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是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他與秦觀、張耒、晁補之都曾游學(xué)于蘇軾門下,合稱“蘇門四學(xué)士”。蘇軾不僅是黃庭堅文學(xué)上的老師和提攜者,也是黃庭堅書法上的榜樣。所以黃庭堅對其恩師蘇軾一直崇敬有加,無論是才華上,還是品性上。 蘇軾和黃庭堅塑像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蘇軾病逝常州。崇寧元年(1102年),趙挺之為相,因其仇視詩人,黃庭堅知太平州,才九天便被罷官。故黃庭堅想到了一生都在宦海浮沉的老師蘇軾,結(jié)合自身境遇,寫下了一首詩《跋子瞻和陶詩》,悼念蘇軾并表達對老師的深沉懷念和崇敬。 《跋子瞻和陶詩》是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主要通過對蘇軾一生最具代表性的境遇描寫,來贊美蘇軾的曠達胸襟。全詩語言平淡,感情真摯,短短8句卻高度概括了蘇軾的一生,以及蘇軾所崇尚的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抒發(fā)了黃庭堅對蘇軾的無限悼念之情,同時也流露了自己被貶謫后無法排遣的苦悶之情。 蘇軾劇照 《跋子瞻和陶詩》黃庭堅 子瞻謫嶺南,時宰欲殺之。 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 彭澤千載人,東坡百世士。 出處雖不同,風(fēng)味乃相似。 開篇兩句“子瞻謫嶺南,時宰欲殺之”,意思是說,蘇軾被貶到嶺南,當(dāng)時的執(zhí)政者章悖要殺他。這兩句詩實際上是對蘇軾先貶惠州,再貶儋州的事實概括描寫。黃庭堅在這里所要表達的,既有對執(zhí)政者妒能嫉賢、殘酷打擊的無比憤慨,也有對蘇軾一生宦海沉浮,抱有的無限同情。 緊接著兩句“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則是以兩個生活中的細節(jié)描寫,來襯托出蘇軾豁達灑脫的人生態(tài)度。即蘇軾在被貶惠州的情況下,也能安然的吃飽飯,并且認真的和了陶淵明的詩?!盎葜荨保唇裉斓母=?,當(dāng)時處于人煙稀少、窮鄉(xiāng)僻壤的狀態(tài)。至于和詩,蘇軾針對陶淵明寫的和詩多達一百零九首,且風(fēng)格多種多樣。 “彭澤千載人,東坡百世士”,意思是說,陶淵明是千古不朽的人物,蘇東坡也是百代傳名的賢士。這兩句詩是黃庭堅對蘇軾的高度贊美,且說得非常鄭重懇切。如今看來,時間證明了黃庭堅所說。但這里不禁有一個疑問,陶淵明只做一百多天彭澤縣令就去官歸隱,而蘇軾卻一生都在宦海浮沉,他們有共同點拿來比較嗎? 最后兩句“出處雖不同,風(fēng)味乃相似”,黃庭堅便是對這個疑問做了回復(fù)。即雖然陶淵明和蘇軾的一生境遇不相同,但他們兩人的風(fēng)格和豁達灑脫的人生態(tài)度,卻是相同的?!帮L(fēng)味”二字,在這里具體言之不盡而意無窮的藝術(shù)魅力。到底蘇軾有何風(fēng)味,我想大家心中自有答案。 綜觀這首千古名作,是黃庭堅對其恩師的無限悼念,也是對蘇軾一生的高度概括。所以說蘇軾病逝常州后,黃庭堅寫下一首詩悼念他,短短8句道盡一生。而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卻能始終豁達灑脫,這是黃庭堅崇敬蘇軾的地方,也是天下所有人崇敬蘇軾的地方。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