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文案:應真,指的是佛教中的羅漢。相傳,十六羅漢是釋迦牟尼的弟子,他們受了佛祖的囑咐,不入涅槃,永住世間守護正法,廣種福田,是受到人天供養(yǎng)的真人,所以也被稱為十六應真。宋代畫家李公麟就畫過一幅名為《十六應真圖》的畫,這幅畫是李公麟非常杰出的佛像畫,畫面描繪的是十六位羅漢在傳法和生活的情景,十六位羅漢形態(tài)逼真,各具神采。這幅畫據說收藏在武漢藍光博物館,據其稱貨真價實,流傳有序,估價高達3億元,不亞于國寶名畫張擇瑞《清明上河圖》,但專家通過大量史料論證發(fā)現了很多疑點,所以武漢藍光博物館收藏的《十六應真圖》到底是不是真跡仍然是個謎。 宋 李公麟《十六應真圖》局部 《十六應真圖》是李公麟一幅非常杰出的佛像畫,描繪的正是十六位羅漢在傳法和生活的情景。應真是佛教中的羅漢,十六應真均是釋迦牟尼的弟子,佛經上說他們常駐人間,受供養(yǎng)又為世人謀福音。畫面上的十六位羅漢形態(tài)逼真,各具神采,他們有的經禪祐坐,有的凈發(fā)挑耳,憨態(tài)可掬的笑容,怡然自得的神態(tài),整幅畫面寧靜祥和,特別是羅漢自在超然的氣質神韻躍然紙上。 宋 李公麟《十六應真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