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篇文章的第255天 每天寫一篇文章,幾乎成為了我日做的習慣。原先,我是從早上起床,刷好牙,洗好臉就開始寫文章。 
但我發(fā)現(xiàn),此時去做這件事,腦子上面還會有些朦朧,所以,最近我改成了,先運動,然后在寫文章,效率提升不少。 這可能就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結合,你也可以理解成陰和陽的結合。 然而,我們大多數(shù)朋友,在寫文章的時候,經(jīng)常會被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多打擾。 比如,在創(chuàng)作內容的時候,你的手機突然響了以下:你有新短消息,你又新短消息,此時的你肯定咯噔了一下,到底有啥新短消息。 此時,好奇心就開始在作怪了。 一般人,沒有經(jīng)過刻意訓練的,是抵擋不住好奇心作祟的,只要稍稍做一個分心的動作,那么,你的內容創(chuàng)作就會停滯了,為什么這么肯定呢? 因為,我之前就遇到這樣過的情況。本來是全神貫注的在寫文章,突然,腦子里面出現(xiàn)了一個想法,很興奮,所以,馬上打開手機去查資料,查著查著,半小時過去了。 當理智告訴我,趕緊回來寫文章時,突然感覺哈都寫不出來了,很糟糕,揪心半天硬著頭皮把整篇文章寫完了。 這種情況下,寫出來的文章,你覺得質量會好嗎? 這種情況,正好符合了一句名言: 用戰(zhàn)術上的勤奮,彌補戰(zhàn)略上的懶惰
是與不是呢? 那么,作為一個內容創(chuàng)業(yè)者,如果讓自己快速具備深度工作的能力呢? 一共分為三點,很重要哦!!
簡單的解釋,其實你只需要記住一句話: 固定時間內,你只能干一件事,其他一律不管
舉個例子,比如我在寫文章時,我會先打開事先準備好的古箏古琴音樂大全,然后把聲音調到最低,但可以聽的到音量。 
接下來,我在打開寫作軟件,直接開始寫,啥都不要管,也不管寫的有沒有錯別字,我只需把我想要表達的東西,寫清楚就ok了。 用安靜的音樂,讓自己安靜下來,從而專注一件事情當中去。當然這件事一定要放在早上或者上午去做,因為這個時候狀態(tài)最好,也容易專注。 二、內容創(chuàng)業(yè)者,為什么要具備深度工作的能力原因一:在深度層面,才能更好的創(chuàng)作作品
喬布斯,你一定認識 
他為什么能創(chuàng)造出iphone、ipod、mac這些類似藝術品的高端產(chǎn)品呢?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每工作一段時間,都會把自己困在一個小房間,進行深度的禪修。 
當一個人,啥事都沒用,而且周圍極度安靜的時候,你很容易進入深度思考狀態(tài),從而發(fā)現(xiàn)你當下所做事情的改進之處。 創(chuàng)作產(chǎn)品如此、寫作也是如此、其它方方面面都是如此。 我想重點說明的是:你想創(chuàng)造讓別人認同的作品,你就需要用整塊時間去創(chuàng)造,而不是碎片化時間。 原因二:創(chuàng)作內容,本身就是一件極其復雜的狀態(tài)
內容創(chuàng)業(yè),在現(xiàn)在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但內容創(chuàng)業(yè)也可以分為很多不同的類型。 如:如寫小說、拍視頻、出版書籍等等。 雖然形式不同,但都在內容創(chuàng)業(yè)的范疇。 那么,只要在內容創(chuàng)業(yè)的范疇,你就需要處理內容邏輯關系。 比如,你想寫一個關于小人物逆襲的故事內容,從而銷售產(chǎn)品,那么,你就需要思考以下7步: 1、如何講述主角的起步低2、是什么讓他想改變3、沖突和障礙又是什么4、轉折點是怎么來的5、取得了什么好結果6、為什么他要分享出來7、如何開始銷售
一般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小人物逆襲故事模型,表面上看起來簡單,但你要真正表達好它,還是挺難的。 因為,每個細節(jié)都需要壞壞相扣,少一環(huán)都不行,所以,如果你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突然去干了某件事,你還能回到當時所想的場景嗎? 我可能做不到,如果硬著頭皮做,我可能找一個應付的場景對付著了。 尤其是在,沖突和障礙又是什么這個部分,需要深入細細的表達每一個細節(jié)。 為什么? 因為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很多人都想看的,所以,你必須深度思考。 有一個故事,能很好的說明這個觀點: 水滴石穿

假如說,這一滴水,不是朝著一個方向,是不是的偏離原來的滴水軌道,那么,石頭會被滴穿嗎? 不會,肯定不會,100%不會。 只有在深度、專注的狀態(tài)下,才能創(chuàng)造出奇跡。
為此,我創(chuàng)作了一個深度工作模型出來 
確定你深度工作的目的開始儀式反饋
不管你從事什么工作,不管你現(xiàn)在的成就如何,只要你開始做,讓你有痛苦干的事情,你首先最最應該做的,就是想清楚做這件事的目的。 舉個例子,比如我在小時后,非常討厭上學,因為每天要起那么早,而且,還需要學習那么多的知識,很累、很煩,總是在這種厭煩中學習,注定不能取的好成績,所以,自己給自己灌輸了一種思想,差不多就行了。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不知道學習要干嘛的想法。 沒有目的去學習,當然不會全力以赴啦。 再舉個例子,目前我每天會寫一篇文章,在別人看來,十分的了不起,為什么會有這種贊美呢? 很簡單,這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別人做不到,我做到了,我的權威感自然就來了。 但如果,我沒有想清楚,我為什么要去做寫文章這件事,我可能就沒有這個自信堅持下去。 深度工作也是如此,首先要想明白為什么要去做,然而在去執(zhí)行,就會變的順利的多。
所謂的儀式,其實,就如同我們跑一百米時,教練發(fā)出的口哨聲。 我們來回憶一下,在小學的體育課上,4-5個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左腳往前邁,右手往前傾,整個身體也往前傾,此時腦中,就只有一個念頭:等待口哨聲響。 只要聽到,嘟的一聲,哪怕是使出吃奶的勁,快速的跑、跑、跑。 這就是儀式感。 如果沒有這個嘟的聲音,你會進入拼命跑步的狀態(tài)嗎? 因此,要想進入深度工作狀態(tài),你需要找到合適自己的啟動儀式。 這些儀式有: 番茄鐘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時間跟家人公告打開固定的音樂
等等.....很多很多,記住,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對自己管用的,才是適合自己的。
當你付出努力,卻得不到任何反饋,那么,注定只有一種結果: 歇火是遲早的事情
其實,有時候現(xiàn)象,商業(yè)的考核還挺管用的,為啥? 你想啊,如果你做為一名銷售,公司沒有指定明確的銷售目標和獎勵,你會花大量的時間去開發(fā)客戶嗎? 不會,是我的話,可能找到2-3個客戶,我就很開心了,好歹我也是有客戶的銷售人員了。 是吧? 所以,即使是深度工作,也需要有反饋。 那么,如何做深度工作的反饋呢?一個原則你要牢記: 做了深度工作后,對開展工作是否有幫助
你可以3天一考量,如果有用請繼續(xù),如果沒用,請馬上找原因,是不是哪里存在問題。 其實,今天的文章,不是操作類的文章,更多的是思維層面的文章。你如果想從內容開始創(chuàng)業(yè),道與術都需要學習、掌握,并去熟練運用它。 如果你想通過內容來創(chuàng)業(yè),我的公號有你想要的答案周振興的公眾號:z585895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