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要“磨”還是要“裸”? 當然還是“裸”一些好! 但是,凡事有兩面性,公開課并非越“裸”越好。 此處所謂的“裸”是相對于“包裝”“表演”“造假”而言,并非就只是“本色”“土色”“不設計”“不演練”。那些地道造假的公開課,是表演的教師就同一節(jié)課、同一個班級反復排練,最后師生合作“完善精彩”呈現(xiàn)給聽課者的課。這樣精心包裝后的公開課當然應該反對,它不但浪費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從育人的角度看,它還在組織學生做假,它當然不如“裸課”更有價值。但是,我們并不能因此就反對教師“磨課”。相反,一切優(yōu)秀的公開課,一定是“磨課”的結果。也就是說,要“裸”需先“磨”,非“磨”不值得“裸”。 那么,什么是“磨課”呢? 初級層次的“磨課”是教師在公開課前對同一課時的內(nèi)容反復斟酌教案,在不同班級反復試講以不斷改進教學流程,最后在公開課上呈現(xiàn)出相對高效的課堂教學的過程。 中級層次的“磨課”是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把每一堂隨堂課當作公開課,點點滴滴地打磨、優(yōu)化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日常的教研活動中,反復研讀教材、了解學情,最終不斷逐漸超越自我的教學過程。 高級層次的“磨課”是教師反復以教學理論的自覺去審視和打磨自己的教學行為,以自己的教學實踐行為去反思和外化教學理論,從而不斷強化并明確科學的教學理念、固化和優(yōu)化教學行為、固化和優(yōu)化教學習慣、形成和優(yōu)化教學風格的教學過程。 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其實一輩子都在上“公開課”,一輩子也都需要“磨課”。以終生“磨課”的方式去教學,就能不斷在新的層次上“裸”出境界來,就能越“裸”越好;反之,滿足于所謂本色天然的“裸課”,其實是安于不求上進的止步不前,不唯不美,必成丑陋。 教學是藝術,藝無止境,不磨何美,不磨何得,不磨何能! 我們所見到的天底下那些所謂優(yōu)秀的公開課包括大師名師們的公開課,無一不是反復演練的結果,無一不是千錘百煉“磨”出來的結果。不少名師在江湖上走南闖北,講來講去最拿手最愛講的常是固定的那幾節(jié)甚至那一節(jié)課,無論何時何地面對何樣學生,他基本上總能自信登臺,精彩演繹,完美呈現(xiàn),很少失手,原因無非他千百次地講同一課,真是把這一課“磨”得透透得了!如此而已。 有沒有這樣的老師,他“磨課”磨到了無論何時何地面向何樣學生講無論哪一課時也不用特別備課就直接“裸”得精彩,“裸”得驚艷的境界呢? 當然有。 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這樣一個“磨課”與“裸課”的真實故事: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課后,一位教師對這位歷史教師說:“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的每一句話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不過,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jié)課?不止一個小時吧?”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strong> 一輩子都在“磨課”,一輩子都在“裸課”,優(yōu)秀就是這樣“磨”出來的。 蘇霍姆林斯基對如何“磨課”有精彩闡述,他說:“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diào)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 蘇老師還說:“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里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是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yōu)?/strong>20:1,30:1,50:1。這一切都歸功于讀書。時間每過去一年,學校教科書這一滴水,在教師的知識海洋里就變得越來越小。這里的問題還不僅在于教師的理論知識在數(shù)量上的增長。數(shù)量可以轉化為質(zhì)量:襯托著學校教科書的背景越寬廣,猶如強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點小光束,那么為教育技巧打下基礎的職業(yè)質(zhì)量的提高就越明顯,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教材時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磨刀不誤砍柴功?!薄盎畹嚼?,學到老。”“朝聞道,夕死可也?!薄耙Фㄇ嗌讲环潘伞!边@些話大致也就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意思??追蜃?、蘇霍姆林斯基、馬卡連柯、杜威、陶行知們,無不如此。他們執(zhí)著地以赤子之心行走于人世間,自成高標。 “磨”,其實是一種人生追求,一種人生態(tài)度;于此,“裸”,才是一種人生境界,一道人生風景。 2016.4.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