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 楝(liàn)花,是“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的最后一番花信風(fēng),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始于梅花,終于楝花。楝花開后,春芳暫歇,百花凋零,落紅遍地,綠葉郁郁,立夏將至,意味著夏季即將來臨。 楝花,屬于蕓香目楝科楝屬落葉喬木,楝屬植物大約有20種,其中我國主要是苦楝和川楝兩種,苦楝野生分布于山東、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陜西、甘肅、臺灣、四川、云南、海南等省;川楝野生分布于中國甘肅、湖北、四川、貴州和云南等省。 楝樹心材黃褐,紋理粗而美,質(zhì)輕軟,有光澤,施工易,經(jīng)久耐用,是制作家具、樂器、建筑用的良好材質(zhì),楝樹皮、楝樹葉、楝樹子具有明顯的驅(qū)蟲效果,萃取的楝素是極佳的生物環(huán)保殺蟲劑。在印度楝樹被稱為神樹,楝樹在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方面的應(yīng)用也來越廣泛,作為良好的綠化樹木,有著極強的凈化空氣的能力,還可以有效避免蚊蟲騷擾,因此越來越多受到城市綠化的重視。 而楝花,郁郁蔥蔥,芳香沁脾,紫暈流蘇,云蒸霞蔚,作為暮春的注腳,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關(guān)于楝花的詩詞也頗為豐產(chǎn),我們擷取幾首,簡單賞析,作為送春迎夏的點綴吧。 《苦楝花》 唐代:溫庭筠 院里鶯歌歇,墻頭蝶舞孤。 天香薰羽葆,宮紫暈流蘇。 晻曖迷青瑣,氤氳向畫圖。 只應(yīng)春惜別,留與博山爐。 【注】羽葆:亭亭華蓋,形容楝花的樣貌;宮紫:紫色顏料,因?qū)m中多用之,故稱;流蘇:一種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絲線等制成的穗子,同樣是形容楝花;晻曖(ǎn ài):暝色,形容楝花盛茂;青瑣:原指裝飾皇宮門窗的青色連環(huán)花紋,后借指借指宮廷,泛指豪華富麗的房屋建筑,亦指刻鏤成格的窗戶;博山爐:又叫博山香爐、博山香薰、博山薰?fàn)t等名,是中國漢、晉時期民間常見的焚香所用的器具。 這是唐詩宋詞里面較早贊美楝花的詩詞,暮春時節(jié),群芳落盡,蝴蝶都稀少了,楝花清香陣陣,紫霞氤氳,蔽日遮天,掩映著庭院,構(gòu)成一幅美妙的圖畫。春天就要離去,焚香惜別,留存美好,也許,這就是苦楝花帶給我們的最好的懷念。 唐詩里面還有一首關(guān)于楝花的詩詞,是劉禹錫的《武陵書懷五十韻》,是關(guān)于楚地的一長篇懷古詩詞,詞藻優(yōu)美,對仗工整,典故繁多,由于篇幅所限,摘錄一句“俗尚東皇祀,謠傳義帝冤;桃花迷隱跡,楝葉慰忠魂。”,東皇指的是楚地最高的神,義帝冤指的是秦末楚漢爭霸,尊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義帝,后來被項羽派英布弒殺的典故;桃花隱居,典故出處自然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然而關(guān)于楝葉的典故去沒有查到,也許沒有,大意是楝樹可以祛除蟲蟻,清香陣陣,可以告慰忠魂吧。 《鐘山晚步》 北宋 :王安石 小雨輕風(fēng)落楝花, 細(xì)紅如雪點平沙。 槿籬竹屋江村路, 時見宜城賣酒家。 政治家詩人王安石關(guān)于楝花詩詞有幾首,還有一首是《書湖陰先生壁》:“桑條索漠楝花繁,風(fēng)斂余香暗度垣。黃鳥數(shù)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說明對楝花喜愛之情,楝花繁花似錦,幽香暗度,細(xì)雨清風(fēng),吹落滿地,第一首輕快,第二首落寞,同是楝花,心情不同。 宋代關(guān)于楝花的詩詞頗豐,蘇軾、黃庭堅皆有詩作傳世,蘇軾的“釣艇歸時菖葉雨,繰車鳴處楝花風(fēng)”,黃庭堅的“苦楝狂風(fēng)寒徹骨,黃梅細(xì)雨潤如酥”,周密、吳文英、劉克莊等詞作家也有不少,陸游更是有十余首關(guān)于楝花的詩詞,大多都是描述楝花開時天氣尚寒的景色或者心情。比如周密的《浪淘沙》“柳色淡如秋,蝶懶鶯羞,十分春事九分休;開盡楝花寒尚在,怕上簾鉤。 京洛少年游,誰念淹留,東風(fēng)吹雨過西樓;殘夢宿酲相合就,一段新愁。” 若要論關(guān)于楝花的詩詞,筆者最愛“宋末四大家”之一的蔣捷蔣竹山的《解佩令》: 《解佩令》 宋代:蔣捷 春晴也好, 春陰也好, 著些兒、春雨越好; 春雨如絲,繡出花枝紅裊; 怎禁他、孟婆合皂。 梅花風(fēng)小, 杏花風(fēng)小, 海棠風(fēng)、驀地寒峭; 歲歲春光,被二十四風(fēng)吹老; 楝花風(fēng)、爾且慢到。 這首詞不亞于竹山先生另一首著名詞作《一剪梅》的“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保渲械摹懊掀拧辈⒎鞘廊耸熘淖屓送鼌s記憶的“孟婆湯”,雖然同是一個神,在這里卻是指的“風(fēng)神”,“合皂”也做“合早”,略帶俚語方言,意思是風(fēng)來的太早,把花兒都吹掉了。竹山先生用通俗的詞語,清新自然,貌似簡單,實則凝練,看似重疊,此處卻美妙如音符,抑揚頓挫,猶如珠玉落盤,輕快含韻,朗朗上口。 上闋略帶懇切之情,盼望花紅柳綠,多留春駐,祈求風(fēng)神不要來打擾;下闕感嘆春光易逝,尤其是最后一句“楝花風(fēng)、爾且慢到”,讓人傷楚,憐惜之情溢于言表,道出竹山先生的一番憐惜春光、感嘆時光飛逝之情,讀之令人感傷,不愧是一首經(jīng)典春詞。 還有一首關(guān)于楝花的精妙詩詞,是宋末隱士丘葵的《初夏》,頗具哲理,作者并不以春逝而感傷,反而別出蹊徑,用五月石榴紅似火來形容即將到來的旺盛季節(jié),令人振奮,我們就來欣賞一下: 《初夏》 宋代:丘葵 一信楝花風(fēng),一年春事空; 池荷還揭揭,櫻筍又匆匆; 空嘆時光換,誰知造化工; 盡將枝上色,并作石榴紅。 其他還有很多關(guān)于楝花的精美詩詞,不能一一道來,然而楝花作為春天最后一番花信風(fēng),已經(jīng)明確無誤地告訴人們,戀春也罷,惜春也罷,傷春也罷,春天即將過去,《荀子》有言“天道有常,不以堯存,不以桀亡”,人們感受自然景物的變化,往往寄托著自己的心情,心有所阻則感傷,情有舒緩則激昂,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且看即將到來的紅火世界。 2018-4-27榆木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