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原指五方上帝,后來也指上古時期的部落首領。如果說到建都問題,應該是指上古時期的部落首領。 “五帝”是個綜合稱呼,又不拘于究竟是哪五個人,一般來說就是指:黃帝、神農(nóng)、伏羲、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幾個人。 所謂的“建都”在上古期也就是指一個部落的主要聚落,并在此基礎上建起的具有一定規(guī)模和制度,具有多項功能的城邑。比如有城墻,有宮城,田宅分離,有作坊等等,體現(xiàn)一定的社會或禮制思想。 關于上古部落的活動地區(qū),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里說,“余嘗西至空峒,北過涿鹿,東漸于海,南浮于江、淮,至,長老皆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司馬遷說的這個范圍西到空峒就是現(xiàn)在甘肅平?jīng)?,北到涿鹿就是現(xiàn)在河北張家口,東到大海,南到長江、淮河,這個大范圍的區(qū)域之內(nèi)都是上古部華夏部落的活動地區(qū)。 黃帝、炎帝都生于少典部落,三國譙周說少典是有熊的國君,西晉皇甫謐認為有熊在河南新鄭。皇帝成于姬水而姬為姓,炎帝成于姜水而以姜為姓。根據(jù)古代關于姬姓的傳說流傳的區(qū)域,黃帝的部落發(fā)祥地大致在現(xiàn)在陜西北部。炎帝部落發(fā)祥地“姜水”大致在陜西渭河上游一帶?!端?jīng)注》說“岐水又東,徑姜氏城南,為姜水?!?/p> 伏羲應該是比黃帝、炎帝生活時代早的人物,但是《禮記》把他算到五帝里面。伏羲的生活時代應該是相當于舊石器時代。《三家注史記三皇本紀》里說伏羲生于成紀,就是現(xiàn)在的甘肅天水,又說他都于陳,有種觀點認為“陳”是現(xiàn)在的河南淮陽。徐旭生的《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說伏羲和女媧屬于上古的苗蠻集團,生活的中心在現(xiàn)在湖北、湖南、江西一帶。 有的觀點認為伏羲和太昊是一個人,而有的觀點則認為伏羲和太昊不是一個人,河南淮陽的是太昊陵不是伏羲陵,太昊是東夷部落的首領,是五帝上帝里的青帝。只是在漢朝以后,太昊才被和伏羲合而為一了。《左傳》里說“陳,太皞之虛也?!比?、宿、須句、顓臾這些春秋時期的諸侯國都是風姓的太昊后裔,封地都離濟水不遠,掌管太昊和濟水的祭祀。太昊部落的遷徏路線應該是從濟水一帶而遷到陳,即淮陽。 東夷部落另一個早期首領是少昊?!蹲髠鳌防镎f“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昊之虛”,這是說周公東征踐奄,滅了這個東夷古國,成王就把商與奄的遺民封給周公之子伯禽,讓他在少昊之虛建國,這就是后來的魯國。少昊建國立都的地方在現(xiàn)在山東曲阜。 顓頊在《山海經(jīng)》的記載里說“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于此。”有的觀點認為顓頊屬于華夏集團,當華夏集團從陜西、甘肅一帶黃土高原東遷時到達河南、山東、河北邊界的平原,這時與東夷開始有了爭奪,繼而又各自相安,也就難免文化、血統(tǒng)交錯相雜,所以會有少昊孺顓頊這樣的事。顓頊與共工氏相爭,共工氏在河南輝縣,顓頊在與之不遠的濮陽。 帝嚳這個人關于他的資料太少。帝嚳高辛氏,《史記集解》說“顓頊以來,天下之號因其名。高陽、高辛皆所興之地名;顓頊與嚳皆以字為號:上古質(zhì)故也?!薄案咝痢边@個地方在河南商丘?!兜弁跏兰o》說他“三十登位,都亳?!?/p> 堯帝的封地“唐”在山西。《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宗國都城記》“唐國,帝堯之裔子所封,漢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其南有晉水。”《漢書*地理志》載:“晉陽本唐國,堯始都于此。”《竹書紀年》說后來堯年老德衰,舜將堯囚于陽城而奪得天子之位?!瓣柍恰痹诂F(xiàn)在的山西臨汾。所以有種觀點認為陶寺遺址是堯都。 《穀梁傳》說“冀州者,天下之中州,自唐虞舜及夏殷皆都焉”。舜的都城有兩種不同觀點:一是認為舜都在蒲坂,唐代李泰《括地志*蒲州*河東縣》:河東縣南二里故蒲坂城,舜所都也。還有一種認為舜的都城有潘城,就是河北涿鹿。《水經(jīng)濟》“漯水經(jīng)潘縣故城,或云舜所都也?!标P于蒲坂也有不同認識,有的認為是平陽,有的認為是永濟。 禹的居住地在不同的史籍里有不同的記載:《孟子》“禹避舜之子于陽城”;《古本竹書紀年》也說“禹居陽城”《世本》“夏禹都陽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陽,或在安邑,或在晉陽?!薄妒酚?夏本紀》說“禹辭避舜之子商均于陽城”。反正不是陽城就是平陽、安邑、晉陽。陽城,有可能在登封。安邑在運城夏縣。 夏代的都城現(xiàn)在未有定論,而且早期王朝也不會是自始至終只有一都。夏朝的主要活動區(qū)域最集中的兩處:河南中部洛陽平原及周圍還有山西西南汾河下游,都有可能有夏的都城,包括登封、禹州、鞏義、偃師等等。從史籍里看,夏朝的主要居住地提到很多處:陽城、陽翟、帝丘、斟鄩等等。 史載商王朝第一座都城是“西亳”。商朝前期都城遷徏非常頻繁,如《竹書紀年》所載,商王仲丁自亳遷于囂,河亶甲自囂遷于相?!妒酚洝氛f:祖乙遷邢、遷庇、南庚自庇遷于奄,盤庚又自奄遷于北蒙,曰“殷”。后來考古挖掘的河南安陽“殷墟”就是盤庚時的都城“北蒙”。 周的都城在先周時岐山周原建有舊京,位置在現(xiàn)在寶雞的周原遺址。文王作豐、武王作鎬,豐鎬在現(xiàn)在山西西安,就是所稱之“宗周”。成王營建新邑,就是洛邑,稱之為“成周”,是東周時期的王城所在地。 |
|
來自: 溪水長流vq24z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