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看到過這張圖,瞬間扎心了。 緊閉的櫥柜門,只要打開就會摔碎在地上的一堆搖搖欲墜的盤子。 要整理盤子,就要打開櫥柜門;而打開櫥柜門,就有盤子要摔碎。 扎心在于,緊閉而不能開啟的櫥柜門和一堆凌亂又搖搖欲墜的盤子常常是我們內心的真實寫照。 在我們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會遭遇各種負面情緒和事件,抑郁、焦慮、恐懼、麻木、慌亂,這些痛苦無序凌亂地充斥著內心,讓人疲憊不堪。 我們糾結要不要打開櫥柜門去整理盤子,更害怕打開心門去觸碰那些痛苦的一切,因為那可能意味著更毀滅性的結果——破碎。 先來說一下破碎。 當我們內心難以忍受也難以言說的痛苦被觸碰時,我們會體驗到破碎的感覺,因為那意味著構成我們人格原有的信念和經驗被沖擊、被打破。有人形容這種感覺,就像是“自己仿佛碎成了一堆廢墟,殘渣彌漫在空氣里,不知如何將它們再拼湊起來。” 破碎的感覺讓我們感到痛苦,因為當我們感覺不到自身的完整時,就容易產生受傷的情感。 這直接關系到一個人“自我感”的崩解。我們感到自己破碎了,我不再是我。毫不夸張地說,這可能是一種類似于瀕死的體驗,讓人本能抗拒。 這讓我們寧愿努力維持一個凌亂的穩(wěn)定,也不想去體驗破碎帶來的震蕩。 但是,不要忘記,破碎是重建的前提。 圖片來源:imgii.com 這幅圖的下面還有一段話:“你不愿意打開門,情況永遠不會改善,但不管失去多少東西,至少櫥柜可以用了,而且救出可以救的盤子,你會擁有一個可以放新盤子的地方。” 不打開你的心門,你內心的痛苦永遠都不會有改善的機會。 道理相信大家都懂。但是,真正想要打開櫥柜門,敞開我們的內心,卻不是聽了一句正確的道理就可以馬上做到的。 打開心門的路,往往異常艱難。我想,這其中會涉及幾個問題。 首先是羞恥感。 很多人在面臨內心的困惑和痛苦時候,不會首先想到去向外界求助,他們往往會對自己說:“我自己先努力調節(jié)一下。” 這很有可能是內在的羞恥感在作祟:“我是如此凌亂不堪,如此脆弱不堪一擊,別人將會如何看待我。” 羞恥感的來源在于投射性地認為外界對自己評價低。 當嬰兒意識到自己需要吃媽媽的奶才能活下去的時候,就會產生羞恥感。如果媽媽可以抱持住這個羞恥感,嬰兒就沒有太大問題。如果媽媽因為自身的匱乏,沒能將嬰兒在索取愛的時候所感受到的羞恥好好抱持住,嬰兒就會投射性地認為外界對自己低評價。 長大后,內心固著的羞恥感,讓我們在糟糕時,更加擔心得到“脆弱、內心不堅強”等評價。 強烈的羞恥感,讓我們很難開口向外界求助。 但要知道,很多心理問題的產生,并不是你的錯;之所以櫥柜里的盤子如此錯亂,也不是你的錯。我們的一生中,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那樣的痛苦,我們大可不必為此感到羞恥。 而如果一直拒絕整理凌亂的內心,也是在制造這凌亂的人持續(xù)表達攻擊:“看,是你們讓我如此不堪,都怪你們!” 但,這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做法。 因為不肯打開心門,就要持續(xù)耐受內心的各種痛苦。而對于一些人來說,光是為了維持這凌亂的穩(wěn)定,就拼盡了自己全部的力氣。 但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拼盡力氣不是為了得到“凌亂的痛苦”。 除了羞恥感,不能打開的心門,可能還涉及另一個方面的問題:安全感和信任。 人是活在關系里的,沒有哪一個人可以脫離他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像有時候我們做不到不求助他人就能把櫥子里凌亂的盤子整理好。 “你要允許自己打開心門,讓一個能夠信任的人來幫助自己?!?/span> 然而對很多人來說,信任是艱難的事情。 信任不能,關系到一個人內心的安全感不足。 安全感最初的來源,是嬰兒期母親的照料是否與嬰兒內心的需求相匹配。當嬰兒主觀的內心世界與外界的客觀世界相吻合,就會生出足夠的安全感。 在幼小的嬰兒心中,當需求得不到滿足,他體驗到的就是: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懂我,這個世界充滿危險。 當然,沒有任何一個母親能百分百準確回應到嬰兒的需求,但當這種準確的回應少到可憐的地步,嬰兒就會把外部和內部感受為一個十分危險、充滿迫害的環(huán)境,恐懼和沮喪將充滿內心,這種感覺也會寫進ta的人格底色中。 所謂沒有安全感,就是我們將早年的憤怒,投向了外界又反射回自身的結果。 可以想象,缺少安全感,想要信任別人打開自己的內心,將會是多么的艱難。 “沒有人可以理解我的痛苦?!?/span> “沒有人會愿意聽我傾訴?!?/span> “如果我對別人訴說,他們只會嘲笑看不起我?!?/span> 這些負面的感覺,都是我們內心的體驗投射到外界的結果,它與外面的世界是否真的是這樣對待自己的,無關。 我們不會質疑,早年內心建立的“毀滅性恐懼”的真實性。但很多時候,深入到骨髓的不安全感蒙蔽了我們的雙眼、抑制了我們的心智。光是在想象中,外面的世界已經對我造成威脅,而往往我們又會在無意識中將這個想象當作現(xiàn)實。 相信作為一個心智正常的成年人,我們足可以根據(jù)外界的客觀事實去判斷外面的世界究竟危險與否。 當然,沒有任何人可以保證這個世界百分百對你安全,沒有人保證你百分百不受傷害。正如同,沒有人可以百分百保證,打開那個櫥門,沒有一個盤子會被摔碎。 所以,在分清幻想和現(xiàn)實之后,我們還要讓自己,敢于冒一點險。 圖片來源:imgii.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