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生于谷道肛門之邊,乃五臟七腑受濕熱之毒而生者也。故瘡亦甚多,形亦不一。有狀似菱角者,有狀似蓮花者,有狀似穿腸者,有狀似鼠奶者,有狀似花瓣者,有狀似蜂窠者,有狀似懸珠者,有狀似鉤腸者,有狀似核桃者,有狀似栗子者,有狀似雞冠者,有狀似珊瑚者,有狀似擔腸者,有狀似垂珠者,有狀似雞心者,有狀似牛奶者,有狀似羊奶者,有狀似串臀者,有狀似翻花者,有狀似氣突者,有狀似血射者,更有外無形而內苦者,有內外俱無形而齊苦者。 總之,初生之時形小,久則形大矣。初有形之時,痛尚可忍,久則痛不可忍矣。雖痔之形狀甚多,而犯濕熱則一也。夫濕熱亦易消之病,何愈消而愈痛乎?皆因不守禁忌,貪色欲而不止,饕食味而無窮,遂至痔變?yōu)槁┮?。痔易治而漏難治也。蓋痔有諸形之異,而各無孔竅之破,服藥尚無漏卮之虞。一至成漏,服飲食則泄氣矣,吞藥蝕則損血矣,血損氣泄,何能成功哉?況好色者多,斷欲者少,欲奏異績,實非易事。且肛門糞口,上通大小之腸,前達任脈,后達督脈,其皮肉橫中有直,正中有斜,一經破損,難于生合,且成漏卮,損傷皮肉,尾閭不閉,其何能合乎?人肯節(jié)欲,則漏猶未甚,而無如明知故犯者,又甚多乎?所以漏病之輕重,專分于欲事之多寡。 大約漏病有八: 一曰氣漏;二曰風漏;三曰陰漏;四曰冷漏; 五曰色漏,俗名痔漏;六曰血漏,俗名熱漏; 七曰偏漏,俗名瘺痁漏;八曰痿漏,俗名痿腮漏。 氣漏者,時腫時消,疼脹難忍也。 風漏者,孔竅作癢也。 陰漏者,男婦陰內疼痛出水也。 冷漏者,孔內出白膿也。 色漏者,犯色流膿流精也。 血漏者,時流鮮血也。 偏漏者,肛門之外生孔竅,出膿血也。 痿漏者,瘡口黑爛,出黃黑水也。 世人治法,多用刀針、掛線,益增疼痛,反耗氣血,若不節(jié)食斷色,未有能生之者?;蛴醚袋c搽之藥多有愈者,然內無藥餌療之,亦虛歲月矣。人能絕嗜欲、慎氣惱、淡滋味,內服丸散,外用洗敷,雖老人尚易奏績,矧中年者哉?漏瘡多生于肛門谷道,然亦有生于身上、面上、手足之上者,此皆生他疽他毒,久已收口,不慎色欲,泄精以傷化氣血,一泄不已,又泄又不已,至于三泄,而瘡乃成管,終年流水流膿,變成漏矣。此等漏瘡,較谷道肛門者少輕。惟生于胸膈者頗重,必須大補氣血,斷欲半載,加之補漏神丹,服之則愈。 榆羊丸 (仲景張真君傳。)治痔瘡,各痔無不神效。地榆(二兩)當歸(三兩)羊蹄后殼(三副),土炒共為末,飯為丸(用米飯加前面的藥末搗成丸)。 日三服,于未飲食飯前服之,每服三錢,一月即愈,不再發(fā)。 地榆出臟之濕熱也,當歸補新血也,羊蹄殼直達于直腸,故用此為使,且此物亦去濕熱,故相濟成功。 墻苔散(秦真人傳)。治痔漏久不愈者,神效不測。綠苔(要墻上生者,刮下,五錢,火焙干,為細末) 羊爪殼五副,(用后蹄,不用前爪)炒白術(二兩)茯苓(二兩)槐花(五錢)白芷(一兩)共為細末,米飯為丸。每日臨臥(臨睡前),先服一錢,后壓之美膳,一月即內消,管化烏有矣。 青苔散 治濕熱成痔成瘺青苔(三錢) 羊后爪殼(三副) 人參(一兩),白術(三兩) 茯苓(三兩) 白芷(二兩) 槐米(一兩) 上述藥物打成粉,用米飯搓成丸,每天服用一錢 (4克),兩個月肛瘺管即消了。 參龜丸 (鬼真君傳)。治各痔漏神效。人參(一兩)瓦松(干者,三錢),(此物最不肯干,佩身半月即干),妙在取人之氣 茯苓(五兩)活龜(一個)。將前藥各為末,以綿紙同龜包之十余層,則龜不能出。微火焙之,龜死則用武火焙之,龜死則將藥末取出另包,惟焙龜干,搗碎再焙干,全身用之,同藥蜜為丸。每日只消服三十丸,不必服一料,半料而漏管俱消而愈。 (注意事項)此方至神至圣,但服此方,至須忌房事三月,鵝肉則終身忌之。犯則痛生,急以瓦松數(shù)條,加皮硝數(shù)錢,煎湯熱熏溫洗,可救。前方不可妄自加減,一加減則不效矣。用紙包龜者,取龜聞藥而死也。尤善消痔漏也,否則功減半矣。 補漏神丹 (南陽張真君傳)。治胸膈漏瘡,并頭面、手足漏瘡,俱神效。人參(五兩)白術(三兩)炙黃芪(八兩)金銀花(四兩)當歸(二兩)人指甲(三錢)各為細末,蜜為丸。每日服三次,每服五錢,一料必愈。忌鵝肉一載(一年),房事三月。如面漏,加白芷四錢;頭上,加川芎一兩。 熏涂法《醫(yī)方摘要》治痔瘡腫痛。 皂角三挺火燒煙先熏之,后以鵝膽汁調白芷末涂之即消。用郁金末水調涂亦消也。 墨汁散《保壽堂方》。治痔漏瘡發(fā)。旱蓮草一把,根須洗凈,用石臼擂如泥以極熱酒一盞沖入,取汁飲之,滓敷患處,重者 不過三服即安。 傳家秘方治腸風痔漏。萆薢 貫眾去土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溫酒空心服之。 四圣丹 治痔漏如神。蜂房(一個,凈,全用。去蟲,將食鹽填于孔內,陰陽瓦焙干,為末) 地龍(去泥凈,陰陽瓦焙干,為末,五錢) 蜣螂(取米頭者佳,陰陽瓦火焙干,為末,三錢) 廣木香末(三錢)象牙(三錢)乳香(去油,三錢) 爪兒血竭(凈,末,五錢)飛礬末(三錢)槐子(炒黃,為末,三錢)沒藥(三錢) 提凈黃蠟(八兩,滾化) 入前藥和勻,為丸。每日清晨酒服三錢。如不能飲,清湯下。 狗腸丸 治漏瘡神效。黑狗腸(一副,煮爛)加象牙末(四兩)細茶末(四兩)倍子末(四兩)連腸為丸如梧子。每服淡鹽湯饑服(空腹)(三錢)。如不能丸。少加煎蜜為丸,一料必愈。 注意事項 忌煎炒熱物,尤忌房事。狗腸乃直也,象牙脫管也。 護漏湯用尿蜣螂一個,用火焙干,搗成粉末,以米飯混合粉末捻展成條備用。 用一根豬鬃插入瘺管試探瘺管深淺,然后將上術藥條插入瘺管內,其管即會退管生肌了,神奇靈驗。 肛瘺非手術藥方 (清代古方)人有肛門邊先生小癤,每因不慎酒色,遂至腐爛變成痔漏瘡,不能收口,后長生肉管,每歲一管,流膿淌血,甚至為苦。世人治法,多用刀針掛線,徒受苦楚,而內毒未除,外口難長,經年累月,難以奏功。豈果漏瘡而終不可治乎?抑酒色之戒不嚴,而治之不得其法。 蓋肛門之肉,不比他處之肉,而肛門之皮,亦不比他處之皮。他處之皮肉,非橫生則縱生也。惟肛門之皮肉,有縱有橫,最難生合。況大便不時出入,又加以刀針掛線,切勿輕用。惟消其濕熱之毒,內治為佳。然而漏生既久,毋論漏不可止,而氣血反傷,終難奏效也。方用補中用消,則何漏之不可痊哉。 方用 青龜丸:烏龜(一個) 茯苓(五兩)(186克) 薏仁(六錢)(23克) 羊蹄后爪(四副) 穿山甲(五錢)(19克),俱用土炒 人參(二兩)(75克) 青苔干者(一個) 黃芪(八兩)(298克) 瓦松(二條),陰干,不可火焙。 白芷(一兩)(37.3克) 槐米(一兩)(37.3克) 各為細末。 將龜用石臼搗死,以藥末拌之,飯鍋內蒸熟,將龜肉與甲火焙干,為末,同前藥用蜜為丸。 服用方法:每日服三錢(11.2克),服至一月而漏瘡干,服至二月漏瘡滿,服完全愈,不再發(fā)。 但服藥時務必獨宿,戒酒色三月,倘服藥時不斷酒色,不能奏功,不可不慎。 此方治漏實有神效,非世上大概之方。況雖去濕而復不散氣,雖敗毒而又不損血,補破于無形,填隙于有孔。我愿人敬服此方,堅守三月之戒,以去十年之病也。 附 土炒 藥物炮制方法之一。用灶心土(或潔黃土、或赤石脂)與藥材拌炒。藥材經土炒后能增強和中安胃、止嘔止瀉功能,并能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性。 肛周膿腫坐浴方【組成】:黃連20克,黃柏20克,生側柏20克,炒蒼術20克,五倍子20克,馬齒莧20克,川芎20克,紅藤20克,金銀花20克,蒲公英20克,澤泄20克 【用法】上術藥加水2升煎水,煎成1.5升,入盆熏蒸(注意防跌倒,不要燙傷),等藥變溫后坐浴30分鐘。(熏蒸不便的,可只坐?。?/p> 治肛裂方【組成】 煅爐甘石研末3份,珍珠層粉1份,和勻,凡士林適量,搽。 【功效】 收斂生肌。 【主治】 肛裂。 治外痔方【組成】 榕樹須60~100克,蘇木20~30克。 【功效】 活血,軟堅,消腫。 【主治】 外痔。 【用法】 煎水熏洗患處。 治療肛門瘙癢癥爐甘石粉30g,青黛粉 3g,混勻,雙層紗布包之,外撲患處, 每日3~5次,治療20例,治愈率100%.其中15天內痊愈13例,1個月內痊愈6例,2月內治愈1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