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網 02-02 17:17 2019年已經到來,連鎖企業(yè)經過三次的浪潮,中國的民營企業(yè)不斷地進行模式創(chuàng)新,從傳統(tǒng)的直營復制,到加盟的快速擴張,到聯營的管控擴張,到最終的全民合伙時代。 相信大家也聽過海爾的這幾年的轉型,即平臺+合伙人模式,像當年改革開放的農村承包責任制,把員工的活力一下子激活了,這樣我們就大大簡化了管理,提高公司的業(yè)績,就是把大公司化小,人人都有機會當老板。 所以連鎖團長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門店合伙人,如何裂變人才和門店? 分為三個主題: 門店合伙人現在和未來的痛點 門店合伙的三個案例分析 如何打造門店合伙人來解決裂變人才的問題 連鎖門店的三個痛點 連鎖一般來說,是以終端門店為主,特別是中國的民營企業(yè),特別明顯的三個痛點: 【迅速開店】如何既快又穩(wěn)開出更多的門店? 【復制人才】如何大批量培養(yǎng)人才,裂變人才? 【業(yè)績增長】門店開出來后,如何保證業(yè)績的持續(xù)增長? 這三個痛點:店、人、業(yè)績,一直困擾著很多連鎖企業(yè),那到底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呢? 在傳統(tǒng)的思維中,我們會想到加強各種管理和請咨詢公司進行診斷,這是外企的一般做法,但在中國不一定行得通,因為我們沒有從根本去解決問題,尤其是模式的為題,不能從簡單的機制去解決。 我們知道傳統(tǒng)的連鎖企業(yè)的門店剛開始是直營門店,因為直營擴張?zhí)?,設計了特許加盟模式,后來發(fā)現了加盟管控出現問題后,又興起了托管和聯營的模式,成就了海瀾之家和名創(chuàng)優(yōu)品。 最后,又衍生了門店合伙人的模式,就類似海爾的這種平臺+合伙人的迷失,把品牌企業(yè)做成平臺的方式,讓員工入股成為了合伙人,即把員工變成了加盟商。 也就是說,員工自己管理自己,每個店長都是老板,那他們的責任心會越來越強,這就把老板解放出來。 例如,如圖所示 麥當勞和傳統(tǒng)的夫妻店,夫妻店是典型的合伙式形式,麥當勞是西方的管理模式, 兩個企業(yè)差距很遠,管理也差得很遠,但是管理的結果是一樣的。 我們再看一張圖: 火車(雇傭):傳統(tǒng)的管理,跑得快全靠火車頭帶,每個小時只能跑100多公里。 高鐵(合伙):創(chuàng)新的管理,每一節(jié)車廂都是動力,輕松可以跑到每小時300多公里,每個人都是動力。 也就是雇傭和合伙的區(qū)別。 那什么是門店合伙人呢?【定義】 我們簡單用321來定義一下 3出:出資、出心、出力 2分:分擔風險、分享成果 1心:一條心共同管理門店 那又為什么采用門店合伙人體系呢?【優(yōu)勢】 對于老板來說: 可以激活人才 可以裂變門店 可以聚合資源 可以簡化管理 可以解放自己 對于人才來說: 相對于做職業(yè)經理人,錢更多、權更多、名更好。 相對于創(chuàng)業(yè)來說,起點更高、風險更低、成功率更高。 接下來為大家分享四個案例,從合伙機制去分析 一個是喜家德水餃358合伙人模式 一個是理療養(yǎng)生館的532合伙人模式 一個是教育行業(yè)的分享合伙人模式 最后一個是母嬰行業(yè)有加盟商轉換為合伙人的模式 案例一:喜家德的358合伙人模式 喜家德水餃,從小品類的水餃迅速殺出一條血路,擴張幾百家門店,而且90%的門店都是盈利的,擴張和發(fā)展非常的良性。 做餐飲的大部分都聽過他的核心模式就是358合伙人的模式。 如圖所示: 我們簡單來分析一下358: 喜家德358-20模式 “3”就是3%,即所有店長考核成績排名靠前的,可以獲得干股(身股)收益,這部分不用投資,是完完全全的分紅。 “5”就是5%,如果店長培養(yǎng)出新店長,并符合考評標準,就有機會接新店,成為小區(qū)經理,可以在新店“投資入股5%”。 “8”就是8%,如果一名店長培養(yǎng)出了5名店長,成為區(qū)域經理,并符合考評標準,在開新店時可以在新店“投資入股8%”。 另外還有“20”,就是20%,如果店長成為片區(qū)經理,可以獨立負責選址經營,此時就可以獲得新店“投資入股20%”的權利。這種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店長培養(yǎng)人的積極性,并且店長與新店長之間利益無關,溝通成本極低。 這樣一看,感覺好像沒什么特別奧妙之處,其實內部產生的價值非常之大,他推動了很多人愿意培養(yǎng)店長,就是打破了師傅帶徒弟就會餓死師傅的傳統(tǒng),因為師傅和徒弟沒有利益關系。 這個358模式就是解決這個問題。 一般我們餐飲門店的店長年收入是10-20萬,因此老板都想控制成本,因此優(yōu)秀的店長很難找到,但是喜家德的店長可以是100萬每年,因為喜家德的店長除了工資外,還有分工和裂變的收入。 ![]() 我們來思考一下,假如一個優(yōu)秀的區(qū)域經理,他管理30多家門店,一家門店中他有8%的股權,他一年可以收入4萬,這樣子30家門店就有120萬的收入(不算其他門店的支出。) 100多萬完全是來自于分工機制,但是傳統(tǒng)的模式中這100多萬給誰? 是給加盟商,加盟商來投資開店,最終分紅也是給加盟商。而358模式是把員工變成了加盟商。 ![]() 借用喜家德的高總說,358模式的核心在于去加盟商,建立合伙制。對的,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 案例二:理療養(yǎng)生館的532門店合伙人模式 如圖所示 ![]() 其實也是很簡單,門店員工股權占比50%,事業(yè)合伙人(投資方和業(yè)務方)占比30%,總部高層占比20%。 這家理療企業(yè)達成了理性生長,既保證了門店員工的收入又可以有其他分紅,以及外部的投資方可以整合更多的客戶一起,最后又可以調動高層的積極性。 除了這個532合伙人體系外,還可以采取店長競聘制、店長合伙制、積分入股制的多種配套方式。 ![]() 案例三:教育培訓的分校合伙人體系 ![]() 這個教育培訓的一家公司,是做線下教育培訓的,全國性連鎖200多家,目前就是想繼續(xù)快速擴張,開更多的分校。 他有兩個方向: 一個是怎么把老校區(qū)業(yè)績不好的老校區(qū)給他迅速予以提升, 一個是把新校區(qū)開的更多, 那我們就采取了這種這個叫分校長合伙那個體系,以校長為中心變成校長合伙的一個團隊,那針對老校區(qū)就提升了業(yè)績,那我們采取了合伙的這個模式,比如說可以考可以做的是業(yè)績對賭啊,增量分紅了,校長負責制,還有個達標回購這個門店。 業(yè)績在三年內,你如果達標,公司以了七倍的價格會回購你的股權。 對新校區(qū),我們可以采取校長競聘制,領投跟投制等,激活老校長去開拓新版圖。 ![]() 案例四:母嬰連鎖:加盟店變合伙店 ![]() 基本的策略是把加盟店變成聯營店,再變成合伙店。 所謂的聯營店,就是我們派出店長和加盟店一起經營,但最后我們把所有加盟店的股權給收回來,賣給我們的員工,就是賣店的模式。 那除了這個計劃之外,這是個很龐大的計劃,要做幾家店之外,那我們還做城市合伙人計劃,就是把一個城市承包給公司的高管去發(fā)展。 公司常見的方法是采取對組織,比如說要改善這個區(qū)域,或者一個省的這個整體的業(yè)績,可能計劃總要投資1000萬,那公司投入700萬,個人投入300萬,我們才以對賭,如果只要有利潤,我們五五開,投資是七三開,錢不夠,公司可以借給你。 這樣我們又吸引了大量的這個優(yōu)秀的這個人才到公司來參與公司的這種城市合伙人計劃,其實無論是公司和個人都劃算,公司提供平臺機會,讓合伙人有能力的人充分展示自己好吧,那上面是我講的四個相對典型的案例給大家分享。 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總結: 常見的5大合伙人模式,如下: ![]() 門店合伙人的示意圖(附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