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1905:又一個宇宙“奇跡年”

 蕓蕓齋 2019-05-06
2013-04-16 09:29:23

1905年,愛因斯坦橫空出世,以六篇極具原創(chuàng)性和顛覆性的論文徹底改變了現(xiàn)代物理學的面貌,其中更包括了相對論?!渡系蹟S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的作者曹天元說,這一年,已然成為公認的物理史上的“奇跡年”,與屬于牛頓的另一個奇跡年1666年相比,更富“奇跡”色彩。

問:您在《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中說,1905年是個奇跡年,為什么會這樣說?

曹天元:1905年是物理史上最偉大的年份之一,也是愛因斯坦一生中最光輝的時刻?!捌孥E年”并不是我的發(fā)明,事實上,絕大多數(shù)科學史書籍和愛因斯坦的傳記都采用這種說法。

所謂“奇跡年”(拉丁文annus mirabilis),本來是形容牛頓在1666年的貢獻。那一年,牛頓回到鄉(xiāng)下老家躲避瘟疫,結(jié)果,在這段日子里,他單槍匹馬發(fā)明了微積分,完成了光分解的實驗分析,據(jù)說還因為看到一個蘋果從樹上落地,從而獲得啟發(fā),對萬有引力定律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思考。換句話說,短短的一年時間,牛頓就為數(shù)學、光學和力學三大學科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礎。任何人只要畢生之年完成三樣中的一樣,就足以廁身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列。這樣的壯舉,確實令人瞠目結(jié)舌,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甚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人們都以為不會再有來者了。

然而,愛因斯坦在1905年橫空出世,極為戲劇性地打破了這種想法。那一年,還是專利局小職員的他連續(xù)發(fā)表了六篇論文,徹底地改變了現(xiàn)代物理學的面貌——

3月18日,《關于光的產(chǎn)生與轉(zhuǎn)化的一個試探性觀點》(第一篇);

4月30日,《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第二篇);

5月11日,《熱的分子運動論所要求的靜液體中懸浮粒子的運動》(第三篇);

6月30日,《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第四篇);

9月27日,《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第五篇);

12月19日,《關于布朗運動的理論》(第六篇)。

這六篇論文,構(gòu)成了1905這個奇跡年的全部,在科學史上可謂鼎鼎有名、如雷貫耳,甚至還有個專門的說法叫做“奇跡年論文”(annus mirabilis papers)。

1905年愛因斯坦在專利局辦公桌旁

問:這樣說來,奇跡是因為愛因斯坦發(fā)表的論文。您能否詳細談談這些論文對未來的科學發(fā)展以及人類科學史的意義?

曹天元:上述這六篇論文,按研究方向劃分,可以分為三類。首先,是分子測量和布朗運動方面的工作,即奇跡年論文中的第二、第三和第六篇。今天大家都知道,物質(zhì)是由原子和分子組成的,但在1905年情況卻非常不同。當時,原子和分子模型雖然早已被提出,但在科學界卻依然只是一種假說。原因很明顯:分子太小了,從沒有人見過它們。那個年代流行的是實證主義,以馬赫為首的一批科學家和哲學家認為,如果某種東西從來沒有被觀察到,那談論它又有什么意義呢?

因此,如何實際證明和測量分子的存在,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愛因斯坦對這個問題一直很感興趣,之前也曾經(jīng)發(fā)表過幾篇關于分子測量的論文。奇跡年論文的第二篇,就是他利用流體力學中的技巧,試圖測量液體中分子大小的一篇文章。在六篇奇跡年論文中,這篇的名氣恐怕是最小的,但“實際意義”卻最大——它是愛因斯坦的博士論文,為他贏得了博士學位。

此后,愛因斯坦的注意力就轉(zhuǎn)到了布朗運動上。所謂“布朗運動”,是英國植物學家布朗發(fā)現(xiàn)的一種現(xiàn)象,當你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花粉時,會發(fā)現(xiàn)這些花粉似乎永遠都像無頭蒼蠅一般,左搖右晃,看似隨機地四處亂動。這種不規(guī)則運動,后來就被稱作布朗運動。

為什么會產(chǎn)生布朗運動?它的根源是什么?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迷惑不解,也曾提出過許多不同的假設。但直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一些科學家才提出這樣的想法——布朗運動實際上是分子運動的結(jié)果。花粉在水中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水分子的不停推搡,因此被推得“東倒西歪”,看上去就似乎在做無規(guī)律的曲折運動。

愛因斯坦敏銳地想到,如果這種假設是正確的話,那么,雖然分子本身以當時的技術(shù)是觀察不到的,但我們完全可以從花粉的運動中,反推出分子的種種性質(zhì)來。不妨想象這樣一個場景:在黑夜的廣場上,有一大群喝得爛醉的醉鬼。廣場上沒有燈,而每個醉鬼都穿著黑衣服,于是我們什么也看不見。突然,一個穿白衣服的人跑進了廣場。這時會發(fā)生些什么呢?顯然,這個可憐的人會時時刻刻遭到來自各個方向的醉鬼的碰撞,被推得趔趔趄趄,走路也七歪八扭。愛因斯坦的意思就是,雖然我們一個醉鬼也看不見,但只要仔細研究這個穿白衣的人的行為,完全可以推算出這個廣場上到底有多少醉鬼,每個醉鬼平均有多壯,或者兩個醉鬼之間的平均距離是多少……顯然,在這里醉鬼就是分子,白衣人就是花粉,通過對花粉的布朗運動的研究,也可以給我們打開一扇通往原子和分子世界的大門。

這就是奇跡年論文中第三篇和第六篇的主題。當然,論文的具體細節(jié)這里沒必要展開,總之,愛因斯坦通過研究布朗運動,給出了具體的測算分子質(zhì)量以及阿弗伽德羅常數(shù)的方法,后來,這由其他科學家進行的具體的實驗以及計算,成為證實分子論的有力武器。原子和分子的假設可說是現(xiàn)代科學的基礎之基礎,費曼曾經(jīng)說過,假如發(fā)生了某種災難,所有的科學知識都丟失了,只允許留一句話給后人,這句話應該是:物質(zhì)是由原子組成的。這一假設的真實性得到證明,意義可想而知,而愛因斯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指路人之一。

上面三篇是第一類,關于分子論和布朗運動。第二類論文則是關于光電效應的,只有一篇,就是奇跡年發(fā)表的第一篇論文。當時,光是一種電磁波的認識早已根深蒂固。而當光照在金屬上時,它會從金屬表面打出一些電子來,這就叫光電效應。但研究光電效應的時候,有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如果光是一種波,那么光電效應中的一些現(xiàn)象就怎么也解釋不了。

愛因斯坦大膽地指出,在光電效應中,只有假設光是一種“能量子”,是離散地作用在金屬表面上的,才能解釋實驗中所觀察到的種種現(xiàn)象。這個假設聽起來簡單,在當時可謂石破天驚。因為光是一種波,這是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自然推論,你現(xiàn)在把它推翻,那等于是和麥克斯韋理論對著干。

那個時候,恐怕沒幾個人會想到,這篇論文點燃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兩場物理革命之一——量子論革命的導火索。從大膽和創(chuàng)新的意義上來說,這是六篇論文中最革命的一篇,甚至超過了相對論(愛因斯坦自己的評價)。它為愛因斯坦贏得了諾貝爾獎。

最后,第三類論文,自然涉及愛因斯坦最為人熟知的領域:相對論。相對論分狹義和廣義,1905年的兩篇論文(第四篇和第五篇)做的是狹義相對論,這個大家可能平時在科普中看到過不少,什么接近光速時能使尺子變短、時間變慢之類,我也就不多說了。作為一門全新的運動學,相對論建立在兩個基礎假設之上,即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這在奇跡年的第四篇論文中明確提出過,而第五篇論文則進一步做了說明,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還提出了一個或許是有史以來最有名的公式:E=MC2。

如果說原子論是科學的基礎,那么,相對論和量子論則是現(xiàn)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在1905年,愛因斯坦一個人同時吹響了這兩大革命的號角,為兩個理論分別奠定了根基,這實在是非常了不起,可以說是科學史上的傳奇。1905年的這六篇論文,三個研究領域,每個領域的成就無疑都該得一個諾貝爾獎,也就是說,這一年的工作至少該得三個諾貝爾獎。加上后來的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一生至少應該有四個諾貝爾獎,其中三個都是1905年的工作。不過,他只因為光電效應的工作拿了一個。當然,愛因斯坦的歷史地位也無需用諾貝爾獎的數(shù)量來衡量了。

問:您曾經(jīng)提到,相對論的意義是不是諾貝爾獎所能評價的,還很難說。為什么會這樣說?

曹天元:你只要這樣想,相對論是和量子論齊名的二十世紀兩大物理理論,量子論的創(chuàng)立史上群星璀璨,少說也有二十來人因此拿了諾貝爾獎。而相對論的故事則更像是愛因斯坦的個人傳奇,要是對等一下的話,豈不是說愛因斯坦一個人就應該為此拿二十多個諾獎?

不過在名氣上,相對論似乎完爆量子論。讓一個普通人列舉二十世紀的科學理論,恐怕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第一個說出相對論,而知道量子論的人卻少得多。雖然愛因斯坦也曾為量子論的誕生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但人們總是更愿意把他和相對論聯(lián)系起來。顯然,愛因斯坦和相對論已經(jīng)在公眾中被永遠地關聯(lián)在了一塊,日積月累,兩者的名氣大概也互相疊加了好幾倍。

話又說回來,科學有時候也是需要這樣的“標簽”的,正如說到巴黎就想到埃菲爾鐵塔一樣,說到“科學理論”就想到相對論,我們就當它是一個“科學代言人”的角色吧。

問:同樣是“奇跡年”,愛因斯坦的1905年與牛頓的1666年有可比性嗎?兩者孰輕孰重?

曹天元:關公戰(zhàn)秦瓊一向是讀史者最愛做的事情之一,但牛頓的成就確實是很難挑戰(zhàn)的。這與個人才華無關,牽涉的是歷史地位的問題。在科學啟蒙的時代,牛頓是一個開天辟地的角色。牛頓的1666年,往小了說是給力學、光學、數(shù)學打下了基礎,往大了說,幾乎就是搭起了整個現(xiàn)代科學的架構(gòu)。而愛因斯坦站在牛頓的肩膀上,至多只能是改良和翻新前輩留下的學說,任你技巧高出一萬倍,這個地位總是超不過去的。

不過,從創(chuàng)造奇跡的“難度”上說,我覺得愛因斯坦更勝一籌。首先,牛頓的事跡有些模糊,據(jù)科學史家研究,他的一些成就其實并不是在1666年中做出的,而是1665年,而關于萬有引力定律的爭論則更是一個長久的話題。大多數(shù)人認為,1666年的牛頓對此只有非?;镜恼J識,絕大多數(shù)工作都是后來做的,自然也就不能算在奇跡年里。相比之下,愛因斯坦的論文斑斑可考,毫無爭議。

其次,牛頓時代的科學研究還未成形,競爭者也極少,有大片未開發(fā)的荒蕪領域。而在愛因斯坦的年代,人們認為物理學已經(jīng)被研究得徹徹底底,再也沒有什么角落遺漏了,不要妄想做出什么大的突破,而愛因斯坦硬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掀起了兩大革命。因此,牛頓的成就固然偉大,但并不讓人意外,而愛因斯坦的事跡就讓人拍案稱奇了。

最后,從當時兩人的生活狀況來看,牛頓在大學里任職,本來就是專門做研究的,而且,他在鄉(xiāng)下老家躲避瘟疫,環(huán)境清靜,心無旁騖。而愛因斯坦壓根就不是“專業(yè)研究人員”,他的正職是伯爾尼專利局職員,研究物理是他的“業(yè)余工作”。他當時剛畢業(yè)不久,有妻有子,四個人(包括他的妻弟)擠在一間不到三十平方米的公寓中,收入又極微薄,不得不一直搬家(相對論的論文就是在搬家后的一個月發(fā)表的)。家庭、經(jīng)濟、事業(yè)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在這種生活條件下,做出堪稱奇跡的成就,似乎比牛頓要更“?!币恍?/p>

總之,牛頓的奇跡年更“偉大”,而愛因斯坦的奇跡年更“奇跡”,我是這么認為的。

牛頓

問:當時的愛因斯坦,在專利局中以筆和紙就完成了這些不可思議的工作。那么,在科學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乃至未來,還會不會出現(xiàn)這種富有傳奇色彩的個人英雄主義行為?

曹天元:正如前面所說,愛因斯坦的成就不是在大學,而是在專利局中完成的,許多“民間科學家”因此特別喜歡愛因斯坦,總幻想自己也能成為愛因斯坦第二(盡管愛因斯坦本人是正規(guī)大學物理系科班畢業(yè)的學生)。不過,愛因斯坦的時代和今天又有了很大的不同,哪怕在理論研究領域,“單打獨斗”的情況已經(jīng)很少見了,更不要說這種基礎性的突破。

造成這種狀況的因素有許多。首先當然是現(xiàn)代科學的高度發(fā)達,各個領域已經(jīng)是如此的細化,以致一個人窮盡一生,能夠研究透一個分支中的某個具體問題已經(jīng)很不容易,更談不上同時在幾個方向上取得顛覆性的成就。

其次,專業(yè)科學家的數(shù)量發(fā)生了幾何級的增長,導致“科學競爭”前所未有的激烈。在1905年,狹義相對論誕生的條件其實已經(jīng)非常成熟了,提出這個理論并不需要太高明的才華。假如愛因斯坦當時面臨的是如今這樣龐大的研究者群體,他是否還能第一個提出狹義相對論,那就不好說了。

最后,如今的研究早已不是一支筆一張紙就可以完成的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數(shù)目龐大,資金動輒上千萬,這不是一個人所能做到的。比如前一陣發(fā)現(xiàn)的希格斯玻色子,為了證實這個東西,光建造加速器就是四十億美元,別說個人,哪怕是一個國家都承受不起,只得展開合作。事實上,今天的教授與其說是研究者,不如說是團隊項目經(jīng)理,像愛因斯坦那種個人作坊式的研究不能說沒有,但可以說數(shù)量極少,而且絕不會出現(xiàn)在最基礎、最熱門的領域里。

所以說,未來要再出一個愛因斯坦那樣的人物,難度恐怕不小。即使有,那也應該是以團隊領導者的角色出現(xiàn),而不是個人研究者。這就像在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再想要出現(xiàn)以個人武勇而聞名的將軍,似乎也不大可能。這本身就說明科學已經(jīng)取得了翻天覆地的進步,我個人覺得無需為此惋惜。個人英雄主義的故事可以為科學史增添傳奇色彩,但科學的魅力,終究還是根植于它的理論之中。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