O克。置于空心五倍子內(nèi),文火煅存性,使五倍子黑而不焦,其明礬經(jīng)受熱后脫水成 白色不透明塊狀,即成枯礬。用枯礬適量,用患者口水(即涎唾)調(diào)戚糊狀,膠布或創(chuàng)可貼等貼敷肚臍( 神闕穴)上,隔日1次,主治自汗(《四川中醫(yī)》1984·3)。 1 3、朱砂粉o.3克、五倍子1.5克。上藥共研末。用冷開水調(diào)為糊劑,臨睡前填臍中,上蓋紗布。腔 布固定,次晨即可去藥,連用2,-一4夜。主治自汗。 14、何首烏3 0克,研末備用。每次取首烏散3克,水調(diào)糊,填臍內(nèi),外用膠布貼蓋固定。每天換藥1 次。主治自汗不止(《理瀹駢文》)。 15、五倍子適量。將五倍子研末,每取1,3克填臍內(nèi),外貼膠布固定,井用暖水袋熱敷3分鐘。隔天 換藥1次。一般用藥2~4次即愈。主治自汗、多汗(《浙江中醫(yī)藥b197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