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監(jiān)”,同鑒,借鑒的意思;朱熹注釋為“監(jiān),視也”,也就是回顧、總結(jié)的意思。與借鑒的意思相差不大。 “二代”,在這里是指夏、商兩代; “郁郁”,豐富、繁盛的意思。邢《疏》中這樣注釋(宋真宗,公元999年, 大儒邢昺奉詔撰《論語》、《孝經(jīng)》和《爾雅》諸疏,后世稱“刑疏”):“郁郁,文章貌。言以今周代之禮法文章,回視夏商二代,則周代郁郁乎有文章哉。周之文章備于二代,故從而行之也。”“文章貌”指的就是禮的本質(zhì)和條文齊全,也就是文與質(zhì)平衡,無過,亦無不及,就是恰到好處的中庸之道。用周代的禮法文章與夏商兩代相比,更加豐富、繁盛。所以孔子會說“吾從周”,也就是遵從周禮。 (人問注和疏有什么不同,“注”指對古書的注解,狹義的“注”只指注解,而廣義的則包括傳、箋等。而“疏”是相對“注”而言的,在注的基礎(chǔ)上再進一步作注就叫作“疏”。“疏”是對注的解釋) 本章的譯文是這樣的,孔子說:“周朝的禮儀制度是借鑒于夏禮和殷禮,并在夏禮和殷禮的基礎(chǔ)上演變發(fā)展而建立起來的,多么豐富完備啊?所以我遵從周禮”。 朱熹在《論語集注》里面引用程頤的弟子尹彥明先生的話,“尹氏曰:三代之禮至周大備,夫子美其文而從之”。就是說夏商周三代,以周朝的禮儀制度最完備,孔子贊美它的豐富完備,從而遵從、推廣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