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 :史彥 · 攝影 :史彥 皮子航 你有沒有這樣的困擾: 相機測光表時?!笆ъ`”,人物臉頰亮度總是不合適——時而過暗、時而過亮。 相機測光表“失靈” 究其原因:你沒有掌握單反相機的點測光操作,被“先進”的測光表所誤導。 今天咱們聚焦精準曝光操作——點測光應用 真實色彩還原及對焦操作不再復述,請回溯《拼湊攝影》之前的文章 高級攝影實踐教程 | 5分鐘拍出白哲膚色——白平衡設置及實戰(zhàn) 高級攝影實踐教程 | 5分鐘掌握高效精準的對焦技巧——分離對焦法 一、相機成像(曝光)原理(1)光線量=圖像亮度 相機的本質是一臺轉換儀器,將反射光線的強度(量)轉化成圖像亮度(RGB值)。 在單一光源下,不同物體有著各異的反光率。相機接收它們的反射光,并轉化為圖像亮度。 反光率高的物體,相機接收的反射光多,轉化成白 反光率中等的物體,相機接收的反射光適中,轉化成灰 反光率低的物體,相機接收的反射光少,轉化成黑 反射光量對應 相機通過層次豐富的黑白灰來描述圖像。 (2)感光度決定曝光量 我們用感光度(ISO)描述相機對光線的轉化能力,既對光線的敏感度。ISO的數(shù)值變大,相機對光線的敏感度就會提高,轉化成灰所需的光線量就少。 數(shù)值越大,轉化能力越強,需要的光線越少 ISO400比ISO100的光線敏感度強4倍。滿足ISO400的光線量,必然無法滿足ISO100。 降低感光度后,光線轉化能力降低,現(xiàn)場光無法滿足曝光 低感光度是否毫無用處? 當然不是啦,相機記錄圖像就好比畫家繪畫。顏料約多,畫面細節(jié)越好。被用于記錄的光線越少,畫面細節(jié)越模糊、噪點越多。 雖然低感光度畫質好,但是需要大量光線越3w流明。一般的室內照明只有300流明,無法滿足其條件。若想積攢3w流明的光線量,必須延長100倍快門速度。不使用三腳架固定相機,僅靠人手穩(wěn),圖像必然因抖動而模糊。 因此,選擇適合感光度是正確曝光的關鍵一步。既要保證畫質(盡可能多的記錄光線),又要保證快門速度不低于1/80(低于此速度,容易出現(xiàn)抖動模糊)。 (3)曝光的本質——感光度、光圈與快門的協(xié)同 通過光圈、快門控制入相機的光線量,并使其符合當前感光度的工作需求。 觀察曝光并對比灰卡亮度 無論何種相機曝光設定(M\AV\TV),相機會按照下列步驟執(zhí)行曝光。 (1)設定感光度,既相機正常工作所需的光線量 (2)調節(jié)光圈大小,控制進光量 (3)調節(jié)快門速度,控制進光量 (4)當進光量滿足(1)中工作條件時,拍照并存儲圖像 M檔即為全手動曝光,需要人工設定(1)、(2)、(3)、(4) AV檔即為光圈優(yōu)先曝光,需要人工設定(1)、(2),相機自動完成(3)、(4) TV檔即為快門優(yōu)先曝光,需要人工設定(1)、(3),相機自動完成(2)、(4) 但是人眼不是精密的測光儀器。不具備“一望便知”的測光功能。我們只能模糊的分辨光線強度,“看”不出當前的光線量是否滿足感光度需求,也不知道如何微調光圈、快門控修正光量。 因此,我們需要測光表。只有使用測光表,我們才能精準調節(jié)光圈及快門速度,使相機正常曝光。 二、點測光原理(1)測光表原理 測光表被設計成配合灰卡使用。灰卡的亮度是中灰,位于黑與白中間。 當灰卡在圖像中顯示為中灰(r=g=b=130),即正常曝光。同光源下其他物體的亮度必然是正確的。 測光表被用于檢測灰卡的反射光。為相機設定ISO、光圈、快門速度后,將測光表指向灰卡。 測光表顯示為負數(shù),光線量低于轉化為中灰亮度,曝光不足,圖像偏暗。 測光表顯示為0,光線量滿足轉化為中灰亮度,曝光正常。 測光表顯示為正數(shù),光線量高于轉化為中灰亮度,曝光過度,圖像偏亮。 因此,早期職業(yè)攝影師必備測光表與灰卡。 (2)評價測光(多重)的弊端 隨著技術發(fā)展,相機廠商推出評價測光,并且不需要配合灰卡使用。自然界中多數(shù)場景,其平均反光率約等于中等反射率。既無論取景器中色彩變化多么豐富,在測光表”看”來都是一張灰卡。當你將相機指向主體時,等同于指向“灰卡”。只要根據(jù)測光表,調節(jié)光圈、快門速度,測光表顯示=0,便可獲得正確曝光。 正是,如此簡單、武斷的理解導致錯誤曝光! 正是,如此簡單、武斷的理解導致錯誤曝光! 正是,如此簡單、武斷的理解導致錯誤曝光! 但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場景,其反射率往往會不同于中等反射率。亮調場景平均反射率遠高于灰,暗調場景平均反射率遠低于灰。依然是場景為“灰卡”的方法曝光,必然導致曝光過度或不足。 典型高反差多場景 同時,我們天生喜歡明調、暗調,厭惡灰調,總是在明暗場景中需求靈感。這大大增加,測光表“失靈”的幾率。(影調知識,請參考高級攝影教程 | 5分鐘掃盲影調知識) (3)點測光=精準曝光 為了獲得正確曝光,我們需要返璞歸真,回到測光表與灰卡時代。但不需要真的攜帶標準灰卡。 因為,每一位亞洲攝影師自帶灰卡。亞洲人的皮膚約等于中等反射率,既視同一張灰卡。亞洲人的膚色也分明暗,暗膚色越低于標準灰卡,亮膚色越高于標準灰卡。請對自己的“人肉灰卡”測光,校準曝光補償。 以我的“人肉灰卡”為例,測光表顯示為+0.3時,即可獲得精準曝光。 同時,為了精準的曝光,需要使用點測光,避免“非灰”區(qū)域影響測光精度。 測光區(qū)域越小,測光越精準,操作越復雜。 佳能點測光操作: 索尼點測光操作: (4)+0.7檔=美白皮膚 俗話說“一白遮百丑”,適當?shù)脑黾?.7檔曝光,可以美化皮膚亮度。 三、點測光實戰(zhàn)——環(huán)境人像(1)勘察環(huán)境,尋找優(yōu)質光線 光線質感分為軟光、硬光: 軟光下,人物皮膚柔和。反之,人物皮膚粗糙。漫反射的背光就是典型的軟光。直射的陽光就是典型的硬光。因此,多留心背光場景及陰影場景,例如長廊、樹蔭、落地窗前。在軟光下拍攝,可以柔化皮膚質感與陰影過度。 快速判斷軟光、硬光:手心轉向鏡頭方向,另一只手食指指向手心,觀察食指的投影。 (2)精準的矯正白平衡 |
|